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教育城域网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时间:2022-03-12 02:41:25

县区教育城域网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摘要:本文阐述了加强教育城域网建设的意义和策略。基于网络的智慧教育体系的建设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灵活性、更多的获取知识的途径,可以为教育管理提供更多的、更智能的决策分析支持,促进区域教育的高效发展。

关键词:区域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县区教育城域网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2)07-0026-03

在全球化和技术重要性越来越突出的今天,传统的教学方式已难以适应知识和技术的高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基于网络的智慧教育体系的建设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灵活性、更多的获取知识的途径,为区域教育管理提供更多的、更智能的决策分析支持。鉴于此,加强教育城域网建设势在必行。

一、教育城域网的发展历程

自1998年左右起,根据普教教育信息化的需要,各地开始兴起建设普教教育城域网。到现在,普教教育城域网的建设历经了几个阶段,在各地也出现了不同的建设模式。

最初,大家都是尝试性地进行教育城域网的建设,通常只有一两台或几台PC服务器、路由器和一条Internet接入专线,这是教育城域网建设的起步阶段。在这个阶段,教育城域网初步实现本市教育信息化窗口展现(WEB网站),提供学校教学上所需的少部分资源。

随着大家对教育城域网的进一步理解和经验积累,以及教育信息化需求的不断提出,教育城域网进入了第二阶段的建设。在这个阶段,各地逐渐加大了投入,增强了硬件设施,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性能都有较大提高,同时引入了防火墙、入侵防护等安全系统以及磁盘阵列小型存储系统,Internet接入带宽也有了较大提高,普遍从64K DDN、10M宽带提高到100M宽带专线,一些具有前瞻性的市/县还引入了负载均衡设备。在应用上也逐步丰富起来,简单的WEB网站逐步过渡到当地教育门户网站,资源库内容更加丰富,增加诸如VOD、网上备课、一线通/家校通等应用系统,同时各地渐显自己的特色应用。

目前,教育城域网开始进入第三阶段的建设。这个阶段是教育城域网建设的关键阶段,同时也面临更复杂的问题和更艰巨的挑战。

二、教育城域网特点

教育城域网与其它城域网相比,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既集中,又分散:各个市/县都设有教育信息中心,负责对本市的教育信息化进行统一规划、部署,体现了“集中”的特点。在集中的基础上,各区/县、各学校也在根据自己的需要建设符合本区/县、本校的信息化系统。把区/县、学校的系统纳入到教育城域网的范围作为教育城域网的节点,体现出“分散”的特点。

2.应用特点:教育城域网的应用是多样化的,信息、资源库、VOD、网上教学、教育数据仓库等等,应用建设也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和统一的模式,各市/县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进行操作,或自主研发或购买现成产品或请专业公司定制开发。

因而,教育城域网中的主机系统需要适应大量并发访问、高流量的要求,而对运算处理则相对要求较低。

另一方面,教育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相对薄弱的人才财力投入,人员的应用水平也参差不齐,因此,教育城域网的应用必须满足易开发使用、易管理维护、成本低的特点。教育城域网应用最适用的平台即:基于Windows系统平台;基于ASP或.NET应用平台;基于MS SQL Server数据库;基于目前最成熟、最方便、最易掌握的网络协议——IP协议。

三、教育城域网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教育城域网建设的现状如何呢?以昆山为例。目前,昆山市已实现了教育信息中心、近百所学校、教育机关单位全部采用10M或100M宽带接入互联网,通过昆山电信的宽带城域网组成一个“虚拟网络”,构建成辐射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教育局机关及局直事业单位的昆山教育城域网。

昆山教育城域网设立了教育信息中心,经过多年建设发展,建立起了WEB门户网站、典型课堂教学案例专题网站、多个教育资源库系统、VOD流媒体系统等多个应用。具体措施与做法如下:

1.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建成覆盖全市高宽带、高效率、高稳定性、高安全性的教育城域网,真正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完成办公自动化、网上培训、远程教育等项目建设,从而构建昆山教育教学数字化平台。

2.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任务。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以先进的技术平台为基础,以教育教学改革为主线,科学规划,合理分工,分步实施。

——在全市统一规划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与开发工作。首先,市教育局用2—3年时间建成全市通用的涵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教育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第二,逐步在骨干学校建设具有一定规模、各具特色的专项教育信息资源库。第三,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信息资源的应用水平和效益。

——继续实行自主开发为主,采购优秀教育教学资源为辅的资源建设模式,坚持“统筹规划、统一标准、分步建设、共享使用”,加大优秀教育教学资源和系统管理资源建设,加大信息资源整合、共建、共享力度。

——建设数字化图书馆。加快全市学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及网络化建设,不断提高开放、服务水平。

3.教育信息化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育信息化队伍,包括技术队伍、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

——加强信息化专业队伍建设。利用3—5年时间,培养一批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高级人才,加强网络管理、安全工作的培训,保证教育电子政务和应用系统正常运转。

——加强信息化应用队伍建设。制定培训计划,开办不同形式的校本培训班,传播信息技术的新技术、新知识、新动态,把信息技术教育纳入教师继续教育的必修课程中。用1~2年时间完成对全市中小学所有适龄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并取得相应的等级证书。

——加强信息化管理队伍建设。探索建立信息技术人员由学校和教育信息化主管部门双重管理机制,通过培训、宣传加强决策、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提高信息化决策和管理水平。把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程度,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情况作为任职考核与奖惩的重要依据。

上一篇:高中体育专业考生可持续发展的探究 下一篇:小班幼儿眼中的温柔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