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新生儿存在的护理风险及预防措施

时间:2022-03-12 05:44:03

产科新生儿存在的护理风险及预防措施

摘要:目的 分析新生儿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及防范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31例新生儿临床资料,对其实施全面、科学的护理,并分析护理过程中的风险问题,比较护理前后护理质量得分、护理记录合格率及家长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婴儿留置套管针脱出的发生率为1.53%,臀红发生率为7.69%,家长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5.38%,对照组婴儿留置套管针脱出的发生率为10.76%,臀红发生率为27.69%,家长护理工作满意度为69.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认真分析新生儿护理中的风险,对其采取全面、科学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新生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风险;护士

新生儿期是一个正常胎儿的延续,同时又是人类发育的初级阶段。在这个时期新生儿的各项生理功能会不断进行自我调节以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由于新生儿的生理调节、适应能力欠成熟,机体抵抗力较低、不能对疾病的症状进行主述,极易诱发相关疾病,特别是早产儿比新生儿更易发生并发症。本研究主要探讨新生儿护理中存在的难点及应对措施,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在我院出生的婴儿131例,其中男71例,女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6例,其中男36例(54.55%),女30例(45.45%);对照组65例,其中男35例(53.85%),女30例(46.15%)。组间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妇产科医师和护士总共17人(其中医师7人,护士10人),在2014年4月~2015年4月期间妇产科医务人员固定变化。

1.2护理 方法分析护理中的风险,根据结果,对新生儿实施全面、科学的护理,措施如下。

1.2.1医院需要定期培训护士掌握基本的专科护理知识,以及操作技能,并实施严格的考核制度,促使她们从思想层面认识到新生儿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身为一名新生儿护理人员不但要有细心、耐心、爱心,同时还要有强烈的责任心,良好的心理品质及一定的爱岗敬业奉献精神。

1.2.2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新生儿疾病的护理知识与值班职责,并及时考核。以让每位护士牢记自己的职责及相关的护理法律责任。密切观察新生儿病情,比如:在巡视过程中发现新生儿脐炎,此时要求护士先洁净切口,消毒各种手术工具,一般在消毒杀菌以后,在患儿患处涂上硝酸银以干燥伤口,在7~14 d脐炎会彻底消失。

1.2.3按照医院的要求执行交接班制度、新生儿身份识别制度。在进行交接班时提前10~20 min到岗,并且还要认真核对患儿身体状况。新生儿外出检查或者办理出院手续时,由2名护士实施同步检查,当核查新生儿信息没有错误以后再和家属共同核实新生儿身份,随后让家属抱走。

1.2.4要求医护之间进行良好沟通,以确保护理记录的连续性、完整性,要求护士认真书写各种护理文件。医院的相关领导也需要重视新生儿的护理工作,关心爱护每一位护士,对待新生儿科室的护士们可以实施弹性排班制度,以有效缓解护士工作压力。加强医护人员的团结合作,对护士们进行科学的心理疏导,帮助她们释放压力[1-2]。

1.2.5医院领导在对妇产科护士进行绩效考核时给予政策倾斜,因为妇产科护士对新生儿的护理是高风险、低回报的护理,产生的经济效益较低,但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因此,增加护士的经济收入能够有效提高妇产科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1.2.6医院领导在对妇产科护士进行晋升职称考评时把患者家属对妇产科护士的满意度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

1.3观察指标 比较实施全面、科学的护理前后护理质量得分、护理记录合格率及家长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包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比较用χ2进行检验,以P

2 结果

2.1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效果以及新生儿被护理风险伤害的情况,见表1。

2.2医师、护士自评对新生儿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显示 观察组医师、护士自评对新生儿护理质量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新生儿护理中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护理不周全的现象较普遍。因为新生儿比较特殊,一般情况下新生儿的病房没有陪护,而新生儿又无语言表达能力,难以用语言表达出个人的真正需求。在对新生儿实施基础护理的过程中有很多潜在的安群问题:尿布疹,红臀,交叉感染及鹅口疮等;用暖箱、烤灯等设备时诱发的烫伤;在对新生儿沐浴时受凉;新生儿抓伤自己;输液渗漏等。②未严格执行医院的查对制度。护理在交接班或者新生儿出院时没有认真核对床头卡、双手圈以及胸牌,诱发差错事故。新生儿入院时未认真进行身体检查,其肢体存在缺陷或者异常,没有和新生儿家属进行及时沟通留下安全问题。护士护理技能欠完善,缺乏护理经验,当发现新生儿病情恶化时已经错过最佳治疗时机。③新生儿护理记录书写不规范,护理记录能较为真实地反映出护理活动,是医院处理医患纠纷事件的有效证据,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而新生儿病房没有家属陪护,所以护理记录显得更加重要。

护理风险防范与管理可有效降低护理缺陷的发生率,由于护士的素质和能力与护理缺陷事故的发生具有直接联系,护理风险防范是前瞻性的,可以控制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起到预防为主消除隐患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的作用,在护理过程中做好新生儿室的卫生工作,做好空气和物品的消毒工作,例如新生儿的衣物和奶瓶等;在消毒时严格遵守消毒制度,并且强化危机和风险意识,护理危机的发生随时存在,因此做好预防工作至P重要;强化制度建设与质量监控,周密的规章制度是做好各项护理工作的保证,通过进行风险教育及强化风险管理的各项措施的落实,明显提高护理服务水平,因而新生儿受到的风险降低。新生儿护理工作看似简单,实则复杂,其中存在很多风险。在医院的产科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应当重视这些风险,对其进行科学的分析,并采取适宜的、可行的、科学的手段避免这类风险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朱守容,张伟华,詹细珍,等.护理风险管理在新生儿科病房中的应用[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03):41.

[2]薛唤爱,何广荣.新生儿科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J].全科护理,2011(10):53.

上一篇: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分析 下一篇:C反应蛋白检测在儿童支原体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