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例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时间:2022-03-11 12:38:51

26例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摘要】目的初步探讨产后出血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3月月至2013年3月52例产后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个体化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在产后出血量、出血时间、阴道侧切率、软产道裂伤发生率方面的差异。结果经个体化护理,观察组在产后出血量、出血时间、产妇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两者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产后出血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护理模式,能减少产后出血及出血时间,并防止其他意外事件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产后出血;个体化护理;意外事件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359-01

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 PPH)在我国孕产妇死亡原因中位居首位[1],是严重影响孕产妇生命安全的产科常见并发症之一。PPH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大于500ml[2],PPH的发病机制主要是子宫结构及凝血机制有关,而产后护理对于产妇的身体恢复极为关键。本研究通过对52例产后出血患者进行对比护理研究,初步探讨产后出血的护理方法。

1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52例产后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26例。观察组年龄21至30岁,平均年龄(24.15±4.65)岁;对照组年龄22至30岁,平均年龄(24.26±4.74)岁。

1.2入选标准①18岁至35岁初产妇;②无心、脑、肾、肝等脏器衰竭;③无精神疾病病史;④自愿接受研究方案;⑤符合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3]。

2方法

2.1研究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

2.2护理方法两组患者均进行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个体化护理。常规护理内容: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生命体征,准备好充足的血源,及时遵医嘱对症处理。个体化护理内容:对高危孕产妇实施各产程分阶段护理;在产后要密切观察产妇出血量,注意产妇意识、心率、血压等;对出血产妇实施救治,给予氧气吸入,补充血容量,并预防低血压。同时,要积极寻找病因,针对宫缩乏力者给予按压宫底,胎盘粘连者给予胎盘剥离术;对产后出血患者实施相应心理辅导:针对恐惧型患者,专业护理人员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安慰患者,对其表明产后出血对于现在的医疗技术来说已经不是难题,并拿现实中的例子加以说明,使其放下沉重的心理包袱;针对情绪低落的患者,首先要分析原因,有很多是由于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说明现代的计划生育政策,让其逐步接受现实。最后要进行预防感染,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饮食指导,以高热量、高能量饮食为主。

2.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在产后出血量、出血时间、产妇死亡率方面的差异。出血量的计算采用容积、称重两种方法。

2.4统计学方法研究中所有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则采用(χ±s)来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

3结果

3.1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孕周、体重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4讨论

有报道显示,产后出血的发病率为2%左右[4],来势凶猛,若不及时救治,有可能会发生生命危险。本研究显示,通过对产后出血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护理,其产后出血量、持续出血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并且无一例死亡病例,临床效果满意。对于产后出血的防治,要分阶段护理。第一产程主要是观察病情变化,注意宫颈扩张大小及胎先露的位置,第二产程要指导产妇进行正确分娩,第三产程中要正确处理胎盘剥离。

最为重要的是产后出血的及时抢救,及时报知医师,并建立静脉通道,注意血压变化,并补充血容量。在病情稳定后积极寻找病因,针对具体病因实施处理。同时,在整个过程中,要实施正确心理辅导。不良心理状态会影响患者正常睡眠,不利于身体的恢复,甚至会加重病情。因此,正确及时的心理辅导极为重要。通过正确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增强信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总之,对于产后出血的处理,要采取及时正确的个体化护理,能减少产后出血及出血时间,并防止其他意外事件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黄丽娟.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8):65-66.

[2]曾建玲.产后出血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30):24-26.

[3]王记平.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8):109-110.

[4]孙丽萍,刘天娇.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当代医学,2010,16(13):131.

上一篇:酚妥拉明在治疗支气管肺炎的应用 下一篇:探讨剖腹产术中寒战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