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语文教学中“教”和“育”的和谐统一方法

时间:2022-03-12 02:33:38

浅析语文教学中“教”和“育”的和谐统一方法

【摘要】现代学校教育立足于“人”完整生命的塑造和健全人格的培养。我们对青少年的教育的目的是使其全面发展为合格人才。因此,我们的各门课程都应当清醒地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的一切要素,尤其要有意识地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尽可能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承担自己所应承担的责任。而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巨大的教育资源,对青少年良好思想道德的影响确如春雨。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之功效。本文将谈谈语文教学中“教”和“育”的和谐统一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书育人;和谐统一

【Abstract】Modern school's education have a foothold the integrity is at"person" life of mold with sound personality of development.The purpose that we educate teenager is to make it overall development is qualified talented person.Therefore, each of our course all should awakely concern person of overall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main factor, particularly have to have to consciously permeate thought morals education.Possibly pursue studies living of overall development undertake the responsibility of load that oneself promise.B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nguage academics with huge of education resources, good to teenager thought morals of influence indeed like spring rain.There is"sneak in a night with the breeze, the smooth thing be thin to have no voice" its effect.This text will discuss to"teach" to unify a method with harmony for"teach" in the language teaching.

【Key words】Language teaching;Teach to teach a person;Harmony unify

1.长期引导、潜移默化

语文教育所用的教育材料是语言文字和各类文体的文章,在这些文章当中文学作品占很大的比重。课本中所选的这些文学作品负载着民族思维方式,思想感情,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广博的人文精神。读这些作品犹如同一些高尚的人进行对话,与那些民族的精英一起思考、探索,共同承担生命的轻与重。从而陶冶情操,使自己的精神空间广阔而自由。如果此时教师再施以适时的引导,有意识地给学生以感化熏陶。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在讲授《最后一课》时,和学生一起体味阿尔萨斯人失去祖国时的悲愤、沉痛的心情,感受其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在学习《为中华之掘起》时体会伟人同志崇高的爱国热情和远大的理想抱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高尚思想的熏陶。

语文教材中文质兼美,情动辞发的作品给我们提供了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良好平台,在文本的学习中学生不仅能够提高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还可以感受到高尚的道德熏陶,聆听伟人的谆谆教诲,倘祥于美的语言,美的情感之中。只要语文教师长期重视,深入研究教材中蕴含的思想,人文精神,在课堂上相机诱导,久而久之,学生的行为方式就会逐渐形成,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性情,完善人格。

2.扩大语文视野、寓教干活动之中

语文教育的资源不仅仅局限于教材、课内,而巨大的资源应在课外。在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的基础上,要始终将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积极开展有趣的课外活动,寓教于活动之中。结合中学生的身心特征和个性,语文教师要把语文活动作为拓展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人作为载体,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采取喜闻乐见的形式,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之内化为人格。

如我在“保护母亲河”的主题语文活动中,放手让学生进行实地采风,调查访问,查找资料,上网查询等。丰富的文字资料、影像资料和民情风俗使学生深深地感受中华文化积淀,使自己的爱国热情得到升华,在感受黄河文化的美的同时也为黄河的现状担忧。通过让学生亲身感知和参与,培养学生的道德知识、道德能力和道德智慧。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使学生既成才又成人。

3.重视外化、培养品行

情感的熏陶,人格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知道教育要培养学生精神内核中的品质,健全人格不仅是深藏于内的。它一定会具体地表现出来,外化为人的品行。如果语文教师在课内教学,课外活动的具体环节中注意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常常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开展“保护母亲河”的活动结束后,学生自发组织开展“黄河文化展”“爱我中华,护我黄河”主题演讲,张贴“校园文明公约”“每年每人一棵树”的植树活动,动手布置美化校园,使校园文化氛围浓厚,校容校貌焕然一新。昔日某些不文明现象顿时消声匿迹了。这样既重视了学科教育,又重视了他们的实践教育,使学生深藏于内心的优良品质迅速外化为具体行动。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而课堂教学是学校进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语文教学又是设施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教学中各种人格因素,长期积极关注,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人格发展,让思想道德教育在语文教学活动申如春雨般“随风潜入,润物无声。”

上一篇:浅谈我的“以活动为中心,学生自主学习”型教学... 下一篇: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感悟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