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题应慎用

时间:2022-03-14 07:57:50

材料作文题应慎用

2012年语文高考一结束,语文老师傻了眼:全国19套语文高考试卷,竟然有15套试卷的作文题是材料作文题!老师们犯疑惑:材料作文题怎么又回来了?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你方唱罢我登台?这么多省市采用材料作文题,是巧合,还是英雄所见略同?

材料作文题固然有其好的方面,好在考查了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好在不会发生套作。曾经盛极一时,火了好几年。但最终因弊病太多,被束之高阁,后被话题作文、命题作文和新材料作文所取代。

材料作文题还有哪些好呢?实在是再也说不出。倒是不好处有很多很多。

先看2012年安徽语文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某公司车间角落放置了一架工作使用的梯子。为了防止梯子倒下伤着人,工作人员特意在旁边写了条幅“注意安全”。这事谁也没有放在心上,几年过去了,也没发生梯子倒下伤人的事件。有一次,一位客户来洽谈合作事宜,他留意到条幅并驻足很久,最后建议将条幅改成“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此题一出,饱受非议,认为题目很不靠谱。什么地方不靠谱?就是让学生不知从何立意。

暂且不说考生在非常紧张的5分钟或者10分钟如何审题立意,先来看我们的语文老师怎么审题。

网上显示:

1. 吴耀新老师,执教于马鞍山市含山中学,语文教育硕士,市语文学科带头人,高考优秀阅卷老师。

他这样审题:“就这篇材料作文来说,可以有多个角度供考生选择,比如从使用者角度、从留言者角度等等,都是可以的,但其中有个最佳立意角度问题。我个人认为,这个材料作文比较好的立意应该是要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问题,所以社会公德方面的立意应该是出题者的命题意图。”

2. 朱诵玉老师,执教于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他这样审题:“梯子竖直放会有安全问题,所以老板要提醒工人注意安全,可是那个顾客却从另外的角度提出,如果不用梯子的时候,将其放倒,就彻底解决了问题。这就提示我们:工作中如果转换一下思路,问题就可能彻底解决,考生可以据此立意写作,将中心确立为‘转换思路’。”

3. 孙冬青老师,执教于肥东一中。

他这样审题:从整体思考,工作人员和客户都针对一架梯子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法,前者处理没有把问题彻底解决,后者解决了,因此可以立意为转换角度,但是他们两者又有共同的地方,都体现了以人为本,人文关怀,所以还可立意为以人为本,要有人文关怀;从部分看,客户的建议体现了他的细心、看问题抓本质的可贵之处,因此可以立意为细心习惯不可少、重在抓本质。

除此还可以看到执教于安徽南陵县家发中学的鲍胜荣老师的分析,他认为立意是以人为本和细微处见精神。

综合以上四位老师的分析,有这六种立意:①转换思路(角度);②以人为本;③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④细微处见精神;⑤细心习惯不可少;⑥重在抓本质。

现在,我们来分析材料,最站得住脚的、最经得住分析的、最靠谱的立意,也就是吴耀新老师所说的最佳立意有哪些?

第一,能不能说是转换思路?转换思路主要是针对客户而言,材料中的客户“留意到条幅并驻足很久”,由此表明他对前面的条幅不满意,哪里引起不满意?是不是“注意安全”语气太生硬,于是就换一种委婉语气,“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但是条幅改变的不只是语气,更主要的是内容!放的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是不是不满意梯子放的方式?似乎是对的,但是客户留意的却是“注意安全”的条幅,而不是竖着放的梯子,由此可见是条幅出了问题,条幅有什么问题呢?与客户的条幅对比,“注意安全”有的只是提醒,却没有落到实处,没有将问题彻底解决,虽然整天在提醒,但安全隐患始终未除,虽然几年过去也没有发生梯子倒下伤人的事件,但不能保证以后不会发生,因为安全隐患问题没有解决。所以,根据客户不满意的是条幅内容来看,还不能说是思路发生了转变,看问题的角度发生了变化,而是看问题要抓关键,要抓根本,要落到实处,只是提醒,不落到实处,真是害死人啊!由此可以展开丰富联想,整治矿难,有没有提醒?有!但没有落到实处,矿难照样发生!整治交通堵塞,有没有提醒?有!但没有落到实处,交通照样堵塞!整治行风,有没有提醒?有!但没有落到实处,不正行风我行我素!整治腐败,有没有提醒?有!但没有落到实处,腐败之风愈演愈烈!所以,不能是光提醒,光说一句“注意安全”,要落到实处,要学会抓根本,要解决问题,不解决问题有啥用?

第二,能不能说是以人为本?公司的条幅肯定是为员工的安全考虑,体现以人为本,似乎可以,但是却遭到了客户的否定,客户提出了修改建议,而客户“留意到条幅并驻足很久”,表明客户注重的是条幅内容本身,而并没有把竖着放的梯子会伤着员工放在首位,说客户以人为本,在这则材料中,未免有点喧宾夺主!

第三,能不能说是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这一理解,与材料扯得太远,明显置两则条幅于不顾,属于脱离了材料中心,即便有一万条理由,也是不能成立的。怎么体现个人?怎么体现他人?

第四,能不能说是细微处见精神?从材料来看,工作人员特意在旁边写了条幅“注意安全”,属于做事细心一类,而客户本来与他无关,尽管洽谈业务罢了,偏留意人家的条幅,并且驻足很久,最后提出修改意见,也够热心、够管闲事的了!可见客户不是一般的客户,细微处见精神!但是与材料中心和重点还是有一段距离。因为即便表现了工作人员的细心,却受到客户的挑战,遭到客户的否定,还能表达这一意思吗?

第五,能不能说是细心习惯不可少?这一点跟第四点一样,虽提法有点差异,但实质一样,不用再分析。

第六,能不能说是重在抓本质?这一意思与客户抓落实、抓根本的思想接近,应该也算是最佳立意,因为有了第一点分析,此点不再分析。

上一篇:课堂辩论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下一篇:让学生主动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