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应用知识管理

时间:2022-03-15 11:44:35

浅析如何应用知识管理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知识管理作为一种崭新的管理理念与模式,已成为当代图书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图书馆;知识管理;特点;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2)11-0131-01

知识管理的理念源于上世纪80年代,最初应用于企业管理中。随着对知识管理的研究与应用,知识管理逐渐为社会各行各业所研究和借鉴,发展为一种知识社会的管理思想。

1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概念

知识管理的理念被引入图书馆领域后,目前关于“知识管理”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邱均平、段宇峰从知识活动的各个环节及相关因素出发,对知识管理下定义:对知识管理的概念可从狭义和广义角度理解,所谓狭义的知识管理主要针对知识本身进行管理,包括对知识的创新、获取、加工、存储、传播和应用的管理,广义上的知识管理不仅是对知识进行管理,而且还包括对与知识有关的各种资源和无形资产的管理,涉及知识组织、知识设施、知识资产、知识活动、知识人员的全方位和过程的管理。图书馆知识管理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要尊重图书馆员,尊重馆员的能力与价值。传统的公共图书馆一味强调以读者为中心,而忽视了馆员的重要作用,而知识管理不仅要尊重读者的个性,还要尊重馆员的劳动,尊重馆员的劳动成果。其次,要充分肯定每个馆员在图书馆的贡献,客观地评价馆员的业绩,允许馆员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提供其发挥潜能的机会。它通过有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能力,从而实现能力价值的最大化,把能力这种最重要的资源作为组织发展的推动力量,实现组织发展的目标和组织创新。它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特别是馆长,必须兼有“才”和“知”,不断为图书馆做出贡献。

2图书馆知识管理是“激励管理、民主管理”相结合的管理

图书馆知识管理是一种激励管理。在激励管理中,要注意激励方向和实现图书馆目标相吻合,要公正,要有针对性,真正通过激励提高馆员的工作效率和业绩,达到增强制度文化信念和促进图书馆工作的目的。图书馆知识管理也是一种民主管理。民主管理是通过馆员参与决策、组织动员、监督检查、协调关系和启迪教育,达到维护馆员的合法权益和图书馆领导权威的统一,使图书馆工作获取广泛支持并顺利开展的管理。这种管理要依靠馆员个体素质、文化底蕴来实现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目的在于为馆员实现自我价值提供机会,满足馆员追求成功、追求卓越的心理需要,因而是一种不靠职务和权力来实施管理的更高境界的管理。

3知识创新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最终目标

图书馆知识管理首先是致力于培养知识广博和技能高超的图书馆馆员,以此来扩大图书馆整体的知识储备,并创造出适应信息时代和网络社会需要的图书馆创新思想、创新服务理念和创新技术、创新的知识服务方案。其次,图书馆知识管理还致力于对社会知识的有序化、结构化和系统化,并开发文献中的知识价值,开展知识服务,促进知识传播和转移,为科学研究、知识创新提供全程的信息基础保障。最后,图书馆知识管理致力于为社会营造良好的学习和创新知识的生态环境。

3.1创立知识主管体制,设立知识主管

知识主管是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的重要步骤,与图书馆服务效益息息相关。图书馆知识主管的职责是制定统一的政策来规范图书馆的知识集约和创新,促进知识交流和知识应用,使图书馆内知识有序地流动;建立一个知识积累、信息共享的环境;监督和保证知识仓库内容的质量、深度和广度,时时捕捉社会、图书馆和图书馆员的知识需求,为知识库不断注入新思想,使之及时更新;保障知识库设施的正常运行。

3.2建设内容丰富的信息知识资源库

建设内容丰富的信息知识资源库是实施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基本条件之一,同时可以为馆员提供知识共享的平台。首先要开发馆藏及网络资源。图书馆拥有大量的馆藏文献资源及丰富的网络资源,建设信息知识资源库就必须对其进行积极开发,并源源不断输送至信息高速公路,实现资源共享。既要充分开发馆藏文献资源,建设好本馆书目数据库,又要对文献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和系统分析,形成有较高价值的知识产品,如专题报告、研究评述、趋势预测、形势展望等,并进行数字化处理。还要开发馆藏特色资源,对特色馆藏进行全文数字化,建设独具品牌的资源库,如各种学术报告库、国际国内信息交流资源库、科研人员引文数据库、历年博士硕士论文数据库等。此外,还要开发网络资源。网络资源大多庞杂无序,良莠不齐,需要专业人员对其进行分析、鉴别、选择、整理加工,使之有序化。其次,还要挖掘馆员隐性知识。传统图书馆主要强调显性知识的管理,严重忽略了对蕴藏在馆员头脑中的隐性知识的管理。

上一篇: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研究\管理及应用 下一篇:试论新形势下博物馆讲解员的礼仪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