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时间:2022-03-11 06:02:50

浅析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摘 要]费孝通先生认为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格局,即它既具有多元性,又具有一体性。根据中华民族从多元起源到一体格局结构的理论演进、各民族相互关系及其瞻望三方面进行论述,保持中华民族的多元性,增加中华民族凝聚力,积极建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的必要性。

[关键词]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民族关系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是1988年费孝通教授接受香港中文大学邀请,参加国际著名的Tanner讲演中提出来的。费先生从宏观上论述了中华民族的多元起源与一体核心的结构特点,为我们进一步认识和研究中华民族的一体性、单元民族的多元性及各单元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指明了新的方向,开拓了民族研究新的视野。本文将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论演进、民族关系及发展瞻望等方面进行浅要的分析,来更深刻的把握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与各单元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中华民族多元起源到一体结构的理论演进

“中华民族”这一概念出于近代中国,是1902年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1)中提出的。后来梁启超先生又在1905年《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一文中提出“多元混合说”,即“中华民族自始非一族,实由多数民族混合而成”(2)。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实行“五族共和”,一定意义上使中华民国有了立国的法律依据和民族基础。到20世纪80年代,费孝通先生提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观点,这使得中华民族对于自身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一)中华民族的多元起源

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不同的生存环境塑造了不同的民族性格,而民族格局也总反映着地理的生态结构。

中华民族现在所生活土地上,从东到西呈三级阶梯状分布,南北又跨将近50个纬度(含海南省三沙市曾母暗沙岛),这就使各个地域形成了不同的相对闭塞的地理环境,为不同区域的早期文明既带来了挑战,又带来了机遇,为酝酿中华民族的多元性提供了先天的自然环境。

根据考古学新石器时代丰富的考古资料可以证明,由于各个地区的气候、地形等地理环境存在很大差异,进而使生产工具、生活用具、房屋等远古遗存具有不同的区域特征。这些考古资料为研究中华民族的多元起源进一步地提供了大量实物依据。

自远古时期中华大地各地区出现的早期猿人遗迹以及大量考古资料特别是新石器时代的考古遗存充分地证明了中华民族起源不仅不是外来,而且是本土多元起源,并且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而相互交融汇合,逐渐出现了多元格局中的一体趋势。

(二)多元民族的交汇融合以及一体格局的出现

多年以来,考古工作者经过对大量新石器时代考古资料的整合,使中国新石器时代各地区文化的时空构架逐渐明朗。同时,考古学家对新石器时代文化区的划分以及各文化区之间的交汇融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在《关于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问题》(3)中提出要加强对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问题的研究。此外,严文明先生认为在新石器时代六大文化区中,中原文化处于中心位置,即所谓的“花心”,其周围环绕的山东文化区、燕辽文化区、甘青文化区、长江中游区、江浙文化区则为五大“花瓣”,并且这五大“花瓣”文化发展变化的脉络都比较清晰,文化谱系较为单纯,而唯有位于“花心”的中原区文化类型多样,发展演变的过程极为复杂,但也正是在这一地区文化交流的过程孕育了中华文明多元结构的一体格局。

经过新石器时代六大文化区的交汇融合,特别是黄河流域山东区和甘青区与中原区的密切交汇融合,使整个黄河中游和下游地区特别是中原文化区成为孕育华夏文明的主要中心区域,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凝聚核心――汉族的出现奠定了深厚的历史根基。

二、多元一体格局中各民族之间的关系

(一)多元的民族交往促使了凝聚核心汉族的出现

新石器时代各周边文化区与中原文化区的长期交流,使中原文化区逐渐成为日益强大的华夏族的核心。春秋战国征伐融合是孕育汉族作为民族实体的重要时期,直到秦始皇统一了六国,从而使统一格局成为中国历史的主流。

