构建Y参与模型引导大学生进行有序政治参与

时间:2022-03-15 09:25:52

构建Y参与模型引导大学生进行有序政治参与

摘要:大学生群体接受高等教育,富有热情、知识和能力,是国家未来建设的栋梁,他们的政治参与对国家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稳定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而如何引导他们进行有序地政治参与成为一个重要课题,以Y参与模型为基础给出引导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的路径以及具体措施:扩大大学生政治参与的范围;扩大制度化政治参与的渠道;培育大学生进行有序政治参与的意识;培养大学生进行有序政治参与的政治知识与能力。

关键词:Y参与模型;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3-0025-03

要“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1]。因此,引导大学生有序地参与政治活动,提高大学生政治参与水平已成为高校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任务。

一、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概念

现代政治学中的政治参与的概念是二战后西方学者首先开始使用和研究的。关于政治参与的定义,学者们表达了各自的理解。在《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中将政治参与定义为“公民自愿地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与政治生活的行为”[2]698。列宁曾指出:“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方式、任务和内容。”[3]96国内学者陶东明、陈明明对政治参与的定义是“指公民试图影响和推动政治系统决策过程的活动”[4]101。许绍静则认为政治参与是指普通公民通过一定的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府的决定或与政府活动相关的政治行为[5]。参与是不同于参加的,著名学者王维国指出参与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相对于“动员”而言的,指把参与当做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作为一种自觉的追求,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二是相对于“追求最后结果”而言的,是指不计较最后结果,只关注参与行为本身的意义[6]378。

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指普通公民为了维护自身和群体利益,试图通过一定的合法、理性、适度的方式影响政治过程的行为。而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是公民政治参与中非常有特点、值得深入研究的一部分内容,这种政治参与的主体是大学生,是一类特殊的人群。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有序参与中的秩序分为政治秩序、经济秩序、社会秩序三种,这里的秩序主要是指政治秩序。因而可把大学生政治参与定义为高校学生试图影响政府决策和学校政策的活动过程[7]。

二、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特征

蔡元培曾说:“欲知明日之社会,先看今日的校园。”当代大学生是国家重点培养的对象,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希望,纵观大学生的政治参与行为,其行为特征可以总结为以下几方面的矛盾。

(一)参与激情与政治冷漠的矛盾

可以说大学生是当代社会中最活跃、最具有热情的一个群体,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关心国家前途和改革进程,聚焦社会热点问题,同时对深恶痛绝,因此有人赋予他们“愤青”的称号。但在四川汶川地震、南方冰雪灾害等自然灾害中志愿参加救援服务的大学生表现出的强烈责任感和爱国意识让全国人民为之动容。

与之相对的政治冷漠则是参与行为缺乏的表现,是参与者通过不参加政治生活的方式来消极地表明自己的政治态度[4]169。政治冷漠主要表现为对政治冷淡、不感兴趣甚至厌恶的心态。对于这种政治冷漠,有学者从历史发展和个人心理的角度分析,当代社会处于变革时期,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效和阵痛、传统与现代的冲击都影响着大学生对政治参与的观念。因而一些大学生产生了这样的观点:对于政治知道了又怎样,我们又不能改变什么。他们对社会的一些不良现象表现出无可奈何的消极心态,即政治参与的低效能感。这两种现象在当代大学生中都有存在,并且极容易相互转化。

(二)信念导向与利益导向的矛盾

在现代教育体制和社会环境培养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改变社会、贡献国家,他们有抱负、有理想、有个性,从根本上讲他们是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意识的。

但同时,也掺杂着政治参与行为的功利性,比如个别大学生的入党动机问题。每年都会很多大学生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部分同学是源于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但在询问到他们的入党动机时也有极个别大学生表示是受到个人利益的驱动,就是常说的“组织上入党、思想上没入党”。陶东明把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动机分为三种类型:信念型、服从型和分配型政治参与,并且他认为改革开放以前因服从而参与政治的情况相当多,而改革开放后,大学生服从型政治参与动机虽有所减少,但仍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作用,随着改革的深入,利益动机不断上升为大学生政治参与的首要动机[4]203。

