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

时间:2022-03-13 08:22:29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

【中图分类号】R6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262-02

【摘要】 目的 探讨在抢救感染性休克患者中采取动脉置管实施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准确性和重要性,以及在应用中的观察和护理。方法 通过对8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应用有创动脉血压的监测,通过早期发现血压变化,合理用药以及护理,为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提供了准确及时的临床指导。结果 80例患者血压平稳病情稳定后拔除置管,5例患者死亡后拔除置管,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 对于感染性休克患者,由于微循环和组织血液灌注不足,自动化无创血压监测非常困难,而且会影响测量结果,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更为准确、方便,提高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感染性休克患者;护理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是在动脉内置管,通过压力传感器与监护仪连接,反映每个心动周期的血压变化情况。有创直接动脉压不受人工加压、袖带宽度及松紧度的影响,准确可靠,随时可取值。通过动脉置管处可反复多次测血气分析,从而减少了穿刺次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我科于2009年6月—2011年6月对8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行有创动脉血压力监测,通过密切观察与护理,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80例,其中女34例,男性46例,年龄14~83岁。所有病人均因休克、血液动力学不稳定或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而行动脉直接测压,置管时间3~7d,病情危重最长保留10d,无脱管、打折、堵塞或接头松脱而拔管,置管成功率达100%,无1例发生感染或其他并发症。

1.2 方法 将患者受测的前臂抬高,术者双手拇指分别触摸桡、尺动脉搏动后,嘱患者做3次握拳和放松动作,接着压迫阻断桡、尺动脉血流至手部发白,松开尺动脉压迫,观察手部转红时间,正常5~7s。0~7s表示血液循环良好,8~15s为可疑,>15s系供血不足,若>7s判断为Allen’s试验阳性,禁止在该侧行桡动脉置管。行动脉置管成功后,针柄下垫以小棉球,用3M贴覆盖穿刺口固定套管针,注明穿刺及贴膜时间。固定好之后接延长管、三通开关、0.1%肝素生理盐水和心电监护仪,测压前将压力传感器置于右心房平齐处(即第4肋间腋中线水平),关闭患者连接端的三通,开放大气连接端三通通大气,按键归零。归零完毕后,关闭大气端三通,打开患者端三通,出现动脉压力波形及数值。如需采血,先关闭压力传感器端三通,将动脉导管内的液体全部抽出,抽出少量血液。关闭患者连接端三通,换注射器。开启患者连接端三通抽取血液标本。关闭患者连接端三通,接上前一注射器,打开患者连接端,缓慢将注射器内的液体推入,再推入少量肝素液,直至动脉导管内无血液为止,继续监测血压。

2 结果

8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中,75例患者通过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正确用药后,血压平稳,病情稳定后拔除动脉置管。监测效果满意;5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后拔除动脉置管。80例置管患者无一例出现并发症。

3 护理

3.3.1 预防局部出血 凡有出血倾向患者均应停用肝素稀释液,改用生理盐水冲管,并纠正凝血障碍;对于拔管按压后出现皮下血肿或再次出血,常见原因是拔管后按压位置不准确、按压时间不够长,与患者的凝血功能障碍有关;此时对按压部位正拔除测压导管时应有效按压10~15min以上,局部制动并加压包扎30min,1拔管3~4h内要严密观察局部情况,避免发生假性动脉瘤。如患者有凝血功能障碍应延长按压及加压包扎时间;加压包扎期间注意观察局部有无出血和肢体远端的循环情况,如出现肢端紫绀、皮温降低提示包扎过紧,适当放松包扎。

3.3.2 预防导管堵塞 监测时每小时评估是否维持了有效冲洗,注意观察波形变化,波形异常时应做方波试验,发现方波衰减需检查压力袋有无漏气、冲洗液是否充足、管道是否通畅,必要时试抽回血,有回血可用2ml冲洗液快速冲洗管道,如无回血应进一步判断导管是否堵塞,不可盲目用力冲洗,防止栓子脱落造成栓塞,确定堵塞应立即拔管。

3.3.3 预防导管滑脱 与患者多汗或局部渗出导致敷帖粘性下降、躁动约束不当有关。因此,动脉穿刺置管后妥善固定,采用3M公司的透明敷帖,粘性和透气性较好,发现局部有出汗或渗出时及时更换敷料,渗出多时可在穿刺点上压一小棉球吸收渗液,以延长更换间隔时间,烦躁患者可适当使用镇静药物,如病情不允许使用镇静药物者,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后妥善约束,约束带应避开动脉置管位置,以防患者躁动时影响导管的安全。

3.3.4 预防空气栓塞 保证整个连接管道及监测系统的封闭状态,可有效地预防气栓。及时检查各管道,防止松动,脱出。在采集动脉血气标本急校零时应特别注意,防止空气进入。

3.3.5 防止感染 穿刺点周围皮肤发红、肿胀或患者主诉疼痛。发生原因与操作时污染、置管时间过长、局部渗出、抵抗力低下有关。 在护理操作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保持穿刺处皮肤干燥、清洁、无渗血。敷帖每日更换1次,有渗血时随时消毒并更换。三通管和冲洗液等物品每每天更换1次。采集动脉血做血气分析前后用0.5%碘伏消毒,并将管道内血液冲洗干净。如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等感染征象应立即拔除,导管尖端做细菌培养。病情好转后及时拔除导管,尽量缩短置管时间,减少感染的危险性。2置管时间一般不超过7天,一旦发现感染迹象应立即拔除导管,Lorent在最近研究指出,ICU的护理人员对导管留置部位的定时观测与评估有利于降低或避免发生概率很小的导管移位,降低感染导致的导管感染。

3.3.6 肢体肿胀 严密观察肢体末端颜色、温度和血液循环,通过同侧手指套血氧饱和度动态监测手部的血运情况,使观察更直接,简单易行。穿刺侧肢体如出现肿胀,尽可能拔除导管,以防动脉血栓的形成。在置管期间,帮助患者安置适当的,避免穿刺侧肢体受压,每2h翻身1次,无自主活动的患者予肢体被动活动。

3.7 异常波形的观察 如动脉血压波形异常,应查看管道是有扭曲折管,有无凝血块堵塞;穿刺针有无移位;是否有心律失常的存在或者是否应用了血管活性药物。因此应严格做到定时冲洗更换管道,调整穿刺针的位置,重新校零。

4. 讨论

感染性休克患者多呼吸、循环、多器官功能衰竭,而血压是反映人体循环系统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危重症患者救治治疗过程中能准确连续、及时、监测动脉血压的变化,为临床用药和病情评估提供准确可靠的数字依据,3为抢救赢得时间。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方法简单、安全、成功率高、定位简单、不易受污染、减少护士的工作量,提高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刘均敏,王云燕,刘晓莉.血液透析患者直接穿刺导致动脉瘤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护理杂志,2007,5:69-70 

[2] 徐义.浅谈监护室交叉感染的预防[J].重庆医学,2004,33(12):1808

[3] 石化蓉,盛明菊.外周动脉置管术在NICU中的应用及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09,9:119-120武汉市第一医院 吴林 430022

上一篇:小儿疝气围手术期护理 下一篇:中晚期妊娠胎盘植入的原因分析及并发症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