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外来文化对缅甸饮食文化的影响

时间:2022-03-15 02:44:22

浅议外来文化对缅甸饮食文化的影响

摘 要:缅甸是一个传统的以农耕为主的农业国家,其特有的地理位置、气候等自然因素及风俗习惯、、社会发展等人文因素,逐渐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传统饮食文化。同时,缅甸毗邻印度和中国两大文明古国,印度文化和中国文化对缅甸有着深远的影响。历史上,缅甸曾先后受到过英国和日本的殖民侵略,这极大地影响了缅甸的社会发展。外来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极大地丰富了缅甸传统的饮食文化

关键词:外来文化 缅甸饮食 影响 饮食文化

中图分类号:G2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8(c)-0210-03

缅甸地处中南半岛的西北部,位于印度和中国两个大国之间,东与老挝和泰国接壤,南临印度洋的安达曼海,海岸线长达3200公里,国土面积约67.7万平方公里,是整个中南半岛面积最大的国家。缅甸大部分地处热带、亚热带,属热带季风气候,常年雨量充沛,炎热湿润。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湄公河等几大河流贯穿南北,森林覆盖率占总面积的50%以上,植被茂密,生物资源丰富。全国总人口约6000万,共135个民族。缅甸是一个传统的佛教国家,全国85%以上的人信奉佛教。缅甸各族人民自古以农耕为主,受其特有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等因素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传统饮食文化。受周边大国及西方文化的影响,外来文化也逐渐融入和影响了缅甸传统的饮食文化。

1 缅甸传统的饮食文化

1.1 缅甸人的饮食习惯

缅甸地势北高南低,中部平原地区及南部伊洛瓦底江、锡当河和萨尔温江三角洲地区,河网密布,土地肥沃,雨量充沛,盛产稻谷,大米为缅族人的主食。传统的缅甸家庭一日两餐,早上九点、下午五点各一餐。就餐时,全家人围着一张矮桌盘腿席地而坐,父母坐主位,主位通常为睡觉时头顶的方向。父母不在时,子女也应该虚出主位,父亡后,母坐主位,双亲健在时,母坐父之左,长子居父右,长女居母左,依次而坐。吃饭时长幼依次动手,父亲暂时缺席时,母亲要将好菜夹入为父亲准备的盘中,然后才能动手吃饭,子女有事需先吃饭时,须先为父母留出好菜。传统的用餐方式为用手抓饭进食,饭前先洗手,然后把米饭和菜肴置于盘中,用拇指、食指和中指将菜肴和米饭抓捏混合后掬进口中。

1.2 缅甸人的饮食特点

缅甸气候常年炎热湿润,缅甸人的菜肴以酸辣味为主、喜油腻,做菜多用豆油、椰子油等植物油,“油焖”(hsibian)是缅甸人常用的烹调方式之一。做菜时常在菜中放辣椒、大蒜、洋葱、胡椒、咖喱粉,采用炸、炒、煮、炖、烤、凉拌等主要烹调方式。常食鸡鸭、猪肉,喜食鸭蛋,受炎热气候条件的影响,人们吃饭时还喜欢伴有酸菜汤和凉拌菜来开胃和促进食欲,常食的酸菜汤由西红柿、洋麻叶、罗望子(酸角)叶或苦楝叶腌制的酸泡菜等烹制而成。除蔬菜外,人们还喜欢用水果做莱,如将芒果或木瓜切成丝,拌上黄豆粉、虾米松,虾酱油、洋葱以及炒过的辣椒籽,吃起来又酸又辣,既开胃又解暑。缅甸境内河流密布,海岸线长,水产丰富,缅甸人除喜欢以鱼虾做菜外,还喜欢用鱼虾腌制成鱼酱或虾酱(ng-pi“额必”),在缅甸无论家庭贫富,人们每餐必以鱼酱或虾酱佐菜。笔者在缅甸学习期间,常听缅甸人说“没有鱼虾酱,就没办法吃饭”,“要想学会说缅语就得吃鱼酱,带鱼酱味儿的缅语才地道”,可以说“额必”成了缅甸传统饮食的一大标志。

