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时代广告主的媒体投放异动

时间:2022-03-14 01:30:18

“碎片化”时代广告主的媒体投放异动

组长:杜国清 邵华冬

执行组长:高洁

课题组成员:陈怡 卢昊 李欣

众所周知,中国市场错综复杂,难以把握。然而同时,这个纷繁市场蕴藏着巨大的商机。为占领先机,广告主有必要占有先进资讯,捕捉这个纷繁市场的律动,市场“碎片化”正是最新的市场律动。中国传媒大学广告主研究所调研发现,新的市场异动――市场“碎片他”2直接影响到广告主的营销传播行为。那么,在市场“碎片化”的背景下,广告主将有哪些营销动态趋势及相应的策略转变?广告主媒体投放策略及行为又将随之发生哪些异动?广告主如何调整、创新其营销传播行为以适应这一市场新态势,成为本文关注的焦点。

一、“碎片化”引发企业营销三大新态势

(一)营销个性化

随着市场碎片化的到来,已有部分企业逐步调整营销观念及行为,个性化的营销成为一大动向。企业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营销服务,在产品策略上的体现尤为明显,企业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消费需求,按照顾客的特殊要求制作个性化产品及服务。有调查数据显示,企业产品生命周期在近二十年大大缩短,由平均的8年缩短至4年。企业缩短产品的生命周期,加大产品开发的力度既是适应消费者个性化需求趋势,也是主动占据市场制高点、主动权的先见之明。

(二)营销精益化

企业顺应“碎片化”时代消费者多元化的生活形态及媒介接触行为,展开精益化营销成为其第二大动向。精益化营销在传播活动环节表现较为突出:企业逐步放弃单一的广告宣传,在可以接触消费者的各种时间、场合展开深入的、更具针对性的传播活动,传达更丰富的信息,达到销售推广和品牌宣传的目的。

(三)营销互动化

碎片化时代,消费者从众心理减弱,个人争取发言权,独立判断意识增强,注重亲身体验与双向互动。企业把握消费者的心理动态,营销活动中互动化趋势加强。企业注重与集体目标受众进行双向、深度的沟通,依据利益相关群体的反应进行定制服务、情感营销、并依据实时一线反馈,制定或调整自下而上的营销策略。企业互动化营销趋势的加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企业营销活动下沉,终端传播兴起,如:线下广告的升温、旗舰店的兴起等;其二,企业创新多种便于与消费者直接互动性的营销模式,如:会议营销、关系营销、数据库营销等。

二、“碎片化”时代企业营销策略三大转变

(一)品牌神化作用削弱,广告主回归产品策略

当前企业间的竞争步入品牌竞争阶段,然而在消费者消费形态碎片化趋势下,品牌“号召力”逐渐下降,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更加务实,更加关注产品的功效,出现了“理想品牌”与“实际购买品牌”差别较大的趋势,品牌对于销售的推动力有逐渐减弱的趋势。3中国广告生态调查连续三年的数据显示,产品策略一直是被访企业最为倚重的营销策略,并呈上升趋势。4

(二)公关成为品牌建设与营销突围的新推动力

碎片化时代,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及媒体接触习惯都呈现出了分散、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发展趋势,而公关活动由于其直接深入沟通、互动性强和针对性强等特点,因此,在企业的营销传播活动中,公关活动正日益突破以往企业形象建设、公共关系维护的职能范畴,成为产品牌建设和销售促进的新推动力。2005年中国广告生态调查结果显示,有高达70.6%的被访企业对“公关日益成为品牌推广的利器”这一说法表示认同。6

(三)企业营销传播模式的三大转变

1、线下广告投入的增加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开始加大针对目标消费群体的传播效果更为深入、直接、成本更低的线下广告投入,注重终端传播,“线上”与“线下”互为呼应、相辅相成,紧密结合。

案例:北京某著名教育科技产品集团。该集团的广告企划部经理表示,企业从今年开始大力开展终端的推广活动。激烈的竞争使得企业的利润降低,然而广告价格的上涨提高了企业的营销成本,因此对电视广告的投放呈降低趋势。增大对线下广告的选择,原因有二,其一终端的推广费用低,可以把高额的广告费转化为给消费者的实际的利益,其二,也是最重要的,可以与消费者直接沟通,获得消费者的真实的直接的回馈,以便对产品或是营销方式进行调整,获得竞争的先机。

