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英语

时间:2022-03-15 07:38:52

如何有效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英语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对人的价值和主体地位重视不够。课堂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权威”,限制或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群体而忽视个体;重教师而不重学生;重传授而不重探索;重统一而不重多样,从而扼杀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精神。近年来,中学英语课程进行了整体改革,主要内容是从以往的重语言知识的学习转向重语言交际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从传统英语教学转向交际英语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将语言知识运用于交际实践,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正确认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教师要从思想认识上、教法选择和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明确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不是消极的知识接受器,教师不可能用机械的方式把知识填塞到学生的头脑中去。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着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强化其克服困难努力学好英语的动机和信心。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进而培养其创造性。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1.营造良好氛围

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气氛。”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互动氛围,是学生的潜能、创造性发展的前提。师生之间建立亲密融洽的关系有利于学生产生创造的勇气和信心。新课堂教学要创设一种基于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教师要向学生敞开自己的心扉,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尊重学生的人格。课堂上师生间信息的传递具有双向性。在学生倾听教师并对教师的指令做出积极反应的同时,教师聆听学生、体验学生的感受,把握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师从与学生的交流中及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中发现问题,从而引发思考、得到启发。

2.引导学生主体性思维发散

当今时代知识更新日益加快,新的世纪更加强烈地呼唤教学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特别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训练,培养思维能力,具体做法是:

(1)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我们在着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前提下,要注重课堂提问的艺术、质量和效果,所提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而非纯知识性;要有利于建立学生的思维模型;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2)灵活创设教学情境。有位名人曾说:“好的老师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要让学生想象丰富,积极探索求异,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通过设疑创设情境,给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如学过一些单词之后,可以综合起来,比如“restaurant”这一特定场景,可以让学生将所有有关联的词汇说出来,如:menu、waiter、reservation(预约)、main course(主菜)、appetizer(开胃菜)等,学生就会尽最大努力说出来,这样学生就能将所学的单词记住,再用卡片上的图案加深印象,也可听明白饭店的对话,如waiter说:What can I do for you?另一位同学则可以说:I’d like to have a cup of tea.一个简单的场景设置,吸引着学生跟着老师去思维,使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理解、接受餐厅中那些没见过的抽象知识。

3.改善评价方式,保护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著名教育家尼尔·波斯特曼说过:“孩子们入学时像个‘问号’,毕业时都像个‘句号’,那样只能说是教学的失败。‘教学’就是让学生的天空永远都挂着一个个奇异的问号。其间,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发现这如星辰般的问句,并激发他们渴望的眼神与探索的冲动。”在教学中,学生学习的根本动力,来自学生的疑问,只有学生有疑问时,他们的学习过程才真正开始;只有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教师的教学活动才刚刚开始。因此在课堂中需要学生大胆表达,鼓励学生,如用富有感染力的话语:Good. Very good、Wonderful、Well done等促使其争先恐后地投入到学习中。英语教学既是培养学生用英语交流能力的过程,同时也是磨练意志的过程,有些学生承受力较差,意志力薄弱,英语学习中遇到一点困难就丧失了信心,想放弃学习英语。学生自控能力较弱,情绪波动也很大。在学习中如果遇到过多的挫折、失败,或一些负面的评价,学生很容易失去自信心。作为老师要以自己的真挚情感感化学生,降低他们焦虑和紧张的情绪,减轻心理压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身心愉快地参与英语学习。

三、结束语

只有立足于学生真实思考的课堂互动,才能引发师生间、生生间的有效互动,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触动学生的心灵。在这样的课堂互动中,教师和学生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学生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体验和思考。教师的自身素质制约课堂师生互动的有效开展,这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注意不断丰富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准确判断课堂生成和处理互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能力。采用多种教学策略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认知需求,如任务的设计、语言的操练、问题的解决、思维的开拓与创新及多种形式的交际活动等互动关系,都要求教学上因人而异,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

上一篇:浅谈小学品德教育方法 下一篇:让“差生”在信任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