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装置静电危害及应对措施

时间:2022-03-12 03:16:39

化工装置静电危害及应对措施

摘要 本文对化工企业设备的静电产生危害做了详细阐述,并提出一定的防护措施,其中包括对周围环境的防护、加强防静电安全管理、人体防静电对策、静电接地以及采用小鹤管密闭装车技术等,为化工静电危害的防护起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化工;静电;危害;措施

中图分类号 TQ0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51-0154-02

化工企业在生产期间往往要投入并输送易燃易爆材料,因为工艺、装置或操作者的因素都会出现静电,一旦静电无法有效的控制便会几率性发生重大事故。因静电导致事故的案例,在精细化工企业不乏发生过;装置妥善运行是企业赢取经济效益的关键条件,同样的,一次事故停车将带给企业重大的经济损失,所以要避免静电导致事故是企业不得不重视的话题,只有在操作中仔细分析为什么会产生静电,评估它的危害,对静电防范工作产生充分的重视,防患于未然,方可以把静电防范措施真正的做好。

1 静电的危害

静电能产生火灾爆炸事故的前提是具备产生静电荷的能力;静电荷在接触面上大量储蓄,其电位差能够产生静电放电;具备静电放电的一定空间;静电放电能量远远比可燃物的最小点火(爆)能高;静电放电场所具备达到燃烧或爆炸浓度的易燃易爆材料。

1.1 静电引发火灾或爆炸事故

大部分石油化工生产装置中所含媒质存在易燃易爆的特征。根据资料显示,在石油化工装置中,大概80%至90%的物质具备火灾爆炸危险性的。通过实验得知,电阻率为10 m上下的物质能够产生静电,汽油、苯、乙醚等石油化工气体的电阻率介乎

1?010 m至1?012 m之间,能够产生和储蓄静电。在物料泄漏满溢、摩擦搅拌、气液流动、化工产品和胶类产品中的涂胶作业、注塑作业及运输途中,皆能出现许多的静电荷,其电压能至几万伏,如果在适合静电火灾或爆炸前提的场所放电,就可以点燃可燃苯、氢气、液体蒸汽、可燃微粒与空气产生的爆炸混合物还有化学易燃品,导致火灾或爆炸发生。若静电火花陪同人体行走而危害生产区域,就成一种流动性大、藏匿性强、很难掌握的危险引燃源。人体静电放电能量能至数十毫焦耳,极易引燃可燃苯、氢气和可燃微粒产生火灾爆炸事故。

1.2 影响正常生产

静电对安全作业、产品的数目和质量、设备还有破坏生产环境等方面都能产生极大的危害。静电能够使生产中的粉体连续下降,阻碍管道、筛孔通顺,致使输送不畅发生系统憋压,超压可以使得设备损坏。贮运塑料等产品期间,静电放电会造成产品熔融、粘结、变色更使之分解损坏、报废等。静电放电能量有几率造成计算机、生产调节仪表、安全调节系统中的硅元件报废,导致误操作而酿成事故。

1.3 给人以电击

电击是电流经由人体内部对人体中枢、神经等部位导致的伤害。静电电击并非电流不断通过人体的电击,专指由静电放电致使的瞬间冲击性的伤害。此电击并非人体直接碰到电气设备中含电部分导致的,更非因为电气设备出现故障导致的,而是因为人在活动中,衣服等固体材料的接触和分离,还有因为静电感应等条件使人体形成静电,导致静电放电出现的。对于静电电击而言,由于生产期间权累的静电能量是非常有限的,因而静电所产生的电击并非能直接使人死亡,但无法排除由静电电击造成严重后果的几率性。比方,人体也许因静电电击坠落或跌跤,引发二次事故。

2 静电危害的防护措施

静电最为可怕的危险是产生爆炸和火灾。故静电危险预防重点是对爆炸和火灾的避免,同时部分防护方法对于消除静电电击和避免影响生产的危害也是具备很大作用的。下列是消除静电危害的若干防护措施。

2.1 周围环境的防护措施

1)压缩爆炸性混合物浓度,将它排除于爆炸极限之外当爆炸性混合物的浓度处在爆炸下限或爆炸上限的范围,都无法造成混合物爆炸,因此在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选择通风装设备或抽气设备及时去除爆炸性混合物,令它的浓度低于爆炸下限,避免静电火花导致爆炸和火灾。

2)用不可然介质取代可燃介质在化工厂的大部分工艺过程中,均应当用到有机溶剂于易憔液体,所以很可能会造成爆炸与火灾等人为灾害,在不妨碍工艺过程的正常运行与产品质量且经济上适宜的条件下,用不可燃介质替换可燃介质是避免静电导致爆炸和火灾的重点措施之一。如选择三氯乙烯、四氯化碳等液体代替汽油和煤油来洁净设备零部件上油脂之类。因汽油和煤油尽管具备较好的溶解能力,却存在较大的着火危险性。

