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小时代》系列电影的成功看国产电影崛起

时间:2022-03-14 08:30:37

由《小时代》系列电影的成功看国产电影崛起

作者简介:梅云桥(1988~),汉族,山东艺术学院,传媒学院电影学专业研究生。

摘要:《小时代》系列电影一经推出,虽创造了票房辉煌,但却饱受争议,一直处在风口浪尖之上。抛开影片的内容不谈,它对中国国产电影市场的积极导向作用是不能被忽视的,其成功的市场运作和定位为今后国产片与进口片的分庭抗礼埋下了伏笔,值得国产电影去研究和借鉴。

关键词:小时代 青春 观众 电影产业 票房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0-0000-01

近期,华语影坛高潮不断,话题迭起。从《分手合约》到《致青春》再到《中国合伙人》,这些优秀的国产影片在对阵好莱坞大片时却显得毫无畏惧,均取得了骄人的票房战绩,虽然它们每一部都有着自己成功的“宝典秘籍”,对中国的电影产业发展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然而,我感觉最具有代表性和研究性的还是郭敬明的《小时代》电影系列。

《小时代1》一经上映,两日内票房便突破一亿元大关,打破了中国的首日票房纪录。紧接着,《小时代2》又乘胜追击,首日票房吸金5000万!不论是在与好莱坞科幻大片《环太平洋》,还是与根据海岩小说改编的国产影片《风花雪月》的对垒中均完胜对手,成为暑期档院线中一道亮丽的风景。但同时,由于作品的价值观等取向问题,也使影片饱受非议;赞美与骂声交织在一起,像一张大网,将这部极具时代特色的作品拉入了人们的眼线。

对小时代的评价,自然议论多多:有人说影片是为了炫富,为了表达个人的拜金主义;也有人厌恶影片中的浮华等等。诚然,我并不是完全认同以上的观点。不同的立场、观点看问题就会有不同看法。正所谓“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我也有着自己的看法。但前提不是从《小时代》系列电影内容或者创作者本身,而是从电影对国内院线市场(冲击)意义的角度来看问题;从本片对国产电影市场的影响角度,我倒觉得《小时代》真的很有价值,我甚至认为它对于中国电影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指向性作用。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小时代》系列电影为什么能够获得成功。我始终认为:上了院线的影片,首先是商品,其次才是艺术品。因此对于一部电影而言,票房就意味着成功。而《小时代》系列票房的成绩单已经向人们证明了它的成功。经过仔细考量之后,我将《小时代》之成功因素概括如下:

1、主打青春牌

“青春之所以幸福,就因为它有前途。”将它拿来表述今年上半年的中国电影市场,我看倒十分妥帖。看一下今年上半年国产影片的票房排行榜,《致青春》、《中国合伙人》、《小时代》、《101次求婚》、《分手合约》等轻松过亿的10多部影片中,关于青春和爱情题材的影片就占去半壁江山。而自打九把刀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以小清新姿态脱颖而出后,越来越挑剔的观众开始走出张艺谋、陈凯歌那种巨著的围城,逐渐放下唯大片是瞻的观念。超过一半以上高学历人群,以及越来越年轻的观众群,将视线转移到与自己生活有关的接地气的现实题材。

《小时代》的制片人安晓芬就认为,观众日趋年轻化,即使再拍一些宏大史诗类长篇巨著的东西,是无法触及他们回忆的,当然也就很难吸引他们的关注。而转型成功的赵薇也表示,自己之所以拍摄《致青春》这种类型的影片,就是希望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曾经经历过电影里的事,从而能一下产生共鸣。站在风口浪尖的郭敬明,更是每到一处都这样宣传他的作品:“这是一部标准的青春片,里面你所感受到的那种扑面而来的青春气息,是逃都逃不掉的。”对于这么多年一直追逐他小说的年轻人来说,那里就隐藏着他们的青春,所以这种根据畅销小说翻拍的,又是青春题材的作品想不火都很难。

每个时代的人都有着每个时代的美好记忆,郭敬明正是把作品的定位成功放置在了一群80、90后的年轻人身上,因为他们充满了对青春的期待和向往,同时又是电影商品消费的主力军,所以在作品类型和消费群体定位这一点上,他已经先拔头筹了。

