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剂量纳洛酮对吗啡镇痛的临床疗效

时间:2022-03-11 08:50:35

探讨小剂量纳洛酮对吗啡镇痛的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观察小剂量纳洛酮配合吗啡用于术后镇痛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ASA在I级-II级择期手术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选择全麻处理,术后采取吗啡静脉自控镇痛(PCA),根据镇痛给药配方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吗啡+纳洛酮)和对照组(单独给予吗啡),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比评估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2h的VAS评分并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在4h、8h、12h、24h各时点的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24h使用的吗啡总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

【关键词】小剂量;纳洛酮;吗啡;术后镇痛;临床疗效;安全性

528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420-02

阿片类药物是临床上最为常用的术后镇痛药物,吗啡具有强效、作用持续时间长的优点是术后镇痛的首选药物,但吗啡镇痛极易引发呼吸抑制、皮肤瘙痒、尿潴留、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且长期服用吗啡极易产生依赖性和耐受性,降低患者的满意度。近年来经国内外学者大量研究表明,纳洛酮是一种纯阿片受体拮抗剂,大剂量纳洛酮会拮抗吗啡所有效应,但小剂量纳洛酮不仅不会影响吗啡镇痛效果,还可增强吗啡镇痛效能,拮抗或逆转吗啡引起的呼吸抑制、中毒等不良反应。为进一步探讨小剂量纳洛酮对吗啡镇痛的临床疗效,本文对我院120例术后进行吗啡PCA镇痛治疗的病人分别给予单独吗啡镇痛以及在此基础上配合小剂量纳洛酮镇痛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行择期手术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手术类型包括胸部手术、四肢手术、腹部手术等,ASA介于I级-II级,所有患者术前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对于合并有心、肝、肾、肺等重要器官功能不足者;患有长期服用镇静、镇痛药物史者以及严重的精神障碍者予以排除。现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20-64岁,平均(43.5±2.4)岁;体重48-72kg,平均(55.3±4.6)kg;手术时间平均(52.3±15.8)min。对照组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21-65岁,平均(44.1±2.1)岁;体重50-71kg,平均(54.9±4.2)kg;手术时间平均(51.9±16.1)min。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手术时间等基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术前均采用2mg/kg异丙酚以及1.5mg/kg琥珀胆碱快速诱导麻醉处理,并常规进行气管插管,术中给予异氟醚、维库溴铵微泵静脉注入维持麻醉,可适当给予3-5ug/kg芬太尼,术毕待患者完全清醒后,缓慢拔除气管导管,转回普通病房给予鼻导管吸氧处理,并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在患者拔管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呼吸、脉搏等平稳后采取吗啡PCA镇痛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独给予1mg吗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6ug/kg纳洛酮。两组患者均加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50ml,并将其安装在电子止痛泵仪器进行PCA镇痛治疗,每次给予1mg吗啡,锁定时间5min左右。

1.3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观察并记录在启动PCA镇痛泵后在2h、4h、8h、12h、24h各时点上的VAS评分,其中0分:表示无疼痛;0-30分:表示轻度疼痛,患者可耐受;30-50分:表示中度疼痛,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50-80分:表示重度疼痛;80-100分:表示疼痛程度剧烈,无法忍受。同时应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皮肤瘙痒、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状况以及两组患者24h内吗啡药物总用量。

1.4统计学处理选用软件SPSS12.0对观察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所有计量数据均用(χ±s)表示,使用t对其进行检验,应用χ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镇痛效果对比两组患者术后2h的VAS评分并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在4h、8h、12h、24h各时点的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24h使用的吗啡总量(36.4±12.5)mg明显少于对照组(44.3±15.2)mg,差异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外科手术是一种有创性操作,伤口疼痛不适感会对患者的身心带来一定的不良刺激而影响患者预后,目前吗啡是临床上唯一认为最强效、长效的术后镇痛的首选药物,但由于吗啡会直接作用于中枢呕吐化学受体敏感区,因此患者极易出现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近年来有研究报道,纳洛酮是吗啡的特异性拮抗剂,小剂量纳洛酮不仅可增强吗啡的镇痛效能,还可拮抗或逆转由吗啡所致的各种不良反应。Crain等对80名切口疼痛家兔给予吗啡混合小剂量纳洛酮硬膜外镇痛实验,研究表明,吗啡混合小剂量纳洛酮并没有减轻吗啡的镇痛效果,还可延长吗啡镇痛作用时间,减轻家兔胃肠运动抑制等副反应。金孝炬等研究表明,对100例术后接受吗啡静脉自控镇痛治疗患者的药液中加入6ug/kg纳洛酮,与单纯给予吗啡镇痛药物患者相比,VAS评分明显降低,吗啡总用量大大减少,对所有患者进行2-3个月跟踪随访,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了25%-35%左右。本组研究表明,两组患者2h的VAS评分并无明显差异,但小剂量纳洛酮复合吗啡镇痛组患者在4h、8h、12h、24h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大多数文献报道相符。

相关学者研究报道,阿片受体具有兴奋性和抑制性双向作用模式,阿片受体耦联G蛋白具有兴奋性G蛋白(Gs)以及抑制性G蛋白(Go/Gi),而小剂量纳洛酮可增强吗啡镇痛效果的作用机制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纳洛酮的与吗啡的化学结构极为相似,可增强阿片受体密度。②小剂量纳洛酮对突触前阿片肽的自身负反馈通路有抑制作用,从置换出与镇痛无关位点的阿片肽,促进机体内源性阿片肽的释放。③小剂量纳洛酮可特异性阻断引起痛觉过敏的Gs蛋白耦联阿片受体兴奋作用,可抑制cAMP/AC蛋白激酶A的信号转导,促进钾通道,而对Ca2+通道有抑制作用,且不会影响Gi/Go蛋白耦联抑制性阿片受体作用,从而达到镇痛效果。而小剂量纳洛酮可有效减轻吗啡所致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机制主要是由于吗啡具有较高的水溶性,而纳洛酮具有较高的脂溶性,静脉给予纳洛酮时,纳洛酮可直接作用于中枢阿片受体增加其药物浓度,但在脊髓中的浓度较低,但会保留吗啡的脊髓作用,因此不会影响吗啡的镇痛效能,还可减轻吗啡的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小剂量纳洛酮配合吗啡PCA镇痛治疗可有效提高术后镇痛效果,减少吗啡的给药剂量,降低恶心、呕吐、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镇痛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兰海涛,李琴,侯会文,等.术后镇痛对剖宫产病人胃肠道动力的影响[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1,8(4):212-214.

[2]金孝炬,郭文俊,王邦安,等.切口痛兔硬膜外小剂量纳洛酮混合吗啡的镇痛效应[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2,12(24):929-930.

[3]赵丽云,叶铁虎,张银中,等.小剂量纳洛酮在术后吗啡静脉自控镇痛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2,27(2):228-231.

[4]王春晓,于卫.小剂量纳洛酮治疗硬膜外吗啡自控镇痛诱发的副作用[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2,8(3):185-186.

上一篇:性病患者心理护理的价值及实践 下一篇:游离足背分叶皮瓣修复多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