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闻报道的形态及其制约因素分析

时间:2022-03-12 12:40:22

网络新闻报道的形态及其制约因素分析

摘 要: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了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因此网络新闻报道也毫无疑问走进了新闻工作中,并且越来越成为影响未来新闻发展的方向。对此,本文分析研究了网络新闻报道的形态及发展阶段,同时也分析制约网络新闻发展的因素,以便于能够为今后网络新闻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网络新闻报道;电子版新闻;网络版新闻;网络新闻;

中图分类号:[K825.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3)-12-0125-01

目前,互联网在全世界的用户已经超过4个亿,中国也有6000多万,并且时刻都在增加,有迅猛发展之势。据不完全统计,有60%―70%的用户在网上获得新闻,网络新闻已经成为互联网上重要的信息内容。

许多人接触网络新闻是从阅读“电子报纸”开始的,认为其新闻仅比“旧”媒介新闻数量上多一些,速度上快一些,没有什么了不起。严格来说,“电子报纸”上的新闻并不是网络新闻全部,它代表的只是网络新闻最初的发展阶段。网络新闻的意义在于,它能提供传统媒体无法提供的报道内容,允许新闻用户在个人化的环境下即时了解正在发生的事件,并且在共同分离利益和利害关系的基础上交流。

一、网络新闻报道的形态及发展阶段

按照来源的不同,网络新闻可以分为传统媒体电子版或网络版新闻、综合网站转载各传统媒体及网站的二手新闻和网站自采新闻三部分。从网络新闻的来源上也可以看出网络新闻的三个发展阶段。

网络新闻的第一个发展阶段是拷贝复制阶段,主要是把传统媒体上的新闻复制到互联网上,只是简单翻版,很少顾及到互联网本身的特性,这一阶段可以称为“网络新闻一大抄”。在这个阶段,报纸由于版面编辑的特点,制作“网络版”比较容易,在互联网上的“嫁接”比较成功,“电子报纸”成为此阶段网络新闻的主要形式。

网络新闻的第二个发展阶段是加工整合阶段,主要是对传统媒体上的新闻进行加工,或者扩展报道内容,或者增添新闻背景,并对特殊话题进行专题报道,在综合和深度上下功夫。从1996年开始,世界上优秀的新闻网站进入这一阶段。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一阶段领跑的“电子报纸”因新闻观念和动作机制上的滞后而发展缓慢,而新兴的商业性综合网站凭借准确的市场定位和灵活的编辑方针赢得了大部分受众。

网络新闻的第三个发展阶段是独家原创阶段,主要是网站派出自己的网络记者自采新闻,提供真正的独家报道,使之适应并充分发挥网络的传播优势。总的来说,这一阶段刚刚开始。

二、制约网络新闻发展的因素

通过对网络新闻报道形态的分析,我们似乎有理由相信,网络新闻将会后来居上,在影响力上超过其它形态的新闻。然而,至少就目前而言,网络新闻的发展受以下三方面因素的制约。

1、权威性和可信度。网络新闻常常让人感觉总体上不如其它媒体的新闻,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的权威性不够。从媒体发展的轨迹来看,通常是老媒体高于新媒体,一般认为报纸的权威性最高,因此,网络新闻在这方面存在着先天不足。来源于传统媒体的新闻一般会在精确性和公开性上受到详细审查,在互联网上不受限制的信息流动引起人们对其可信度的怀疑。国外学者的一项调查表明,大多数调查者认为网上的新闻只是“有点可信”。同时,就单个网络媒体而言,权威性的高低有无又与其所依托的背景或母体相关,而现实情况是,许多正在新闻的网站在严格意义上并无新闻的资格。

2、数量和质量。网络媒体的快捷报道、海量消息,自然不可能要求它像传统媒体,比如报纸那样字斟句酌,严谨有加。但目前网络新闻比较普遍的现象是失之草率,重数量不重质量。在人们的印象中,网上的新闻以及观点、评论,通常具有广泛性但缺乏深刻性,缺乏令人深深为之折服的力度,多数网络媒体满足于扮演新闻平台的角色。类似于《纽约时报》、CNN那样的有深度、有力度的报道,在目前的网络新闻中还很少见。部分原因恐怕是由于尚未形成一支训练有素的网络新闻采编队伍。同时,由于网络新闻太芜杂、网络言论太散漫,即便有一些具力度、具深刻性的文章也易被埋没。另外,或许一些严肃的评论家还未有在网上发表的习惯,甚至根本就不想在网上发表,以免与浅薄者为伍而自降身价,一如电视诞生之后美国那些老派评论家固守报端一样。

3、原创性和采访权。现在,接近60%的网民是18岁至30岁的年轻人。对这样一个网络新闻的消费群体,个性是决不可少的。在越来越激烈的网络新闻竞争中,一个新闻网站仅仅复制加工并不能占据网络新闻的制高点,是很难有所作为的。因此,必须有区别于过去和他人的网络新闻特色。在这种趋势下,一家新闻网络必须日益鲜明地形成自己的风格,并由此带出一支专属于这种风格的网络记者队伍来。

但目前的情况是,即便像“美国在线”和“雅虎”这样的大型网站也没有自己的专门记者和独家的消息来源。一些网站声称自己有独家报道,但往往华而不实。因报道克林顿绯闻案而一鸣惊人的新闻网站“德鲁吉报道”,常先于其他媒体推出所谓“独家报道”,但据调查,其51篇报道中只有31篇是真正的独家报道,而这31篇报道中,又有32%是不真实的,还有32%的报道准确性无从考察。

大型网站不建立自己的记者队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是由于商业考虑或政策限制。建立完备的采编队伍需要庞大的财力和精力,如果想在一个较短的时间之内建立起庞大成熟的采编队伍,绝非易事。而花费大量资金得到真正独家和原创新闻,在版权普遍受不到保护的网络新闻中能够被快速地大量拷贝,显然投入和收益不成比例,所以它们宁可采取其他商业模式。而在我国,网络媒体还没有正式取得采访权,大部分新闻网络只有转载、的权利。虽然国家正逐步放开对网络发展的限制,开始允许一部分新闻网站自己采写文章,但是一些有重要意义的事件发生时,“网络记者”总是被排斥在场外。这些限制因素带来了新的问题:网络新闻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至少到现在还没有定论。当然,从社会大环境特别是中国的大环境来看,当前网络新闻发展面临的最大瓶颈是网络不够普及,通道不够顺畅,网民人数不够多,可供争夺“眼球”的太少。然而,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这一切将很快会改变,就如同广播、电视进入千家万户一样。

作者简介:张慧影,女,1983年出生,蒙古族,吉林通榆人,现任职于吉林省通榆县互联网信息中心,研究方向为新闻稿件撰写及采编。

上一篇: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 下一篇:微信营销前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