(三)方式多样与制度规定的矛盾

当今社会网络成为信息交流和沟通的重要平台,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网络因其平等性和公开性引发了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极大兴趣,BBS、微博、豆瓣小组、贴吧、官方网站等都已成为大学生了解时事政治、发表政治言论的新兴方式。大学生是一个联系非常紧密的团体,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很大,而网络又加快了这种影响的传播速度,这在一定程度是有利于拓宽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渠道。

但必须指出的是网络信息中存在着多种多样的政治文化和政治价值观,大学生受到这些价值观地影响后必然会影响到自身的政治参与行为。更严重的情况是模糊了自身的是非善恶判断标准,在政治盲从中失去理性。

(四)参与认知与参与行为的矛盾

这种矛盾归结到理论上就是一种认知失调理论,该理论是由费斯廷格提出的,是指个体认识到自己的态度之间、或者态度与行为之间存在着矛盾。大学生是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群体,从小被灌输各种政治价值观,但本身对于这些价值观的认识不够深刻,而在特殊情况下却又表现出强烈地政治参与意识,即知道行为规范,可是并不能全面做到。

三、如何构建Y参与模型引导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

(一)Y参与模型概述

政治学家科恩认为,民主的尺度有三个方面:广度、深度与范围,民主的广度是由公民是否普遍参与来确定的,民主的深度是由公民参与是否充分来确定的,民主的范围则是指全社会实际参与决定问题的多少及重要程度,以及所起作用的大小[9]56。Y模型其实是一个三维度的参与模型,在科恩的民主三尺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地修改,分别是参与广度、参与深度、参与适度,其中Y的两个向上的分支代表广度和深度,向下的分支代表参与适度。如下图所示。

因为本次研究的关注点在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笔者认为民主广度可以从两个方面去了解,一是参与的广泛度,二是参与途径的广泛度。

(二)如何扩大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广度

1.扩大大学生政治参与的范围

心理学家勒温提出参与改变理论,他认为人的态度改变不能离开群体的规范,并且个体态度的改变依赖于个体参与群体活动的方式[10]343。该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如果要改变某些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态度或者说改变他们政治冷漠的状况可以通过让其参与到政治集体、结社活动中来,同时加以积极正面地宣传引导。在软环境方面学校要营造出和谐的、积极向上的校园政治文化氛围。硬件方面学校要积极有序地组织与引导学生参与各类集体性政治活动,不断调动和培养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积极性。

2.扩大制度化政治参与的渠道

大学生的政治参与应深入到学校管理、校园事务等多个方面,学校是大学生正式踏入社会之前所生活的一个微型社会,在这样一个小社会中,大学生能够培养自身的政治参与意识,有足够的、合理的政治渠道,他们在正式踏入工作岗位后才可以履行公民的政治参与权利。

在完善传统参与渠道或者途径上,应采取新的形式,如在高校中举办模拟联合国的活动,让大学生们发表自己关于国际形势的看法和意见,提高参与热情。在政治类课程学习方面既要坚持意识形态的正面灌输,更要努力改进课程教学方法,避免说教。大学中党团组织、团员代表大会、学生社团、学生干部民主选举等是实现政治参与的基本形式,也是让大学生体验到较高参与效能感的方式,应努力完善这一环节。

政治参与和时代进步是紧密相连的,随着时代与社会的发展,政治参与的方式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学校要跟进新兴参与渠道或者途径,应充分利用网络、短信的便捷迅速的特点,既可以随时听取到学生的意见,也可使大学生方便、快捷地获得大量政治信息。例如,开放网上议校平台、校长信箱,提高大学生话语权,并将相关解释和处理结果公布在网上,这样公开公平的方式会吸引到更多学生的目光,也能够有效地监督问题解决。从社会层面,应充分发挥非营利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的作用,使大学生通过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强化自身的自律水平和公共服务意识。在国家层面,应加强对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制度保证和政策引导。随着我国政治参与渠道的逐渐拓宽,大学生将对社会政治的关注与对自我的关注结合起来,入党、报考国家公务员、开展社区服务、参加环保宣传,甚至参加各种形式的听证会,将参政、议政落实到基础层面的具体实践之中[11]96。

