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台海洋文化产业交流与合作研究

时间:2022-03-14 06:59:33

闽台海洋文化产业交流与合作研究

21世纪海洋问题是一个炙手可热的研究领域,海洋文化研究在全球化和生存关怀的语境中具有特殊意义和价值。在海洋开发领域,海洋文化产业是极具发展潜力和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福建省进一步明确提出福建要从海洋资源大省向海洋经济强省转变,实现“全面推进海洋经济试点省建设和现代渔业建设”的战略目标。福建具有丰富的海洋自然文化资源、良好的文化产业基础等优势,但在海洋文化资源开发、海洋文化科研与产业结合以及海洋人才队伍培养等方面相对薄弱。相比之下,台湾在海洋文化资源开发程度、海洋文化科研与产业结合及海洋文化人才培养体系等方面具有相对优势。因此,福建应抓住国务院《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赋予先行先试政策的有利机遇,充分挖掘两岸海洋文化合作潜力,构建两岸海洋文化产业新机制,推动两岸海洋文化合作取得新突破。

一、闽台海洋文化产业交流合作的现状

福建与台湾之间具有“五缘”优势,海洋是福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突出优势,不仅区位条件优越,而且海洋文化底蕴深厚。随着海峡两岸和平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和福建海洋产业的不断完善,以及《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准,闽台两岸进行海洋文化产业合作、共建现代化海洋产业面临重大历史机遇。

一是闽台海洋文化相关产业合作领域成效显著。经国家批准,在闽台海洋合作方面,目前从“单向引资”到“双向交流”。截止2011年8月份,福建已有563家台资企业投资福建渔业,合同利用台资10.62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7.59亿美元。投资领域从原来的单一投资水产养殖加工拓展到渔工劳务合作、水产品精深加工、休闲观光渔业、水产贸易以及科技合作等领域。同时,闽台两岸还开展了海峡(厦门/福州)渔业周暨渔业博览会、ECFA与两岸渔业产业对接会等活动,以此加强交流与合作。

二是闽台民间海洋节庆活动往来密切。妈祖作为联系两岸民众情感的纽带与文化认同的桥梁,直接或间接推动了闽台两岸经济文化的交流合作。台湾有妈祖庙800多座,妈祖是台湾最有影响力的,全台湾有三分之二的人信奉妈祖。1997年1月24日至5月6日,湄洲岛妈祖金身应邀巡游台湾,在台102天,受台湾信众1000万人次朝拜。每年的妈祖文化节都有大批的台湾信众到莆田湄洲岛朝圣,参加妈祖文化节日庆典活动,这为闽台文化交流合作提供了很好的纽带与桥梁。此外,陈靖姑文化、开漳开台文化等方面的闽台文化交流也有一定进展。

三是闽台共建平潭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构建闽台海洋经济共同体。平潭综合实验区建设是闽台交流合作的一大成果,也是进一步推进闽台合作深化的重大项目。福建在推进平潭综合实验区建设过程中,积极推进平潭“人才特区”建设,筹建平潭海洋大学,准备用5年时间引进1000名台湾专才,建设两岸同胞的共同家园,开创闽台交流合作新局面。2011年11月4日在厦门海洋周主论坛上,提出了“构建闽台海洋经济共同体,促进海峡蓝色经济实验区建设”的发展规划,规划“突出闽台合作”,将主要着力于:加强闽台海洋资源合作开发和海洋环境协调保护;加强闽台航运物流业的合作;深化闽台海洋产业深度对接;深化闽台滨海旅游合作;提升闽台现代渔业合作;深化闽台海洋综合管理领域合作;创新两岸海洋交流合作体制机制新格局。