3)减少氧化剂含量,这种方法根本上是补满氮或其他不活拨的苯、氢气,降低苯、氢气、蒸汽或微粒爆炸性混合物中氧的比例,消除燃烧因素,避免爆炸和火灾。

2.2 加强防静电安全管理

静电危害的偶然性较大,提高防静电环境管理,能促进预防静电危害。利用防静电调查、事故研究、环境监测还有对防静电装置的维护等,提高对防静电参数的监测,利用计算机远程控制查验静电电荷密度、气液流动所产生的电流与电压液面电位、周边温度和湿度、可燃苯、氢气和微粒浓度,能够及时调整参数,避免静电事故的出现。制订适应实际的安全操作章程并严格实施。任何化工企业皆具备安全守则,但有的守则中缺少专指性的防静电安全方法。深化防静电安全守则的制定和实施,能够积极预防静电危害发生。监测可燃苯、氢气浓度。易燃易爆周边环境中燃烧爆炸掺杂物的浓度处在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的范围外,都不会产生静电火灾爆炸危害。所以可选择加强通风、惰性气体稀释转化、提高系统严密性等措施,控制混合物浓度低于爆炸下限。选择其可燃气浓度监测报警设备还有监测可燃物的浓度[2]。

2.3 人体防静电对策

对在易燃易爆环境的操作工人和相关人员展开化工生产静电安全知识的强化培训,提高执行有关安全规章制度的警惕性。在易燃易爆环境的入口处,增加静电释放接地拉手或扶手,利用触摸方式减免人体静电。生产中戴导电或很难产生静电的手套,以避免或降低静电的危害。在易燃易爆环境或易产生静电的环境,要求穿防静电服,禁止穿易形成静电的服装和鞋靴,禁止穿、脱衣服、鞋靴,查验时禁止携带与工作无关的金属材料。同时在易燃易爆环境下的生产人员,其防静电服要求具有优异的阻燃性能。安全管理部门起到积极的防静电功效。在爆炸危险场所禁止用化纤材料的拖布、抹布清洗物体和地面。防止其它人员触碰正在操作有爆炸危险品的生产人员,以降低不必要的静电放电现象出现。应当把爆炸危险环境地面改为导静电地面,让他们所带静电安全导进大地。人工洁净油罐和槽车时,要求穿防静电工作服、防静电雨披与导电胶靴。

2.4 静电接地

静电接地是石油化工操作中最广泛最有效的防静电方法。对于火灾爆炸危险场所内有几率产生静电危害的物体还有生产、贮运期间管道、阀门、装置等有几率产生静电的环节,在设计和建筑时应严格根据工艺要求选择静电接地。对待不是火灾爆炸危险环境内的物体,由于静电会影响生产,降低产品质量或易使人遭遇电击时,更要做防静电措施。塔、器、罐、泵等固定装置可选择金属外壳或表面,装置底座等部位与接地体相触;与大地绝缘的金属件选择跨接线方式与接地体相触;汽车、槽车、钢瓶等移动装置可选择跨接线、设置一般固定的导电体等设备接地;金属工艺管道应选择跨接线方式做整体接地。

2.5 采用小鹤管密闭装车技术

液体储罐区不仅存在着储罐容量相对较大,而且还存在着管道、机泵、鹤管数量较多,各个环节工序频繁等诸多特点,因此选择小鹤管密闭装车技术可以十分有效的控制限制静电荷的形成,小鹤管密闭装车技术是属于具有降低油品静电危害,避免环境污染,能积极改善操作条件等特色的新型装车技术。根据实测显示,选择喷溅式方法时,油面静电电位上限能至5 kV,而选择小鹤管密闭技术。

3 结束语

在化工生产中静电的形成和储蓄,对安全生产已出现极大威胁。所以,应该得到人们的充分重视,清楚生产中的静电危害和消除措施,避免静电储蓄导致燃烧爆炸发生,实现安全生产理想。对于生产工艺期间展开充分的优化降低静电的产生,选择有效的控制对策能够使静电荷及时消散和导出,是降低和根除静电火灾或爆炸事故的唯一。利用选择优化物质匹配,调节物流速度,加抗静电剂等措施,能有效减少生产、贮运期间静电荷的形成和储蓄;利用选择有效的消除静电装置,探索新型的非导体静电屏蔽物质并投入生产,能够及时消散和导出静电荷。

参考文献

[1]李佳荣.防静电装置测试在石油化工生产中的重要性[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00,5.

[2]刘仁志.石油灾害和导静电涂料[J].表面技术,1997,2.

[3]韩洁.爆炸危险性场所作业静电安全防护[J].安全、环境与健康,2002,3.

[4]劳动部职业安全卫生与锅炉压力容器监察局.工业防爆实用技术手册[M].辽宁科技出版社,1996.

上一篇:杉木育苗与造林技术分析 下一篇:氮气辅助措施在稠油热采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