1.3 各具特色的缅甸小吃

缅甸的传统小吃,种类丰富,独具特色,最有名的有拌咸茶、鱼汤米线及各式糕点。拌咸茶(l-phet thout“乐派豆”)是缅甸著名的风味小吃也是上等待客品。它由发酵的茶叶、炸蒜片、炸洋葱、芝麻、姜、虾米、炒豆子等拌匀后淋上芝麻油而成。与此类似的是发酵茶叶沙拉,做这道菜时,需要把发酵后带有酸味和微苦的茶叶与卷心菜丝、切片的番茄、炸得香脆的豆瓣、坚果和豌豆拌匀后,再泼上蒜油,加入切碎的辣椒。它既可以当作一道小吃,一碟开胃菜,也可以和米饭搭配在一起成为一餐饭。

鱼汤米线(monhin:ga:“馍亨嘎”)是缅甸人最爱吃的一种小吃,在大型活动中多用来招待客人,它既是小吃又可作主食。米线煮熟后浇上鱼肉、鸭蛋、黄豆粉煮制的汤,别有一番风味,有的人还会往里加油炸葫芦或油炸豆等。清晨,一碗鱼汤米线便成了标准的缅甸早餐。

除此之外,在缅甸街头或遍布大街小巷的餐馆小吃店中,我们常常可以品尝到各种独具风味的特色小吃。有用糯米烤制成的糕点(monhin:shwe gyi“馍哼随吉”),用白米做成的蒸米粉条(monbain:duan“馍拜到”),用糯米椰子芝麻豆油烹制的食品(ht-min:ni“特敏呢”),用米浆和豆粒煎制成的夫妻饼(也叫“情侣粑粑”khyit du mon),撒上椰浆的臭豆(th-nin:thit“德柠蒂”)压成的薄饼,黄姜粉糯米饭、马铃薯布丁和香蕉布丁及炸香蕉片等各种缅式素炸食品,各式的缅甸风味小吃有几十种之多。缅甸人平时的零食有棕榈糖、各种糕点,芒果、菠萝、木瓜、柚子、椰子、榴莲、山竹、红毛丹等各种热带水果。

2 印度文化对缅甸饮食文化的影响

不食牛肉是印度教习俗,牛在印度人心目中极为神圣,缅甸骠国时期受过印度教的影响,时至今日多数缅甸人忌食牛肉。1862年,下缅甸被并入英属印度后,在英国殖民政府的鼓励下,印度人能够很方便的移居下缅甸,1921年至1931年间,缅甸成为东南亚国家中印度移民最多的国家。到1921年,仰光的人口就达到了到100万人,其中有印度人约50万。二战前缅甸的首都仰光曾一度是极具印度风味的城市。

源自于印度的咖喱,大概也是因为印度移民的到来而由此在缅甸传播开来的,缅甸天气炎热、潮湿,烹饪中配入咖喱,既增加了食物的色香味,令人胃口大增,同时也能令食物保存更久,这正适合缅甸的气候特点,极受缅甸人的喜爱。缅甸饮食中,几乎每餐都有咖喱风味的菜肴,咖喱成了缅甸日常饮食中的一大特色。缅甸最为有名的印度风味,要数咖哩鸡油饭(dan baut)了,将米饭、咖喱、鸡丁、酥油等一块儿拌匀入锅中焖制,饭粒油润金黄,香气扑鼻。缅甸常见的咖喱菜肴还有油爆咖喱鸡、咖喱鱼(虾、蟹)、咖喱羊肉等。缅甸小吃中的印度抛饼(nan bya: 也叫“发面薄饼”或“甩手粑粑”)是印裔穆斯林擅长制作的一道小吃,薄饼有几种馅可以选,甜味的有香蕉、奶油馅,撒上白糖,又香又甜,皮脆里嫩,口感极棒。此外,还有“千层饼”(htat t-ya)均是受印度饮食文化影响的结果。

泡鲁达(pha lu da)是一种源自印度并又具缅甸特色的甜点,它用西米、紫米、木瓜冻、缅甸炼乳、奶油面包干、新鲜椰丝加上冰块做成,香甜扑鼻,神清气爽。其中的奶油面包干,泡在奶香浓郁的冰水中,入口即软,酥脆香甜,可口甜蜜。

