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时间:2022-03-13 02:52:36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摘要: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本文就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情境 鼓励 朗读 兴趣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取而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

一、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运用表演艺术营造情境

爱玩是学生的天性,用表演艺术营造的课堂情境,近于游戏的性质,能极大地提高教学的效果。古人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师积极组织学生按照课文内容,模拟一些动作,或分角色加以表演,那么学习的过程就变成学生一种愉快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过程。例如教学《狐假虎威》,这个故事形象生动,适合学生表演,让孩子们在扮演狐狸和老虎时,尽量地模仿他们的口吻,如狐狸被老虎逮住后“眼珠子骨碌一转”,马上想出一个坏点子,并且“扯着嗓子”发出反问等表现狐狸狡猾的动作,还有“摇头摆尾”、“神气活现”、“半信半疑”、“东张西望”等都被同学们表演的活灵活现,不时引来阵阵笑声,连平时对语文不感兴趣的同学也跃跃欲试,从而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用表演的形式创设情境符合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而且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来,不仅提高了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而且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发展。

2、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阶段,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要借助于形象。因此,他们对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事物感兴趣,而多媒体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形象,变单一表现手法为多种表现手法。鲜明的色彩,逼真的外形,连续的动作,极易引起小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如讲授课文《可爱的西沙群岛》,先要求学生读课文,并配以西沙群岛的动画。在讲解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现我国美丽的西沙群岛海里奇形怪状、色彩鲜艳、瑰丽无比的珊瑚和形态各异的鱼儿,由美丽的海岛风光和奇幻的海底世界构建的画面能极大地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画面上美丽的风光,这种教学活动重视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始终处于亢奋状态,思维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多媒体情境能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知识的积累和智能的发展,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处在直观形象思维阶段,创设情境教学尤为重要。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

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不能滥用。应根据教学对象和所朗读的文章特点进行选择。可采用以下方式:(1)听朗读。新教学大纲里要求我们要经常组织学生听朗读,因为它是一种能训练小学生综合能力的活动;(2)范读。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3)引读。当需要借助读来分清段中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4)分角色朗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时宜采用分角色朗读;如教学《鹬蚌相争》一文,可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读出鹬蚌双方的语气。(5)齐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此外,还有领读、散读、轻读、分组朗读等方式,只有恰当的应用朗读方式,学生才能读有所获。

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朗读以发掘每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发挥学生的一技之长。在朗读过程中,理解内容,积累词句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品昧成功的喜悦

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仔细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注意观察那些学困生的言行。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学生的“美”的眼睛,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引导他们参与合适的学习,发挥他们的特长。如果教师的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自信心,那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当然对语文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真实实地活起来。对于学困生要经常作出一些激励性的评价。例如:“其实你很聪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会学得很棒。”“这个问题你说得很好,证明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学生,只要努力,你完全能学得好!”“你的看法很独特!”“你的分析很有道理!”诸如此类的评价,不但承认了学生的进步,而且强化了学生的进步,并使学生在心理上也感受到进步。由此喜欢上语文老师,也喜欢上语文课。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并使他们掌握技能,另一方面更要重视培养和保持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爱学,使语文课教学重新焕发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周丕华,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新课程(教研)》2011.05

[2]史晓霞,小学语文课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J]《中小学教育》2011.10

上一篇: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预习的引领作用 下一篇: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语言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