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集雨水窖在我区的运用

时间:2022-03-14 03:35:35

浅析集雨水窖在我区的运用

摘要: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的转变,已成为新时期的治水思路和方略,探讨集雨水窖这一古老的水土保持工程在我区的运用,将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集雨水窖 运用

城区山区村庄基本上解决历史性人畜吃水问题,但在农业灌溉用水上明显后劲不足,山区1000hm2经济林果的灌溉问题的全面解决。将会给经济林果的稳产增产起到有力的保障。我区以往在山区建设的水库、塘坝、蓄水池等。不是配套不全,就是渗漏及无效蒸发,汛期则雨水充沛。而需水时,则无水可浇。特别是近几年,汛期无大汛,降雨时空上分布的不均衡。使这一问题更加突出。而解决这些问题最机动、最灵活的办法就是在山区适当地开挖小水窖。并配以节灌方式,会起到较好的效果。集雨水窖施工技术简单,节地带来的生态破坏少,投资少,见效快,易推广,好管理。但是,目前我区对这种分散的小型水利水保工程扶持宣传力度还不够,可以说基本上是空白。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加大投入力度,规范技术指导。发挥水窖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在促进缺水山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提供水资源保障,在改变山区面貌上发挥应有的价值。

集雨水窖作为一种古老的水土保持工程。在宁夏、甘肃等地,已有几百年的历史,这是我国劳动人民在恶劣的环境中,与大自然的抗争所积累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历史翻过了新的一页,在“以水资源的可待续利用保障经济的可待续发展”的观念深入人心的时机,探讨集雨水窖在我区山区的实践运用,将是有积极的意义。

一、集雨水窖运用实践的必要性

1、水保生态环境建设的新形势

以治水保土为主线的生态环境建设,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面临着较大的发展机遇,已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列入基本建设项目。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及农村税费的改革,会更加调动山区群众治山治水的积极性,将有更多的农业生态建设资金投入,山区面貌将会得到极大改观。

2、我区的基本情况及山区农业发展的现状决定

(1)薛城区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冷热季和干湿季明显,光照足、热量条件好,平均温度14.3℃,每年平均降水量804mm,但是降雨在时空上分布不均衡。如今年以来,降水量在402.6mm,比去年同期偏少44%;6.1—8.29降水量247mm,比去年同期偏少51.7%。降水量之少居我区有水文资料记载期第一位,经水文频率分析,相当于70年一遇,主汛期无大汛,而山丘区旱情急剧发展的状况可想而知,所以在山丘区,水源的解决,对作物的及时补充非常关键。

(2)薛城区山区村庄有150多个,山丘区面积311km2,栽植经果林面积1300 hm2。几年来,区政府累计投资200万元。打深井及配套,解决了历史性缺水村人畜吃水的问题。然而在山区农业作物灌溉用水上比较忽视,现有的山区水库、塘坝、配套不全,加之,由于地形高差的原因,使经济林果得不到很好的灌溉,而所建的蓄水池不能满足于大面积经济林果的灌溉,只有结合地形地貌,星罗棋布的布置小水窖规划,则机动灵活、运用方便,将会在经济林果灌溉上发挥较大的作用。

3、在小流域治理上,保土尤为重要,治水更为关键

我们在实施小流域的治理上,深深感到水是命脉,水是增加小流域经济的关键。近几年的水保治理中,我们大搞了坡改梯治理。高标准砌筑了坝堰,整平了土地,减缓了径流,群众比较满意,但是到了旱季,无水可浇,只能成为“白茬地”。水是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所以,只有坚持治水保土相结合,栽植价值更高的经济作物,使农民尽快富裕起来,才是水土保持建设的宗旨所在。

二、水窖在我区实践运用的可行性 1、水窖同其他蓄水工程比,有明显的优势

由于地形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在山区兴建骨干水利工程(诸如提水站、塘坝)等,不但投资大,工期长,施工难度大,局部造成水土流失,又带来生态环境破坏问题,由于渗漏及无效蒸发,汛期雨水集蓄充沛,而需水时,则往往无水可浇。而水窖则具备以下优点:规模小,较分散,不会造成不利的环境影响,具有投资少,施工简单,不易破坏,使用寿命长,防止渗漏,密闭好,可以提水,亦可自流。

2、发展集雨水窖,已逐步被我区基层干部认可

我区发展集雨水窖,基层水利水保人员以前往往认为我们这里不适合发展。集雨工程是西北地区特殊的产物。而我区为土石及砂石山区。开挖难度大,且变质岩区分布广,不属于干旱地区。经过几年区局的大力宣传,基层水利水保以及相关村认识有所提高,邻近区(市)已有建设水窖的先例,值得我们去借鉴学习,加上我们已积累掌握水窖方面的知识。使水窖在我区的实践运用能够扬长避短,得到较好的发展。