休闲时缅甸人喜欢咀嚼槟榔,尤其是男士,来客时缅甸人也常用槟榔待客,槟榔盒成了家中的必备。缅甸槟榔包由茴香籽、儿茶、甘草、石灰、槟榔子包入槟榔叶中而成。槟榔味道辛辣,略带涩味,人们只嚼而不吞食,这样可以起到很好的保健牙齿的作用。在缅甸街头,随处可见售卖槟榔包或槟榔烟的小摊。据说,这一习惯最初是由印度传入缅甸宫廷,随后流传开来的。

3 中国文化对缅甸饮食文化的影响

中缅两国山水相依,自古有着深厚的“胞波”友谊,早在先秦时期两国间就有了民间商旅交通往来的“滇缅古道”。从秦汉到宋代的一千年中,不断有中国人通过“西南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和“内陆水道”到达缅甸和中南半岛。这些商道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对外传播饮食文化的作用。例如,东汉时期,南征交趾(今越南)一带的汉朝官兵将中国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带到了中南半岛,至今缅甸和东南亚地区仍保留着吃粽子的习俗,缅甸人常吃的“糯米饭团”(kaut hnyin:htout)与中国粽子的外形及制作方法几近相同。

据不完全统计,缅甸现有华人华侨约250余万人,占缅甸人口总数近4%。缅甸华人华侨的祖籍主要以云南、福建、广东三省居多,主要集中居住在城市,缅北地区的农村中也生活着不少华人。华人华侨旅居缅甸,给缅甸的饮食文化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中国瓷器和筷子的传入,改变了缅甸尤其是广大偏僻地区最初多以芭蕉叶等植物叶子作为餐具和以手指撮食的饮食方式。

中国的包子、饺子、馄饨、春卷、油条、豆浆、米粉、煎饼等食品也随华人华侨传到了缅甸人的生活中,并极大的丰富了缅甸的传统饮食。在缅甸人的日常生活中,人们也用米粉、油泼面(his gyaw khaut hswe:)或鸡蛋炒饭作为早点。午餐中人们还喜欢吃由卷心菜、菜花、胡萝卜、青豆、玉米笋、番茄、芡粉(玉米淀粉或木薯淀粉)和鱼酱等混合炒的什锦蔬菜(a-sein: gyaw)和什锦汤。汤圆(monlon:yei baw)是缅甸人喜爱的饭后甜品之一,华人风味的凉拌油葱面、闽南的炸豆腐、云南的米线都成了缅甸民众喜爱的小吃,缅甸人还从旅缅华侨那里学到了种茶、饮茶习俗,他们称之为“中国茶”。喝茶已经是现代缅甸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缅甸男人尤其喜好泡茶馆,喜欢就着包子、春卷等点心,品饮中国的红茶。

受中国饮食文化的影响,缅甸语中的很多词汇直接通过汉语音译而来,如缅甸语里的筷子(“箸”tu)、油条(“油炸鬼” i kya kwei:)等词汇就是由我国的闽南方言借用过去的,缅文中的瓜子(kwasi)、豆腐(to hu:)、火锅(haw paw)、包子(paut si)、酱油(kyanyo)及云南的“米线”(mi:shei)等词,也是由中文直接音译过去的。粤、闽、滇烹调风味,风靡全缅,受到了缅甸人民的喜爱。中国的许多蔬菜、水果种籽也经华侨传播到缅甸,如包心菜、辣椒、蚕豆、油菜、杏、石榴、西红柿等,都在缅甸生根发芽,人们为了能与当地所产形体近似的物品加以区别,特在这些名称前统统冠以“德由”(缅语中国)二字。现如今在仰光和曼德勒等地的唐人街区均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华人餐馆,北京烤鸭和乳猪等受到了缅甸富裕阶层的欢迎。

4 西方文化对缅甸饮食文化的影响

1824年至1885年间缅甸先后爆发了三次英缅战争, 缅甸在英国殖民统治期间,英国人带来现代化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饮食,西方文化由此对缅甸的饮食文化产生了一些影响。西方人用餐时所使用的刀叉亦为缅甸人民所接受,无论在缅甸人家中还是餐馆里,常常可以看到人们用餐时使用盘子盛取饭和菜,然后左手持刀右手持勺或一手持勺一手持叉地各自开始吃饭,此种用餐方式又近似于西方人的分餐制。在现代家庭中,人们使用西方风格的高餐桌以及椅子代替了传统的矮桌,用餐时大多人已不再席地而坐了。

