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封:写给爸爸妈妈的信

时间:2022-03-15 03:39:58

有一次,我到一所小学给孩子们做关于阅读的讲座,听完讲座后,一个孩子拿着我写的一本儿童小说让我签名,并且带给我一个问题:

“汤阿姨,我妈妈让我问你:我读这本书有什么好处?”

这本书写的是一对双胞胎如何让已经分手的爸爸妈妈复合的故事,幽默轻松,充满喜剧感。我问这个孩子:

“你读这本书的时候开心吗?”

“很开心。我还觉得胡猫猫和李兔兔很可爱。”孩子回答。

我说:“你读这本书获得了快乐,这就是最大的收获呀。”

看着孩子疑惑的脸,我知道这个孩子从来没有想过阅读是可以快乐的,她一定认为读书是使人“进步”的,进步的意义当然要特别具体——增长了某方面的知识、作文水平有了提高、学习成绩有了进步等等。而且我的关于“快乐”的答案不只让孩子感到疑惑,估计她的妈妈也不能接受。我只好又帮她挖掘这个故事的现实意义:

“你看,胡猫猫和李兔兔也是小学生,可是,当她们遇到难题的时候,会主动想办法,她们特别爱自己爸爸妈妈,希望爸爸妈妈幸福,这些是不是值得我们学习呢?”

孩子点点头,愉快地走了,我倒是出了一头汗。

孩子的阅读,首先应当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只有感到快乐了,孩子才能真正爱上书藉,一辈子和书交朋友。如果家长把每一本书递到孩子手中的时候,同时要求孩子挖掘这本书的意义与价值,阅读便变成了一种负担。谁会喜欢负担呢?最能够扼杀孩子阅读兴趣的行为,就是要求孩子在读过每一本书之后写读后感。虽然我也主张读书的时候要“动笔墨”,但动笔墨的方式多种多样:在阅读的过程中,把精彩的段落划一划,把发人深省的句子摘下来,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页空白处,甚至把书中好看的人物与插图临摹临摹,都是动笔墨,都能有收获。

还有一些父母,自己不爱读书,却期待孩子能爱上读书。他没想到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我还记得我的奶奶,她是文盲,小时候奶奶每当看到我读书写作业,她都会在旁边正襟危坐,好像我在做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情,她千万不能打扰了我。奶奶打扫的时候,如果看到地上有一张有字的纸屑,她一定会捡起来丢在火里烧化掉,而不是扫进垃圾堆里,因为她说要“敬惜字纸”。我的童年没有读书给我听的妈妈,也没有老师引导课外阅读,却对于书藉有一种近乎痴迷的热爱,这其中也因为奶奶对待文字与书藉的态度感染了我。

许多父母不知道该给孩子选择什么书,最适合孩子阅读的是儿童文学。因为儿童文学的特殊性,一个人在童年时代一旦错过了对儿童文学的阅读,也许一辈子就错过了。真正了解儿童文学的人都会懂得,儿童文学并非小儿科,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是可以从9岁读到99岁的。如果说儿童应该读经典作品,那么最值得推荐的是那些超越时空也存在的经典儿童文学作品,它们曾影响过一代又一代孩子,点亮过世界各国孩子们的童年。

读书是一件细水长流的事情。没有人能一口吃成胖子,也没有人能一星期或者一个月变成一位学者。但一个孩子在童年时代却可能通过获一本好书或者一次愉快的阅读,激发起阅读的兴趣,从此亲近书本。因此,我希望不管是父母,还是老师,在引导孩子阅读的时候,都不要太功利了。最重要的是激发起孩子的阅读兴趣,把孩子引进书中的世界,让每个孩子在书里找到自己的天堂。

上一篇:小学数学操作学习教学策略初探 下一篇:新理念下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