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影响有稿同传质量的因素及其应对策略

时间:2022-03-13 05:49:28

摘 要:有稿同传,是在进行同声传译时可看稿的一种翻译,是相对无稿同传。它是同声传译一种。许多译者认为同传的过程中如果可借助发言稿以及相关的材料对译者同声传译来说是好事情,其实这种说法不是绝对的。本文将通过分析有稿同传中出现问题,提出应对策略,为译者更好做好有稿同传的同声传译奉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有稿同传;问题;策略

一、有稿同传

首先我们看什么是有稿同传,有稿同传是同声传译的一种工作方式,译员在同声传译中借稿子做同声传译或有稿视译。有稿同传一般包括两种持搞情况。第一种是有原稿而没译稿。此时译员做的是同步视译。译文在进行同传可以边看稿子边做同传,有人认为同步视译难度小,减轻译员在进行同传时心理压力和脑部活动量,其实不然。优点是讲话者不改变说话内容的情况下,译员的翻译压力可以稍微减少,更多是对译者注意力挑战,译者在进行同步视译同时须集中听力做好同传,须注意讲话者讲话内容会不会出现变动,这种能力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心多用,对同声传译的译员来说是大的考验。

第二是译员同时获得原稿和译稿,称为同声传读。译员同时获得原稿和译稿情况下,译者所起作用就是同步读出原稿。如果讲话者不突然做出语言内容上改变,那么译者会比较第一种情况轻松,因为译者进行同声传译既看原稿,又了解译稿,可是这样就做到万无一失?其实还是会出现问题,比如,译者如果不能做到一心多用或高度集中,只顾读译文,如果讲话者不按原稿,那么如果译者没有随机应变,会犯下很大的错误,会议的召开造成损失,很可能永远消失在翻译界。那么应该更好了解在有稿同传中会出现问题,并且想策略来应对,才会对将来工作打基础。

二、有稿同传中出现问题

同声传译中,无论你是有稿同传还是无稿同传都要经历这样三个过程,即信息输入,信息加工,信息传出。有稿同传中大致出现问题会有,译者已经拥有了原稿,原稿有可能导致译者注意力的分散,译者没有做防备的情况下利用译者思维定式让译者走进误区。何爱香(2010:40-42)在“谈同声传译的有稿同传”文中指出:“人们往往以为译员在拿到稿子情况下只需要照本宣科即可,所以有稿同传是一种相对轻松同传方式;实际上有稿同传绝非易事,它是一个包含了一系列复杂认知的过程的工作。所以,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该认为获得稿件就是获得了同传制胜法宝,相反,我们更应警惕稿件的反作用,做到改用则用、当弃则弃。”还有国内学者林瑜芳(2008)在《英汉有稿同传中持稿和脱稿的表现对比》这篇硕士毕业论文中提到:“译员为有稿演讲做同声传译其实存在很大难度,在译员获得稿件之后,如果没充分时间进行译前准备,译员就会面临到底是持稿还是脱稿进行同传的两难选择。”

问题一上文提到译者可能过分依赖稿件,遇到一些突况无法应对,发言人脱稿讲话或干脆放弃原稿,那么译者应该既要看原稿又注意讲话者的内容改变。问题二如果发言人语速快或者不完全按原稿来,那么译者很可能跟不上发言人速度从而出现错译漏译而影响同传质量。出现信息错译和漏译。

例一:原文:这里我谨向所有致力中美友好事业地方政府、社会团体、大学和智库机构及各界人士,表示由衷敬意和诚挚感谢!

译文:Let me pay high tribute and express my heartfelt gratitude to all the local governments, social organizations, universities, think tanks and people from all sectors of society who have dedicated themselves to the cause of two nations.

分析:这句翻译中译者把中美译成两个国家是错译,尽管可能大家清楚,可是还会给读者造成不清楚,一定要把中国和美国翻译出来。

例二:原文:Some are the old issues left over from history and others are new ones associated with current disputes. Asia is also confronted with various traditional and non-traditional security threats. Hence it remains an uphill battle for Asian countries to grow the economy, improve people's livelihood and eliminate poverty.

译文:亚洲地区仍然存在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矛盾分歧,面临各类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地区国家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任务艰巨。

分析:在这段英译汉中,译者出现漏译的现象即漏译”eliminate poverty”,意思是“消除贫困”。

上面两种情况是译者在紧张没有做好准备前提下出现错误。

三、对影响有稿同传因素的应对策略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译者应该做什么策略?

首先,译者应该获得相关背景。就是对讲话人应该做相关了解,讲话风格和立场还有整个会议的主题出席嘉宾。

其次,译者在持稿和脱稿之间应该怎么抉择。这个要看情况。在会议开始之前译者有充分准备时间,可以持稿而上,译者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效果可能会更好。但译者如果接到稿子之前准备时间有限,那么应该快速浏览,标注出关键词中心内容,有助译者进行同传工作。如果遇到主办方给拟稿,译者必须做好无稿同传准备,因为发言人可能脱稿。

那么,在遇到发言人临时脱稿译者如何面对。重要心态调整,应该做到处变不惊,要放下原稿用在同传工作中积累经验处理此种事情。所以,做同声传译的译者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

张燕(2002:68)指出:“即使发言人照读讲话稿,译员也应该将重心放在听上,跟不上发言人的语速,可以采用概括办法,将信息压缩后再传递给听众,将听译和视译有效地结合才能尽量缩短时间。”

四、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有稿同传中出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为有稿同传研究做出微小贡献,也为同声传译工作打下基础。希望有更多亲身实践,实践中总结问题。通过总结问题和策略,使自身在日后做同声传译时候避免出现类似错误。在以后的实践中谨记教训,完善自己。

参考文献:

[1]何爱香.谈同声传译中“有稿同传”[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5):41-42.

[2]林瑜芳.英汉有稿同传中持稿和脱稿的表现对比[D].厦门:厦门大学,2008.

[3]张燕.口译技巧-论提高同声传译的质量[J].中国翻译,2002(23):68.

上一篇:魏晋禅代中世族集团的政治策略 下一篇:听从灵魂的召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