秦朝的统一只是中华民族这个民族实体形成的一个步骤,其采取的“书同文”,使多元语言上罩上了统一的共同文字;“车同轨”使中原地区与周边各文化区加强了联系,构成了一个整体;“统一度量衡”加强了各文化区之间的经济交往,互通有无,构成了不可分离的经济体;“废分封,行郡县”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中华民族一体的形成。

虽然秦朝的统一对汉民族的形成具有深远影响,但秦末战争,使不同区域的文化再次碰撞,同时也为南北文化的交往提供了一次极为难得的契机。在汉政权建立后,其统治者实行“黄老无为”的统治政策,从而促使了文化复兴与融合,使黄河流域的文化体系积极吸收消化和控制其他文化系统,从而使汉文化成为不同于原来的诸种文化的第三种文化系统,这是汉民族形成的重要时期,最终使中华民族在多元格局中有了一体的凝聚核心。

(二)汉族的发展又同样充实了其他民族

汉民族形成以后,其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并多次出现繁荣景象,这一方面得益于中原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另一方面,汉民族自我发展之外,还积极借鉴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并传播了优秀的汉文化。在此,我们以唐朝为例,来简要说明。

唐代先进的文化对中国各民族地区有深刻的影响,其中回鹘是受中原汉文化影响较深的民族之一。在政治上,回鹘诸汗受唐廷册封,回纥与中原交流频繁,促进了回纥的迅速壮大,成为漠北唯一强国。在经济方面,回鹘与唐廷之间著名以进贡和回赐为主要方式的“马绢贸易”。唐朝以绢市马,按正常比价“一匹马可换二十至四十匹绢”,但实际上是以“以马一匹易绢四十匹”。(4)从而促进了回鹘商业的繁荣,同时也有利于唐朝边防安全和内部稳定。最后在文化方面,据《册府元龟》(5)记载,回鹘“慕朝廷之礼”、“思■汉仪”。会昌三年(843),石雄在振武登城望回鹘之众寡,仍“见■车数十乘,从者皆衣朱碧,类华人”。(6)

唐朝与回鹘的民族关系说明了中原汉文化的传播进一步加强了古代边疆各民族同中原地区的联系。同时汉族不断地吸收其他民族的文明成果,给自己注入新鲜的血液,从而使汉族逐渐壮大起来,继而又去补充和影响其他诸族,使中华民族大一统的观念在各族人民的内心中更加深入。

(三)汉族以外多元民族之间的流动交汇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过程中,除了多元诸族与一体核心汉族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交融,各多元诸族之间的相互交往,也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民族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交往过程中对中华民族的多元性进行了补充和发展。

三、多元一体格局中民族关系的瞻望

通过简要论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的民族关系,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了中华诸民族之间历史相系,命运相连,经济互补,血缘交融,文化相通的和谐民族关系。如今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下的民族关系将会如何发展?首先在政治上,要继续坚持少数民族地区区域自治。根据少数民族地区的多样性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政策,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其次在经济上,继续推行“先进帮后进”的办事原则,不仅利于保持中华民族的多元性,也更加促进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最后,在民族文化方面,对于面临即将消失的民族文化遗产,我们要及时地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进行保护和传承。

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其特殊的民族格局与民族关系。一方面,每个单元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民族文化与习俗;另一方面,诸民族之间的关系,对整个中华民族又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坚持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下,积极建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注释:

(1)梁启超:《饮冰室合集》,《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3月。

(2)梁启超:《饮冰室合集》,《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3月。

(3)苏秉琦著,《苏秉琦考古学论述选集》,文物出版社,1984年,第225~234页。

(4)刘d.:《旧唐书》(1975年版),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卷195回纥传。

(5)王钦若(宋)等编修:《册府元龟》,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卷965。

(6)花蕊夫人(后蜀):《宫词》,《全唐诗》,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4月,卷780。

(7)该地区清代称青海黄河南部蒙古,俗称河南蒙旗,1954年成立河南蒙族自治区(县级);1955年改称河南蒙族自治县;1964年更名为河南蒙古族自治县。

上一篇:将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贴近学生生活 下一篇:激发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心理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