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风雨情

时间:2022-03-14 02:58:17

长城风雨情

27年用镜头记录长城

1980年,26岁的陕北定边汉子李生程参加了陕西省摄影学习班,在西安聆听了摄影大师吴印咸的讲课。回到家几个月后,他依然抑制不住兴奋的心情,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好不容易攒了100元,买了一台“傻瓜”照相机和一台120相机,开始了自己为之奋斗一生、钟爱一生的事业――用镜头记录陕北长城。

1992年5月15日,李生程告别了妻子和还未满月的小女儿,又一次踏上了考察、拍摄陕北长城的旅途。

他从宁夏自治区的盐池县开始,身挂相机,背着沉重的背包,沿着长城向东走,一边拍照片,一边详细做文字记录。徒步陕北定边、吴起、靖边、横山、榆林、神木、府谷等七个县区,历时108天,行程约1500多公里,拍摄照片1000多张,做考察笔记3万多字。并且,他把陕北境内长城的1115个墩台都详细作了记录,编了号,为研究和保护陕北长城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这是一次无比艰辛的考察。他孤身一人沿着长城走,为了预防意外事情发生,以便及时让人发现并救护他,他穿着醒目的大红运动衫。由于经常遭受风吹日晒雨淋,长途跋涉,他形容枯槁,长发散乱,再加上拄着一支长棍,如果不是一张榆林市文管会的介绍信和几部相机,沿途村民谁都会把他当做叫花子或流浪汉,甚至是身负重案的逃犯。事实上,李生程也曾数次与流浪者结伴而行。

孤身行走在荒野,他多么希望有人和他说说话。每看到一个牧羊人,他就上前拉话、咨询。在长城脚下,和外界联系不方便,他也曾多次撞入险境,所幸都化险为夷了。沿途许多农户人家都热情好客,免费给他提供吃住。他向笔者赞叹:我们陕北人民太好了!

2006年8月份,“国际长城之友”协会会长、英国人威廉・林赛,邀请李生程参加他们组织的“中外联合长城万里行”活动。这次李生程做为顾问,负责行走路线,与四个国家10人组成的长城考察队,第一次全程徒步考察了中国长城。

李生程为这次活动,作了充分准备,为此还倾囊购买了一个高倍变焦镜头和一台小型摄像机、一台数码相机和一个数码伴侣。2006年8月24日,在长城第一墩下,他高举着五星红旗,迈出了全程考察长城的第一步。

从嘉峪关走到山海关,李生程带领中外联合考察队以平均每天40公里的速度,风餐露宿,夜以继日,至12月16日,终于顺利到达了山海关老龙头,历时116天,行程共计4528公里。他共拍摄50多个胶卷近2000张照片,数码照片近6000张,还拍摄了18盘18个小时的DV录像,写了近4万字的考察笔记,并得到近万人的签名。

11年奔忙

为出版《陕北长城》

1996年6月,中国长城学会在榆林召开会议时,李生程以3000多张长城照片和3万多字的考察日志引来了众多专家们的极大关注。这些照片和文字,详细纪录了1500多公里位于陕西境内长城的风貌和风雨变迁。

中国长城学会的专家们得知这位陕北汉子,只是定边县城一位普通的文化干部时,他们感动了,吸收他为会员。同时,一致建议榆林市文化文物单位一定要协助李生程出版一本关于陕北长城的画册。

为此,中国长城学会顾问、文物专家罗哲文为《陕北长城》专门题写了书名,副会长董耀会和国际长城之友协会会长威廉・林赛还为画册写了序。

董耀会先生在序言里写道:李生程先生的《陕北长城》,以文图并茂的形式介绍了陕北长城,丰富了长城的研究成果,为长城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实在是值得称赞和祝贺……书中六百多幅照片,真实地纪录了从战国始陕北长城的遗存,展示了陕北长城在经历了数千年的风雨沧桑后,依稀可见的巍巍壮观……

从此,李生程为了出版这本画册,开始了漫漫征程,付出了许多辛酸和血泪。可是,时间过去了11年,直到今天这本画册还未付印,因为李生程没有钱,也拉不来赞助费,出版事宜也就一拖再拖。

许多身边的人,对他考察长城、拍摄长城、出版《陕北长城》很是不解,不明白他为什么会这样费时费力费钱干这些“没有明堂”的事。但最理解和最支持他的是妻子牧金莲。这是一个非常俊美的定边女子。这么多年来,夫妻俩拼命挣钱,什么能赚钱就干什么,开过小照相馆,春节期间卖过花炮,为周边人家婚丧事照相、画像、油漆家具……辛辛苦苦所得的钱,全都被李生程用以购买相机、胶片、举办摄影作品展览和收藏民间文化用品。这些年来,李生程参加并组织了无数的文化活动,可每次活动结束后,总是欠下一笔笔的债务。

这对为艺术献出一切的普通夫妇,他们心中有着长城一样的理想和信念!

没有人比他更了解长城

从1981年开始至今,27年来,一路跋涉,一路艰辛。李生程用镜头记录着风雨里的长城,也记录下了他永不言败、持之以恒的奋斗精神。

威廉・林赛这样评价他:“在整个陕西省,没有人比他更了解长城了……对于他和他的工作,我的敬慕之心与日俱增。”

2007年1月12日,第六届政协定边县委员会决定:要求全县政协委员向优秀政协委员李生程同志学习,学习他不畏艰难、勇于探索和专注事业、执著追求的精神和吃苦耐劳、战胜自我的良好品质。

李生程从1976年开始接触摄影,30年来有千余摄影作品先后在《人民画报》《中国日报》《求是》《中国青年报》《陕西日报》等30多家报刊上发表。作品曾先后在陕西省、全国摄影展赛中获奖50多次,部分作品还在美国、日本等国家展出。

1986年,他在榆林举办了首次个人摄影作品展;1989年在西安,陕西省文化厅摄影家协会举办了“李生程民俗艺术摄影展览”;1990年,他为林业部三北局筹办“绿色长城”摄影展,同年在北京举办了“黄土风情”五人联展,并出版了《黄土风情》画册和幻灯集。

李生程,现为中国长城学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学会会员、陕西省艺术摄影学会理事、陕西省收藏家学会会员、西部收藏学会副会长、黄土文化研究会理事、榆林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榆林艺术摄影学会主席。

几年前,他被陕西艺术摄影学会授予摄影突出贡献奖;在“五个一工程”实施过程中也曾多次获奖,被榆林市委宣传部、文化局授予优秀青年摄影家称号;他的业绩被收入《中国当代文艺名人辞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录》《中国摄影家辞典》《政协委员风采(陕西卷)》等。

不久前,李生程为之奋斗了11年之久的《陕北长城》画册的出版终于有了眉目。据了解,榆林市文联的领导表示,他先寻求赞助,画册出版费用不足的部分,由市文联协助解决。为此,他高兴极了,好几天晚上都睡不着觉。

我们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到陕西黄土高原和沙漠旅游的人们都能看到李生程的《陕北长城》,看到风雨中陕北长城的巍巍雄姿和中国陕北汉子的坚强脊梁。不过,我们在欣赏李生程的巨大努力和幸福收获时,恐怕再也不能亲眼看到1992年以前陕北长城的模样了。

上一篇:城市涂鸦人 下一篇:话说陕西水利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