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补空白 生成精彩

时间:2022-03-11 08:21:00

教学处处需留心。纵观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有些教师只囿于教材,惟教材是从,即使意识到教材中的空白,也不敢循情放开,唯恐一发不可收而打扰原先按部就班的教学进程。为此,我在引导学生挖掘作者的“留白”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填补文中字里行间留下的空白

辞藻的华丽、文笔的流畅是有限的,想象则是无限的,因此作者在创作时为了文章的精炼,为了留给读者更多遐想,往往会在字里行间留下许多空白。或描述到某一境界就不再做细细铺展,或对文中人物的某一言行不究其动机,或叙述到精彩之处便戛然而止。在这些地方引导学生开展合理的想象,恰当地把空白填补,就能使学生获得更加充实、深切的体验。

如《赤壁之战》中黄盖提议火烧曹船后有这么有一段:周瑜说火攻是个好主意,可是这一仗怎么打,还得想个计策。黄盖说计策已经有了,向周瑜说了一遍。周瑜听了非常满意,叫他就这么办。至于怎么办?为下文埋下了伏笔,使文章结构严密,语言简洁,引人入胜。学习时,引导学生想象、讨论、交流,具体说说这个计策是什么,再看是否与文中描述一致。经此一举,学生兴趣倍增,教室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二、填补文中收尾处留下的空白

小学语文教材中,好些课文在结尾处还留有余味。学生读完了课文,但思维过程还在继续纵深推进,可谓“言尽意存”。教师若能抓住这种机会,让学生填补收尾处的空白,让学生的思维、情感有延续的空间,就会让学生受益匪浅。

如《秋天的怀念》最后一段: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要好好儿活……先让学生充分朗读,再让他们续写结尾,内容情真意切,读来令人感动。

三、填补文中内容留下的空白

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时,我让孩子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说说你还想知道些什么。读后交流,通过追问了解学生的动机。如:

我还想知道圆明园到底有多大。(为什么你还想知道这一点?)

我还想知道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时候,清朝的军队到哪里去了。(教师导语:是啊!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难道就没人把守吗?这的确是一个问题!)

老师这里有篇短文,是课下整理出来的。它能解决你想知道的部分问题。接着课件出示补充资料,孩子默读《圆明园之最》。

1.圆明园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园林。全园占地5200多亩,方圆20多里,范围相当于640多个足球场的大小。

2.圆明园是世界上建筑景观最多的皇家园林。全园在山环水绕之中,分布着145处景观,宫殿楼阁140多座,桥廊、水榭、亭台、馆轩等更是难以历数。

3.圆明园是世界上唯一一处兼有中西风格的皇家园林。它继承了中国园林艺术的全部神韵,也吸收了西方建筑艺术的优秀精华。

除此之外,还有如标点符号中留下的空白,中心句中留下的空白等等,文本中作者的留白有许许多多,有的较易察觉,有的则需细细体悟才能找到,但无论是显性的留白还是隐性的留白,我们在引导学生“补白”时,都要源于文本,又要超越文本。即学生在放飞想象时,既要符合文本中情节的铺展、人物遭际变化的实际,合理、恰当地填补空白,又要不断超越文本。填补的内容绝不是文本内容的机械重复,而是从文本中悟得的创造性的重组内容、空缺内容、内隐内容及课外的相关内容。只要符合逻辑,任凭学生思绪如何飞扬,都是他们个性感悟的硕果。

(作者单位 安徽省界首市逸夫第一小学)

上一篇:如何培养学生记忆单词的能力 下一篇:对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