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原因分析

时间:2022-03-12 07:23:39

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原因分析

摘要:从产业发展的特征看,钢铁行业在我国属于充分竞争行业。国有大型钢铁企业和民营钢铁企业都占据重要地位。当前钢铁市场的现状是什么样?这种市场机制是否能发挥积极作用?这两个问题是“市场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的前提条件。如果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的市场都是扭曲的,那就根本谈不上资源的合理配置,更谈不上发挥市场作用去化解产能过剩。

关键词:钢铁行业 产能过剩 资源配置

1.当前钢铁市场的现状是扭曲的,是行业乱象的根源所在

钢铁市场现状的扭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企和民企双向竞争不公情况出现的扭曲;二是外部制度环境的扭曲。

首先谈国企和民企双向竞争不公机制下的市场乱象。

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认为对方再竞争中具有优势,这是钢铁行业中存在的怪相之一。民营企业认为国有企业具有资金等各个方面的优势,国有企业往往抱怨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以及遵守国家政策方面存在空白地带。

从行业管理及投融资等资源配置方式上看,固有机制造成了不同所有制之间的不对等。例如,国有企业在项目审批、获取金融资源方面相对较为容易。但另一方面,这种状民营企业通过绕开审批、避开“淘汰”指令,通过拆小高炉上大高炉打政策球,其产能越减越高,将所谓的“劣势”一下又成“优势”,同样让国有企业感觉到不公平。

从行业税负及环保成本结构看,同样存在着不对等。笔者通过调研发现,环保支出在吨钢成本中的份额,行业平均水平约为55-60元,大型钢铁企业环保支出在吨钢臣本中一般超出100元,一些即将被淘汰的落后产能其吨钢成本中环保支出不足30元。可见,过剩产能、落后产能的环保成本较低,不但破坏了环境,延缓了结构调整的时间,同时也增加了淘汰落后产能的周期。

在企业的用工制度和治理结构上,非市场化导向对钢铁行业去产能化存在着制约,形成不对等。一方面,民营企业在劳动、人事、分配等方面机制较为灵活,而国企在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的改革一直停留在口头上,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人力资源的优化。

其次谈扭曲的外部制度环境。

当前,国内钢铁业已然是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典型代表,2009年产能过剩最为严重期间销售利润率不足3%,近期销售利润率虽有所好转,但是始终低于10%。外部制度环境的扭曲客观上加重了产能过剩。上世纪90年代末曾实行行政限产,结果导致限制了大厂,“放活”一大批小厂,使得行业格局至今仍然过于散乱。2005年以后,为应对产能过剩的局面。问题的关键是没有用法制的思维去解决问题。政府的主要职责应该放在提供公共服务和理顺各方面关系。例如,如何建立一个由市场推动、政府兜底的人员安置体系成为当前化解产能过剩问题成败的关键因素。当前,治理产能过剩中的重点模块,一是环保环节,二是劳动用工环节。解决好这些问题,比行政认定哪家合格、哪家不合格,有效得多,同时能避免形成新的扭曲。

回顾上个世纪70年代欧洲出现的钢铁产能过剩,欧洲各国同样是想通过政府对市场的管制和补贴来应对,但结果是适得其反。最终欧洲通过市场化以及兼并重组化解了产能过剩,重振了其钢铁行业的竞争力。日本钢铁行业同样出现过产能过剩,其通过构建软联盟最终实现了行业的兼并重组,提升了行业集中度和竞争力,用了10年的时间去化解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可见,在健全市场机制衍生出来的政策对于化解产能过剩具有重要作用。

2.深化改革,依靠市场化导向去化解钢铁行业产能过剩

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首先需要从完善市场本身做起,最重要的是要让市场具有很强的信号展示功能,让市场发出的信号去指导企业经营、确立经营模式。在市场的作用下,企业确立自己“差异化”的经营模式。成本优势型、专业优势型、转型退出都能够成为市场中钢铁企业的发展模式。彻底改变当前这种片面追求规模效应的发展模式,从根本上遏制产能过剩的势头。

政府应尽快转变角色,加强宏观管理能力。科学合理地界定政府经济管理的权限。改变政府“驾驭市场”的地位,促使政府尽快从“运动员”变为“裁判员”。其次,加大对现有化解产能过剩政策执行的监督力度。确保中央各项宏观调控措施特别是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的落实到位。对执行国家调控政策不力、造成抑制行业产能迅速膨胀、影响经济稳定运行的地区,应该严肃追究行政责任。第三,通过改革现有土地管理制度,明晰土地产权,深化土地市场的改革,理顺土地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从根本上杜绝地方政府通过低价甚至零低价供地为企业提供补贴、扭曲市场价格信号、干扰市场竞争的行为。

钢铁企业应进一步深化改革。扭正市场制度环境,企业内部深化改革就具备了条件。在正常的竞争环境中,钢铁行业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只有实现内部要素的自由流动才能保持活力。例如,可以试行“任期制”的内部管理改革方式,通过选定经营者及其团队,一个任期3年,业绩与收入、职位等职业生涯的基本内容挂钩。此外,也采取合同制,最终以合同兑现的程度多少进行考评。这些人力资源方面的措施,对于钢铁企业扭转当前经营不利局面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打破国企中普遍存在“官本位”状态,真正引入市场活力。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尽快出台破产法,研究建立对破产企业实施救助的办法和机制。其中包括对下岗职工进行培训,解决企业破产和兼并过程中的人员安置和分流问题。继续推进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的健全和完善,解决城镇所有劳动人口的养老保险问题,将失业保险范围扩大到城镇各类所有制企业的失业人员,扩大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覆盖范围。

最后,应该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组织的作用,让行业协会组织在化解产能过剩中真正成为政府的帮手和助手,充分利用行业协会的信息组织优势实现政府、企业、行业企业共同努力化解产能过剩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蔡.发展阶段判断与发展战略选择[J].经济学动态,2012,(9).

[2]王小广.产能过剩:后果、原因和对策[J].中国经贸导刊,2014,(2).

[3]周枝田,夏洪胜.长期性产能过剩问题原因探究[J].商业时代,2014,(1).

[4]孙亚忠.生产过剩形成的一般机理和我国的特殊机理[J].生产力研究,2012,(3).

上一篇:案例分析开源运动对教育的改变 下一篇:对提高企业绩效考核结果的相关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