3、产业结构的调整,调动山区群众治理开发的积极性,是水窖推广运用的有力保障

着加入世贸组织及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深化及调整,山丘区经果林栽植面积将逐年扩大,各项优惠政策的实施。使可开发的土地资源潜力巨大,水资源的配置,会使资源优势得到更好的发挥。通过政府示范引导,或者以奖代补,能够激发出农民建设水窖的热情。

三、集雨水窖节灌技术的运用

集雨水窖灌溉技术,根据降水资源叠加富集理论,通过水窖蓄集降雨径流,在作物生长的关键缺水期进行少量补灌“关键水”、“救命水”激发作物生长潜能。

1、集流场

用坡面、沟各、山凹及环山道路内侧收集降水.

小水窖选址应满足少占耕地,安全可靠,来水充足,引蓄取用方便,对所灌溉田地尽量做到自流灌溉。应控制较大集水区域,正常年份集满雨水。窖型选方形或圆形,土质松软,应用砌石砌筑,岩石侧壁,应用水泥砂浆抹面,底部现浇20cm砼防渗。水窖上部为现浇钢筋砼密闭。为了便于取水或清除杂物,可设1m直径方孔或圆孔,为安全起见及上下方便,内设爬梯,孔洞盖板为砼预制板。如能满足自流灌溉,可设放水闸阀,连接放水软管。水窖进水口前设沉沙池,宽约1m,长1.5m,防止泥沙径流过大,泥沙淤进水窖。

水窖建设一般经过窖体开挖,块石砌筑,底部及侧面防渗,砼帽盖浇筑,沉沙地建设及其他配套,水窖容积控制在40-50m3,造价以本地约2000元左右。

3、灌溉方式

主要灌溉经济价值高的作物,本地诸如石榴、枣、桃等,采用点浇或滴灌形式,分为提水灌溉或自流灌溉。 (1)水窖附近有电源,可采用两相潜水泵,干毛管全移动模式,0.3m2/眼。设计作物日耗水强度30.mm/d,土地湿润比80%,水利用系数95%,滴头出水量4L/h,干、毛管长根据实际确定,滴头也根据实际定。(2)无电源,可采用柴油泵、汽油泵。若满足自流条件,可在水窖底部设放水闸阀,配套退水软管,对作物进行点浇,管长根据田块长度任意取值。也可采用滴灌形式。

4、效益分析

利用水窖发展节水灌溉有很好的经济效益,预测每眼窖控制在0.3hm2,经济果林可增加经济收入2000元以上,提高作物抗风险能力,为作物稳产、增长提供了保障。

集雨水窖微灌栽培也有一定的生态、社会效益,拦蓄地面径流可减少输水沟道的洪水泥沙,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地侵蚀,种植作物,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促进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改善了山区的面貌,为早日奔小康奠定了基础。

5、建设集雨水窖注意的问题

(1)集雨灌溉受降雨量变化的影响,存在不稳定因素,应扩大集流区域,提高水的调蓄利用及有效利用。

(2)在技术配套方面,采用简单易行的技术,注重效果,窖水有限,应及时配套,发展节灌,对作物只能补充关键水、救命水。

(3)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培育经济价值高的经济林果,以刺激集雨工程,发展经济作物灌溉,落实承包经营管理。

四、水窖建设的实施措施

1、政府示范引导,加大资金投入

根据规划区人口数量,经济作物亩数,排除其他可利用水源(如山间泉水、深井),纳入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与坡耕地、环山道路建设等结合进行,算出规划区需水窖合理数量。区水务局及镇水利水保技术人员,积极做好村委会工作,宣传发动,明确任务,提供技术指导,结合农田水利建设,拿出一部分资金及用好省、市水保补助资金,建设若干水窖作好示范引导,做给群众看,获得认可。

2、制订政策,结合承包、拍卖等经营管理,推进水窖建设

拟选择在经济基础条件好、积极性高的南石、沙沟、周营等镇,远离水源的经济林区。采取以奖代补形式,建一处奖补500元,确定井权。水窖应本着窖随地走的原则,在承包地或经村委会同意的地方建水窖,归谁使用和管理养护,谁就受益。以此来带动水窖在我区山区的大力推广运用,使这一古老的集蓄雨水工程,重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上一篇:下穿式立交桥雨水系统设计 下一篇:五 代 三 大 状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