(三)如何增强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深度

1.培育大学生进行有序政治参与的意识

大学生的政治参与应有明确的态度和正确的目的,这种参与不是被纪律所强迫、不是因自身个人利益而进行的。这说明大学生的政治参与不仅需要参与的广度还需要有参与的深度。就如同在企业变革中,众多学者都强调要让员工参与到变革的过程中,让他们明确地知道变革的目的、过程和结果,以此减低员工的抵触心理,这同样适用于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地培养。大学生非常注重自身价值的发挥,让他们明确地知道有序地政治参与可以为他们来带什么,他们的作用和力量是怎样,就可以调动起他们参与的热情和有序性、明确性。同时,学校应营造良好的政治参与氛围,构建和谐的校园民主文化。尤其是在涉及学生切身利益或是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上,要形成校方与学生的“良性对话机制”,并注重学生参与机制的建设[12]。

2.培养大学生进行有序政治参与的政治知识与能力

这里所说的政治能力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大学生对国家政治发展的关心和充足的政治参与知识,另一方面是自主独立的政治人格以及良好的政治参与能力。目前大部分高校主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政治知识理论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一种传统的提高大学生政治知识水平和正确的政治参与观念的方法,应该进一步加强。这种政治教育采取的形式也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可以利用录像等多媒体器材,加之辩论赛、专题讨论会等新形式。

(四)如何控制大学生政治参与的适度

政治参与的急剧增长会引起政治不稳定,这是政治发展理论的一个基本认识。这一观点同样适用于大学生的政治参与。对于大学生来说,因其自身知识文化水平的特殊性,过度的政治参与不仅会影响自身的成长成才与学业前途,也会危害到校园、社会的稳定。大学生追求民主,但缺乏法制意识的锻炼,因此必须制定有效的参与规则,让他们事先知晓并遵守这种法规,否则发扬政治民主可能变成大搞群众运动[13]312。大学生的政治参与应遵循透明化、制度化原则,不管在参与的广度还是深度上都要适度,就如同字母“Y”,最终都回归到参与的适度性上来。

尤其要提到的是对新型的一些大学生政治参与渠道的规范,如校园论坛、BBS等,坚持正面言论引导和错误言论批驳双管齐下,建立舆论引导机制,严禁反动不实的言论在网上传播,营造出健康的网络舆论氛围。同时,尽可能实行网络实名制,规范网上表达,对其权利和义务进行明确规定,加强网络监控力度[14]。

另外,在学校层面应做好应急措施,一旦发现网络上或者学生中有不良政治倾向地存在,要及时发现、监控、考察和处理,切实维护网络政治参与的有序规范运行。

四、结语

引导大学生有序的政治参与可以从参与广度、参与深度和参与适度三个角度出发。参与广度包括大学生参与面的广泛性,这是要求大学生能够有政治参与意识,另一方面要求参与途径的广泛性,形式多样,以制度化参与为主。参与的深度是在一定参与广度的基础增加大学生政治参与的质量与效能感。要加大深度就需要在意识上强化,培养正确的参与态度,并不断修炼自身的政治素养,以提高政治参与能力。最终,大学生政治参与广度和深度都要汇交到参与适度上。只有有效适度的政治参与才能够有利于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有利于国家民主政治建设,有利于社会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17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7-10-25.

[2]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

[3]列宁全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4]陶东明,陈明明.当代中国政治参与[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5]许绍静.从公民的视角浅谈大学生的政治参与[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10,(1).

[6]王维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途径[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7]朱凤荣.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意义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

[8]陈正良,等.为了收获那一片希望——以宁波大学为蓝本的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9]科恩.论民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10]普通心理学编写组.普通心理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

[11]秦馨,黄义英,唐清云,等.社会转型期中国公民政治参与[M].桂林:广西人民出版社,2005.

[12]李蓬.新时期大学生政治参与路径分析[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6).

[13]方建敏.论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模式的构建[C]//周湘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思考与对策(第5辑).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9.

[14]秦燕,张啸川.基于政治参与视角的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问题探析[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3).

上一篇:疯狂的石头遇上延宕王子 下一篇:马克思主义哲学文化传播路径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