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困境:参数搅局理还乱(下)

时间:2022-03-14 11:37:00

主 讲:许志锋

中学高级教师,台州市“教学能手”,拥有20余年高三教学经验,参加过“部级骨干教师”培训并被授予合格证书.

通过上期的讲解,我们知道,当参数“添乱”导致函数问题不能被整体处理时,应通过分类讨论使问题变得清晰可解.要进行分类讨论,就必须搞清分类的目的、讨论的线索、参数的临界值等因素.在本期中,我们选择2011年浙江省高考样卷(理科)第22题为例题,再次就分类讨论进行讲解. 该题的函数解析式复杂,涉及两个函数和两个参数,乍一看很难找出头绪. 现在,就让我们在挑战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走出“参数困境”的思考方法吧!

例 已知0<a≤2, a≠1,f(x)=■・x3-■x2+ax,g(x)=x3+bx2-(2b+4)x+lnx. 若f(x)的极小值点与g(x)的极小值点相同,求证:g(x)的极大值小于等于■.

初步分析:由于题目涉及两个函数的极值,应首先对两个函数分别求导: f′(x)=x2-(a+1)x+a=(x-1)(x-a),g′(x)=3x2+2bx-(2b+4)+■=■ (x>0).

对f′(x)而言,两个零点x=1和x=a的大小关系不定,因此要进行分类讨论,且分类讨论的临界点就是a=1.

对g′(x)而言,解出三次方程3x3+2bx2-(2b+4)x+1=0的根,即可求出g(x)的零点. 一般来说,如果试题中出现三次方程,则该方程必会有一个较为明显的根.观察发现方程的一个解为x=1,于是方程左边可分解为(x-1)・[3x2+(2b+3)x-1]. 令h(x)=3x2+(2b+3)x-1,由韦达定理可知h(x)=0存在异号的两根x1,x2(设x1>0). 因为x>0,故只有1和x1可能是g(x)的极值点. 但仍需讨论x1与1的大小关系.常规思路是求出x1=■,然后由0<x1<1或x1>1找出参数b的临界点,并由此展开讨论.

麻烦: 假设x1=■就是g(x)的极大值点,将x1代入g(x)再证g(x1)≤■,我们会发现以b为参数的函数g(x)的形式过于复杂,难以求解.

进一步分析:能否避实就虚,找到讨论和计算的可行方案呢?

首先,题设告诉我们“f(x)的极小值点与g(x)的极小值点相同”,由于f(x)的极小值点更容易确定,我们可以先讨论“1和a哪个是f(x)的极小值点”. 只要分清了f(x)的极大值点和极小值点,g(x)的极值点也就跟着确定了.

比如,若x=1为f(x)的极小值点,则x=1也是g(x)的极小值点,这意味着x1与1的大小关系明确了,b的范围也随之确定,g(x)的极大值g(x1)中包含的两个字母x1和b都有了明确的取值范围,这正是证明g(x1)≤■的必备条件.

其次,若x1就是g(x)的极大值点,在求证g(x1)≤■时,我们既有可能进行反代计算,也有可能进行放缩处理.总之,应当通过观察作出灵活的变通. 突破思维定势,这正是此题的难点!

证明: f′(x)=(x-1)(x-a),g′(x)=■ (x>0). 其中3x3+2bx2-(2b+4)x+1=(x-1)[3x2+(2b+3)x-1]. 令h(x)=3x2+(2b+3)x-1,则h(x)=0存在异号的两根x1,x2(设x1>0),g′(x)=■. g(x)的定义域为x>0, g′(x)的零点是1和x1.当0<x1<1时,g(x)的极小值为g(1),极大值为g(x1);当x1>1 时,g(x)的极小值为g(x1),极大值为g(1).

当1<a≤2时,分析f′(x)=(x-1)(x-a)的正负性可知,f(x)的极小值点为x=a, g(x)的极小值点也是x=a,极大值点是x=1, g′(a)=0,即h(a)=3a2+(2b+3)a-1=0, b=■=-■+■-■. 1<a≤2, b的值随a的增大而减小,将a的取值范围代入b计算,得b∈-■,-■, 函数g(x)的极大值为g(1)=-b-3≤■-3=■.

当00和g′(x)=■的图象可得0

要证明上式,困难在于处理不等式左边的三次项及对数式.但是,我们的目标是证明不等式而非等式,用不着“斤斤计较”:因为■+lnx1<1,若能证明b■-(2b+4)x1<■,就能证明结论.

将b■-(2b+4)x1看做关于b的一次函数m(b)=(■-2x1)b-4x1, ■-2x1<0, m(b)单调递减. b>-■, (■-2x1)b-4x1<-■(■-2x1)-4x1=x1-■■. 0<x1<1,根据二次函数的图象可知,当x1=■时,x1-■■的最大值为■,即b■-(2b+4)x1≤■<■, g(x1)≤■.

综上可证,当0<a≤2且a≠1时,若f(x)的极小值点与g(x)的极小值点相同,则g(x)的极大值小于等于■.

点评:在考虑如何分类时,必然要权衡所有影响结果的因素. 但只要我们抓住那个左右全局的简单线索(在例题中即1和a的大小关系),将混合型问题分解成几种简明的情形,就可以一步步解决问题.即使分类讨论之后还要再分类也不必过虑.只要恰当地切入,就不愁深入.

在证明不等式时,函数越复杂,越需要打破思维定势,随机应变.上述解法有两处体现了数学智慧:(1)用1代替■+lnx1;(2)将b■-(2b+4)x1看做关于b的函数.

【练一练】

已知函数f(x)=xlnx,g(x)=-x2+ax-3.

(1) 求f(x)在[t,t+2](t>0)上的最小值;

(2) 若存在x∈■,e使不等式2f(x)≥g(x)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参考答案】

简解: (1) 由f′(x)=lnx+1可知, f(x)在区间0,■上单调递减,在■,+∞上单调递增. t>0, t+2>2>■, 需讨论0■两种情况.

若0

(2) 由题意可知,存在x∈■,e使2xlnx≥-x2+ax-3(x>0). x>0, a≤2lnx+x+■. 令h(x)=2lnx+x+■,则h′(x)=■. 设h(x)在■,e上的最大值为M,要使a≤2lnx+x+■成立,则有a≤M.

当x∈■,1时,h′(x)=■h(e),即M=h■=-2+■+3e, a≤-2+■+3e.

上一篇:语言表达力求鲜明 下一篇:从高考试题透视where的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