2、媒体的组合与创新

碎片化时代带来消费群体的分散化和媒介接触行为的个性化,企业希望通过一种媒体覆盖所有的目标受众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媒体组合利用在这个时代显得尤为重要。此时的媒体组合已相较于大众传播时期的传统媒体组合距离消费者更为接近,更多的依赖消费者的态度观念、生活态度指标进行媒体组合与创新,利用专业化和分众化的媒体和多媒体组合,对分散目标消费群的逐一进行覆盖,保证对每个小团体的信息渗透到位。

从整体上看,广告主的广告投放仍然以传统媒体为主,但店头或商场POP、展销会等线下广告形式以及户外广告倍受广告主青睐。此外网络媒体、专业行业杂志、交通工具等媒体也为广告主所广泛采用,而且这种趋势正在增强。随着消费者碎片化进程的逐步加快,讲求策略的媒体的有效组合,将多元化的价值发挥极至是广告主所关心的问题。

案例1:可口可乐。可口可乐在新浪网播放超长版广告片,利用最新的富媒体技术,将总计三分钟的电视广告片改编成网络版,一方面借助网络媒体,直接针对以中学生和大学生为主的目标消费群,另一方面,利用网络的下载和反复播放功能,循环重复性增强传播效果,相较电视广告大大降低了成本。

案例2:深圳某房地产集团。该集团在营销过程中注重消费者研究,针对目前目标消费群的进一步分化,通过研究其生活形态和消费理念的变化,调整自己的媒体组合形式和对新媒体的开发。例如针对高层管理者消费群的生活形态,推出以专业财经、管理类期刊、报纸为主,香港电视台三段时间为辅的媒介组合,同时开发机场衍生媒体和网络的博客社区,形成立体的针对性强的传播组合。

3、传播内容的精益化、个性化、互动性

碎片化时代的消费者,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的需求,随着其自主意识的崛起,从众心理的弱化,无差异的传播内容将会在信息海洋之中湮没,传播效果被消解。广告主在传播内容选择上更加突出精益化、个性化和互动性:明确碎片化的目标人群,传递个性化的信息即对具体人群提出具体诉求,同时利用互动性来增强传播的循环效果,适应碎片化消费者时代新挑战。

案例:奶制品的个性化宣传。作为大众消费品的奶饮料,伴随消费者碎片化时代的到来也同样注重传播内容的精益化和个性化,《2004―2005年消费者行为与生活年鉴》显示,酸奶的甜笑、休闲和个性化是消费者选择酸奶的重要原因,针对酸奶的重度消费者――青年女性,各个大品牌均有个性化传播的表现,蒙牛针对少女力推出酸酸乳,伊利针对白领高打c小调乳饮料,力求在内容方面迎

合不同消费习惯的消费者。

三、预测广告主媒体运用的前景

(一)广告主加大与媒体的直接接触力度

与媒体进行直接接触,无疑有利于企业在第一时间了解媒体广告相关政策、活动的创新、调整,有利于企业建立起与媒体的深度合作,并获取一定的附加服务。因此,广告主越发倾向于直接与媒体进行沟通,寻求定制、贴身服务,将企业媒体广告策略与营销的其他环节密切融合,进行精耕细作。

(二)媒体品质成为广告主选择媒体的重要指标

碎片化群体的划分以态度观念、生活方式为重要划分指标。媒体品质的高低表明受众对媒体价值认同的程度,以及媒体对收视人群实际的影响力。媒体品质成为考量媒体传播效果的质化指标,成为广告主选择广告媒体的主要依据。

案例:上海某知名通讯企业。被访者对媒体品质的评估有两方面:一是媒体受众与目标消费者相吻合。比如投放商业机广告就选《对话》、《财经》等收视档次比较高的节目;投放时尚机广告就选综艺类频道和节目,比如音乐频道、欢乐总动员等。二是看重媒体品牌,如《对话》和《头脑风暴》就不是一个档次的。