现代生活中缅甸人也喜欢以西式的面包、蛋糕、布丁等伴以咖啡或奶茶充当早餐。走进仰光等大城市的咖啡馆、西点店,你可以品尝到豆沙、椰蓉馅和奶香味的各式面包及各种口味的蛋糕。人们在吃面包时,也喜欢像西方人一样将面包置于盘中,然后用餐刀蘸取黄油、巧克力酱或各式果酱涂于面包上来食用。也有将卷心菜、生菜、水果等洗净切好置于盘中,拌上沙拉酱来食用的。

受英国人的影响,缅甸人在下午3点到3点半间有饮下午茶的习惯,饮茶时很多缅甸人也习惯于红茶中加入炼乳、糖或牛奶。除了可口可乐、七喜、雪碧、芬达、红牛、苏打水等饮料外,啤酒、朗姆酒、威士忌及葡萄酒等酒精饮料,也深受缅甸现代人的喜爱,目前缅甸也产制属于西方酒类的瓶装啤酒和威士忌。近些年,西式自助餐馆、意大利餐馆、法国餐馆也出现在了仰光、曼德勒等城市街头,三明治、汉堡包、煎牛(羊)排、意大利面、披萨、法餐等也受到了缅甸人尤其是精英阶层和中上层人士的亲睐。据报道,肯德基等西式洋快餐也已进入到了缅甸市场,并极受人们的欢迎。

5 其它文化对缅甸饮食文化的影响

缅甸与泰国毗邻,如:椰奶、鱼酱、柠檬香草(也称香茅草)等在烹饪中的运用也受到了泰国的影响,极具缅甸特色的椰汁面(on: nokhaut hswe:)、椰浆饭、椰粥、椰浆炖鸡肉等便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泰式酸辣汤(泰名“冬荫功”)在缅甸非常受欢迎,在仰光街头还可以见到泰国人开的泰国料理店。此外,马来人和马来华人带来了不同风味的沙爹烧烤和各式糯米糕。

在日式餐馆中,缅甸人特别是精英人士和中上阶层的人可以蘸着芥末享用美味的寿司、生鱼片以及其他各式日本菜肴。在一些餐馆,人们还可以享用韩国烤肉、铁板烧等韩式料理。随着缅甸社会的逐渐开放,特别是在仰光等大城市,出现了许多各式各样的来自泰国、新加坡和日本的连锁餐馆,如由泰国投资的Kandawgyi Place,新加坡投资的Sedona和Traders,日本投资的Sakura等连锁酒店及餐馆,相应的饮食文化也逐渐为现代缅甸人所接受。

6 结语

从缅甸的饮食中我们可以发现缅甸人民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融入了外来饮食文化,当然,缅甸民族几千年来自己固有的饮食文化才是主题。每个国家每个民族由于历史文化以及生活方式的不同,饮食习惯上也有很大的差异,在缅甸这个极具东南亚热带风情的地域环境里,缅甸人民经过长期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积淀,逐渐形成了其鲜明的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随着文化的交流与传播,缅甸饮食在保留该民族传统的基础上,逐渐吸收和融入了外国的饮食文化,这极大的丰富了缅甸固有的饮食文化,使缅甸饮食文化呈现出了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特点。

参考文献

[1] 李谋,姜永仁.缅甸文化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 贺圣达,李晨阳.列国志―缅甸[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3] 钟智翔,尹湘玲.缅甸文化概论[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4.

[4] 姜永仁.缅甸文化结构及其特点[J].东南砬纵横,2002(4):77-81.

[5] 邵建平.缅甸的外国移民:历史、现状及其影响[J].红河学院学报,2014(5):94-97.

[6] 张成霞,罗进民.东南亚国家文化中的中国文化影响[J].东南亚纵横,2014(6):59-62.

[7] 徐成文.中华饮食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J].烹饪论坛,2012(9):58-60.

上一篇:设施农业机械与作业装备初探 下一篇:广西客家品牌文化传播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