2、观众中心制

《小时代》之所以如此受众,这也是所有上半年取得市场成功的国产影片呈现出的共性;即在于对观众和市场需求的尊重。

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电影观众的平均年龄为21.5岁!43.5%的观众将影片类型当作观影参考,43.2%的观众注重演员阵容。

《小时代》的剧情主要是围绕校园里的爱情与友情这两大元素展开的,校园生活通常被认为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那里有我们的美好回忆,也有我们曾经怀揣和追逐的梦想。所以,首先这个影片的主旨就是对年轻人而言具有吸引力的。其次,影片中充满了香车、美女与帅哥、华丽的服饰、豪宅,不得不承认这些都是我们这些年轻人梦寐以求的物质上的享受,既然短时间内无法得到,那一饱眼福总是可以得到满足的。最后,在排片的选择时机上,《小时代2》也明智的把档期从先前竞争激烈的贺岁档调整到了暑期档,这也应了市场观众需求反映所带来的及时调整。

所以,《小时代》的成功告诉我们一个事实:中国电影市场的观众正在发生质的变化,观影群体逐渐低龄化,越来越多的年轻观众正在成长起来,他们将毫无疑问地成为中国电影市场上最重要的消费者。而电影从业者只有将这个新的群体当成自己未来创作的主要对象,其需求作为影片制作的中心环节,才能进一步取得的在进口片挤压下的市场份额,整个中国电影产业才有持续发展下去的希望。

3、中国的电影大环境的改善

相对于之前的微观因素而言,《小时代》系列的成功也有着必不可少的宏观因素;那就是中国电影产业和整体环境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当下中国电影的产量与需求正处于一个全新的高速发展阶段,细分市场开始逐渐形成,此时所有在类型结构上进行模仿和创新类型的电影,只要有足够宣传力度和完善的投资机制,必定都会得到消费者的追捧。

有电影产业专家在对全国近400个大中小城市2013年一季度的放映场次、观影人次和票房收入进行分析后发现:目前一、二线城市的增速较前几年已经明显趋缓;三、四线城市的增速则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已经成为中国电影市场新的增长点。

与此同时,在比较上半年几部高票房国产影片及与其同期上映的进口片观众上座率后发现,国产影片与进口影片在一、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的境遇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区别。总的来说,进口大片在一、二线城市的上座率和票房收入高于国产影片,而三、四线城市的情况则恰恰相反。

新兴市场的观众对大明星和大场面关注更多,这就为一些内容品质不高的影片大卖提供了暂时的缝隙和快速提高的可能,《小时代》就不失为一个典范案例。

因此说,《小时代》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也是受益于当前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电影院建设在三、四线城市的全面铺开的缘故。

4、综述

如今电影界的圈内人士更乐意把《小时代》定位为“全新的电影”。因为这是一部中国80后作家自编自导的商业电影,也是一部从导演到演员几乎“焕然一新”的电影。

有关《小时代》的争论和思考还在继续,这让我想到了往往新老交替,新生事物的产生,在刚刚开始的时候都裹挟着争议声,但最终往往正是这样一股“新”的力量改变了整个旧的格局。所以,我们应该以鼓励的方式来对待新生的力量,看到它积极的地方,社会上的拜金主义和贫富差距,并不是因为《小时代》而开始的,为什么好莱坞可以有《Sex and City》大电影,可以有美剧《绯闻女孩》,而中国就不能有一部《小时代》这样的电影?中国的青少年也是有思想的,我们不能因为电影在思想观念上存在少许不足就将它对中国电影的市场价值扼杀在摇篮里。

虽然中国电影的实力距离与能跟美国好莱坞抗衡的水平还有很远,但令人欣喜的是,它已经在世界电影的格局中具备了初步竞技实力,《小时代》就是国产影片蓄力的开始。

参考文献:

[1]唐榕 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 [J] 当代电影 2006

上一篇:苏绣在现代纤维艺术中运用的意义 下一篇:设计师的价值观与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