(三)传统媒体广告投放在广告主营销活动中地位下降

紧随市场碎片化趋势,大众市场向分众市场转化,广告主的营销传播活动注重精耕细作,企业更加关注互动性强、分众传播属性明显的新媒体、小众媒体。如图所示,连续三年的数据显示,占多数的被访广告主比较同意“传统媒体广告投放在营销活动中的地位在下降”,并且认可度持续上升。

(四)区域媒体继续得到广告主重视

碎片化时代区域媒体投放得到广告主重视,其原因有二:其一,区域媒体能够更好地覆盖广告主的目标消费者所在的地区,其节目内容也更加适合当地消费者的生活习惯和文化特征,这正好符合了碎片化的消费者个性与文化需求;其二,区域媒体相对于中央级媒体广告价格较低,也是一个十分有力的竞争因素。中国传媒大学广告主研究所连续三年的调研数据显示,每年地方电视台、地方广播台、地方性大众报纸等区域性媒体以及专业报纸、专业杂志、展览会等专业媒体的选择率都高于全国性及非专业性媒体。在社会结构分层加快,消费者碎片化进程日益显现的今天,企业更为看重区域性、专业化媒体的相对低廉成本及对分众市场的精确触达。

案例:广州宝洁有限公司。宝洁在赢得2005年度央视黄金时段标王之后,加大对重点区域电视媒体的投入。仅在江苏省苏州市一地,宝洁就投放了4000万元电视广告。即将扩张二三线市场的宝洁,针对碎片化的分级消费群体,优选重点投放区域的强势电视媒体,加大区域性广告投放就成为一种必然取向8。  (五)新媒体在广告主营销传播使用中升温  消费者的“碎片化”决定了广告主对媒体创新的要求,第一,寻求具有创意性的媒体,即:信息传达方式和广告表现形式都更加丰富,更容易引起消费者的兴趣;第二,具有小众传播直接到达目标人群的特性;其三,新媒体强调和消费者的互动性。2005年是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年,广告主在营销推广中将新媒体作为重要的手段,媒体和广告公司以广告主对媒体的新需求为出发点,进行积极的新媒体开发策略。

总之,碎片化时代下,消费者的从众心理减弱,其生活形态、消费形态、媒体消费行为皆向追求自我、个性张扬、灵活互动转变,个性化、定位清晰的媒体产品愈来愈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而广告主从营销策略到相应的一系列媒体投放活动的原点,即是来自消费市场的异动。希望本文可以为广大广告主的营销活动实践提供启发和帮助。

1 本报告未注明出处的案例均出自中国传媒大学广告主研究所案例中心;本报告未注明出处的数据均出自中国传媒大学广告主研究所历年广告主研究数据库。

2 近年来,社会阶层的“碎片化”直接引导了消费市场的“碎片化”倾向。“在大众市场向分众市场转化的过程中,一部分态度观念、生活方式相近的消费者紧密结合,发展为“碎片化”市场。“碎片化”市场异动表现有三:其一,消费形态“碎片化”。在年龄、教育、收入基本相同的消费阶层内部,由于态度观念、生活方式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消费行为。其二,品牌神话作用逐渐减弱,消费者重新关注产品功效。在产品极大丰富、同质化日益严重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购买产品时更加实际,所谓的概念、价值对于消费者的营销力趋弱。“概念先行、顶级表现、集中轰炸”的品牌建构效果开始受到动摇。其三,消费者媒体消费的“碎片化”异动。消费者对于权威媒体的迷信度降低,追逐个性化、互动化、定位清晰明确的媒体。一参见《“碎片化”来临品牌与媒介走向何处》黄升民 杨雪睿 《国际广告》2006年第9期P25

3 同上

4 《现代广告》2006.1《2005中国广告业生态调查报告》,组长:陈永、丁俊杰、黄升民执行组长:杜国清、江炜、陆斌、邵华冬、杨懿课题组成员:高洁、陈怡、赵佳、范青青、陈晨、凌晨

5 图标出处,同上。

6 数据及图表来源,同上。

7 数据来源,同上。

8 《电视广告招标投放解析》www.hexun.com,2005.11.22中国广播影视 闫海生

上一篇:初识网络视频小广告“小脾气” 下一篇:为中国成长型企业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