二、闽台海洋文化产业交流合作存在的问题

我国海洋文化产业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闽台海洋文化产业交流合作主要集中在海洋文化旅游、海洋宗教民俗文化等方面,无论是产量还是质量,都难以跟发达国家、或地区相比。综观闽台海洋文化产业交流合作的现状,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海洋文化精品缺乏,海洋文化企业总体竞争力差。人们谈到海洋资源,较为关注的往往是海洋经济、海洋的开发、利用和保护,而海洋文化往往被忽视或尚未被重视,海洋文化产业更是一个薄弱环节。目前,福建海洋文化产品精品意识不高,绝大多数海洋文化产品都只是利用海洋文化资源进行简单加工和仿造,产品的文化含量低,所创造的文化附加值就低,导致经济效益不高。海洋文化产业领域主要以小型企业居多,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了闽台海洋文化产业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二)海洋文化资源开发不平衡。福建粗放型的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方式,造成了海洋文化产业资源分散、人才匮乏、资金不足、专业性不强等问题,难以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闽台海洋文化产业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滨海旅游业是福建海洋文化产业的支柱,而与之相关的如海洋会展业、海洋休闲体育业、海洋工艺品业、涉海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等尚未得到有效开发利用,涉海广播影视业、网络文化等行业发展相对缓慢。

(三)技术和人才存在瓶颈。发展海洋新兴产业必须要有相应的人才保障。但总体来看,高层次海洋文化专业人才和高科技人才缺乏、技术成果转化不及时等问题严重存在,这极大制约着海洋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如何培养、引进优秀的海洋文化产业人才是当前闽台海洋文化产业合作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四)海洋意识淡薄,海洋文化研究力度不够。由于长期以来海洋文化教育的缺失,造成公众对海洋文化的认识不足,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比较淡薄。部分海洋文化资源没有做到科学开发从而导致文化资源承受力过重,开发利用中存在着过度开发、不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等问题,这严重制约了海洋文化产业的深度发展。目前福建的海洋科研与产业还未形成有效合作机制,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程度偏低,无法对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持。

(五)资金不足与海洋文化产业急需投资间的矛盾。海洋文化产业是新兴产业,基础差、底子薄,需要投资的面广点多,且投资金额较大。因此,难以迅速扩大福建海洋文化产业的经营范围和发展规模,也影响了闽台海洋文化产业合作开发创新海洋文化产品的力度。

三、促进闽台海洋文化产业合作的思路

(一)整合海洋文化资源,建立闽台海洋文化产业相关促进机制

一是协调机制。闽台海洋文化产业合作要以海洋文化为纽带,将各自与海洋文化相关的优势产业对接起来,形成海洋文化产品体系,增强海洋文化企业竞争实力。由于发展海洋文化产业会涉及到不同部门、不同地区的职责和利益问题,因此可通过双方的磋商协调机制解决相关问题,从宏观层面上消除行政边界的障碍与壁垒,通过民间组织的制度化谈判机制和企业间的市场化调节机制,建立行业监管体系,构建文化产业结构体系,从微观层面提升海洋资源配置的区域一体化优势。二是合作机制。由闽台相关部门以及高校和研究机构等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形成“两岸海洋文化产业交流协会”等民间组织,建立稳定的民间联系渠道,共同商讨海洋文化产业合作的相关事宜。闽台双方可以定期或不定期举办以“海洋文化产业合作”为主题的两岸高层论坛、专家研讨会、博览会等,为双方业界开拓市场服务,提高闽台海洋文化产业的相互影响力和辐射力,如厦门国际海洋周就是一个很好的交流活动。三是融资机制。应逐步增加财政对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投入,鼓励和支持民资、外资进入,积极吸引有实力、知名度高的文化产业资本参与福建海洋文化建设,建立新的分配激励机制、市场营销机制、风险共担机制。政府应主动引导和争取,通过产业博览会、网上推广平台、成立专项开发小组等形式,积极寻求民资、外资合作者。同时,还应该“积极推进闽资人台,支持有条件的福建企业到台湾投资兴业,进一步推动两地资本的双向流动,有利于增强两地合作联系、拓展合作领域、提高合作层次。”四是宣传机制。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类海洋主题博物馆(科技馆)、省海洋学会的力量,举办与海洋文化相关的活动,激发群众参与其中,潜移默化提高群众对海洋文化的认知度。设立福建海洋文化产业宣传机构,通过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体,扩大福州、厦门、泉州、漳州等作为海洋文化名城的传播力度,将福建打造成为全国海洋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上一篇:台湾南北差距对选举的影响及两岸合作 下一篇:台湾陶瓷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其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