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03-14 08:52:08

新常态下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经济领域的新常态直接导致了就业新常态。2015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创下历史新高,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在我国经济进入中速增长、产业进行升级的大背景下,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必须适应这种“新常态”,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指导,才能更好地指导大学生就业。该文分析了“新常态”下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探讨了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改进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 就业指课导 改进对策

中图分类号:G4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3(a)-0184-01

1 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就业新常态

1.1 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目的

大学生就业指导,指为促进大学毕业生与生产资料和工作岗位全面、迅速、有效地结合而开展的工作就是就业指导。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目的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为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并顺利就业提供多方面的服务;二是帮助、引导大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社会职业的需要,尽快跨入职场。

1.2 大学生就业新常态

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工业4.0、智能机器人、互联网、云平台、大数据、3D打印等新技术的到来,使得企业人才的需求出现了新变化。由于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企事业单位岗位缩减等原因,经济的不稳定直接导致新增就业岗位存在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将使未来就业形势更加复杂。高校教师只有深刻认识到就业新常态的特征,在就业指导课中采用新手段、新方法,有针对性地教学,才能为大学生就业工作更好地服务。

2 面对新常态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存在的问题

2.1 大学生对就业指导课重视不够

目前有一半大学生不知道什么是就业指导,主动参加就业指导的意识淡薄,在就业过程中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服务。同时,由于高校就业指导课程质量不高、教学目的不明确等因素,直接导致了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的轻视,不愿花费精力上课。在新的就业压力下,社会转型期存在的一些消极现象、社会腐败问题导致学生不能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轻视了就业指导的作用。

2.2 就业指导多为应景,缺乏全程跟踪教学体系

新常态下,就业压力要求大学生提前做好就业准备。而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课授课对象仅限于毕业生,多为临时抱佛脚式地应景教学,主要内容为就业前期的职业定位、简历设计、面试技巧、人脉拓展等方面的指导,没有将就业指导贯穿到思想教育、日常管理和教学工作中,更没有形成全程化的跟踪教学体系。

2.3 就业指导缺乏有针对性的方法和手段

目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较为常见的方法是采用团体辅导、集中授课的教学模式, 就业指导层次偏低,缺乏针对学生个体特点的专门咨询和有效指导。同时由于缺乏对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变化趋势的了解,加之高校就业部门尚未完全实现从“等”到“找”的信息搜集方式的转变,因信息来源分散致使就业指导工作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

3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改进对策

3.1 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加强就业思想指导

思想指导是就业指导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毕业求职的重要前提是了解和认清就业形势。就业指导能够帮助毕业生确立良好的个人修养和职业道德,树立诚信就业意识;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帮助毕业生选择正确的成才道路。作为高校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除了具有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理想职业,还能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等作用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教育。

3.2 建立全程跟踪就业指导体系

就业指导课是一项系统工程,根据大学生在校期间不同阶段的特点,就业指导课程应从大一开始贯穿于大学教育始终。针对大学一年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建立生涯与职业意识。针对二年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通过培养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方式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加强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针对三年级学生,进行择业前就业指导,介绍就业技巧、进行诚信教育等;针对四年级学生,重点进行就业前期的简历设计、面试技巧、形象礼仪等具体方面的指导。

3.3 利用多种手段和方法进行个性化教学

就业指导课必须打破固有的就业指导课模式,采用多种手段进行个性化教学。教学可采用课堂讲授、典型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训练、角色扮演、社会调查等方法,提高学生对自我、职业和环境的认识。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进行职业测评,提高教学水平。针对学生试行个人职业规划,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个人特点,为每个学生建立一套独特的职业规划方案。指导过程中的互动,要求充分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正面引导学生详细分析个人的职业兴趣、性格及优势。通过一对一的个性化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建立切合实际的职业生涯观念。

3.4 鼓励创业成为新常态下的就业指导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动力转变为依靠创新驱动,创业迎来了历史机遇。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互联网的技术、平台、商业模式和应用与移动通信技术结合并实践的活动开创了新的创业模式。由此可见,鼓励创业将成为经济新常态下就业工作的必然选择。中国网民已超过6亿,微信公众平台等新媒体实现线上就业创业服务信息,线下免费服务的创业就业“微模式”受到肯定。由于移动互联网降低了沟通成本,有效整合利用了大量业余时间,未来居家办公将成为可能。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必须将就业指导课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为创业大学生提供新的就业渠道。

4 结语

新常态下就业形势复杂严峻。高校应充分认识就业指导课的重要性,建立全程跟踪教学体系,以一对一的特色教学模式去指导学生就业,尽早帮助学生完成由学校到社会的角色转变。

参考文献

[1] 贾阳,罗勇.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J].学理论,2010(16).

[2] 夏海珊.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的现状及其改进[J].中国校外教育,2009(8).

[3] 王小广.新常态下我国2015年经济形势展望和政策建议[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4(6).

[4] 徐东昊.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师,2012(1).

上一篇:现在交互式教学网络在课堂上的应用 下一篇:改造离心泵实验装置 提高实训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