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立德树人在高校德育中的实现途径

时间:2022-03-11 08:35:01

探索立德树人在高校德育中的实现途径

【摘 要】党的十提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进一步回答了教育的本质以及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为高校德育指明了方向。我们应该深刻理解立德树人内涵和作用,努探索立德树人在高校中的实现途径,从而进一步推动高校德育的发展,努力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立德树人 高校德育 实现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7-0198-02

党的十报告提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并把“立德树人”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为今后教育改革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高校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主阵地,应该深刻,将“立德树人”这一核心理念贯通到高等教育的全过程,融入大学工作各个方面,深刻理解其内涵及作用,努力探索立德树人在高校德育中的实现途径,以推动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和创新,这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内容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这是第一次明确把个人品德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一同确立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也为我们指明了德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内容。

(一)个人品德建设

个人品德是个体对某种道德要求认同和践履的结果,集中体现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内在的统一。关于个人品德建设的任务,在2001年10月,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做了明确的规定,《纲要》中提出“二十字”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这也是大学生个人品德修养的基本标准。爱国守法,这不仅仅是法律层面的要求,更是一种崇高的思想道德境界;明礼诚信,诚信是人内心的状态,而明礼是外在的表现;团结友善,团结就是力量,友善是人际关系的敲门砖;勤俭自强,勤俭是珍惜劳动果实的美德,自强能帮助自己成为一个独立向上的人;敬业奉献,敬业是一种工作态度,奉献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在高校德育建设中,既要充分用好课堂教学的正面宣传,又要切实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帮助大学生加强个人品德修养。

(二)家庭美德建设

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正确对待和处理家庭问题,共同培养和发展夫妻爱情、长幼亲情、邻里友情,不仅关系到每个家庭的美满幸福,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谐。大学生应加强家庭美德的修养。至于家庭美德教育的任务,在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决定》中给我们做了清晰的规定,《决定》中提出了“二十字”的家庭美德建设内容。尊老爱幼,要尊敬长辈,体谅家长;男女平等,男生和女生都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不能性别歧视;夫妻和睦,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相互尊重;勤俭持家,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自立自强;邻里团结,要树立正确的人际观,多一点赞扬少一点抱怨。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可以通过感恩节、女生节、科技节、各类球赛等实体活动进行家庭美德的熏陶。

(三)职业道德建设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经过层层选拔后,走进大学校园并朝着学生到职业工作者角色的转变努力,可以说大学是他们迈进社会最后的训练基地,只有在大学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才能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扎实的思想基础。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决定》为大学生职业道德建设的任务也做了清晰的规定,《决定》中提出了“二十字”的职业道德建设内容。爱岗敬业,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本职工作,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诚实守信,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信用意识和道德;办事公道,在看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按照一个标准衡量;服务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奉献社会,不论从事任何职业,从业人员都是为了他人,为了有益于国家和社会。高校职业道德文化建设可以通过举办学业生涯规划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业计划大赛、就业模拟大赛等来培养。

(四)社会公德建设

社会公德是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对社会生产和生活起着强大的舆论监督和精神感召作用。首先,它对促进社会和个人生存、发展的思想和行为起着肯定、维护的作用;其次,它还能否定、抑制和阻止一切有碍于或有害于社会和个人生存、发展的思想和行为。因此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至关重要。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决定》,《决定》中提出了“二十字”的社会公德建设内容。文明礼貌,在人与人相处的时候,要举止文明、以礼相待;助人为乐,在公共生活中要团结友爱、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爱护公物,要爱护国家和集体的公共财产不受侵犯;保护环境,要讲究公共卫生、保护生活环境;遵纪守法,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也要遵守特定公共场所的有关规定。

二、立德树人在高校德育中的作用

(一)目标指引

高校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主阵地,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和遵循什么样的价值观培养人,这也是高校德育的目标指向所在。党的十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命题明确地回答了教育的本质以及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为今后的德育发展指明了方向;

同时,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在不停地进行改革,改革应该以什么为指导思想,改革应朝着什么方向,改革应达到什么目标等问题都是现阶段一直在探索的问题。“立德树人”这一核心理念贯通到高校德育的全过程,将是是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升华,亦是对人类价值观合理因素的借鉴和吸取,实际上也为新形势的高校德育改革丰富了指导思想,完善了高校德育的目标。可以说立德树人能够实现对高校德育目标的引领。

(二)价值引领

目前高校德育所处的环境复杂而多变,各种文化间渗透不断加剧,形成了多元文化、多元价值的不争事实。多元化在为社会发展注入更多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师生思想观念的善变。学生们表现为重智能轻修身、政治信仰偏颇、理想信念的动摇;教师则出现德育失位,职业水准下降等道德滑坡诸多现象,这些现象背后隐藏着社会主流价值观引领社会生活的某种无序和无力。以“立德树人”引领师生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对各种主张进行价值纠偏和和导向作用。

同时,随着学校以及社会里道德滑坡现象的不断出现,人们对学校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不断产生怀疑和动摇,把教育的全部责任和骂声都指向了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教师对自身能力和信念的怀疑,造成了对思想政治课作用的怀疑。因此,在新形势下,全面了解“立德树人”的理论来源和教育意义,深入把握 “立德树人”的理论根据和现实指导,将“立德树人”作为高校德育工作的根本任务,这将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判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说“立德树人”是引领师生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是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重新认识。

(三)内容引导

目前,我国高校德育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 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但是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以及学生需求的增加,高校德育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也日益增多,急切需要对自己方式方法及内容进行更新和改变。怎样使德育的内容既继承传统教育内容,又能结合当前最前沿的形势政策,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而当前高校德育的内容正处于旧的体系尚未打破,新的体系尚未完全确立的一个特殊时期。在德育内容的选择上容易出现偏离框架或者冗杂无效的现象,不但没有达到教育的效果,反而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在教育过程当中,就需要我们的老师沿着正确的方向,有效选取内容,以保证德育的实效性。因此用“立德树人”引领高校德育内容更新,是高校德育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时代的必然要求。“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为高校德育内容的调整更新指明了方向。

三、高校德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的路径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曾倡导“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正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所以高校德育建设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导向,就现阶段来说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导,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换句话说也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全方位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引导大学生们坚定对共产主义的信仰,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自己的理想相结合,进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物化于境。例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可以通过感恩节、女生节、科技节、各类球赛等实体活动进行家庭美德的熏陶,也可以在校园中开展“三八――健康女性?幸福中国读书征文活动”、“中国家庭文化艺术节暨‘好家风好家训主题宣传展示活动”、“六型特色班集体评选活动”、“最和谐宿舍评选”、“励志创业回馈社会十大杰出企业家”评选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征文比赛”等。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搭建大学生实践平台

高校德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但要体现在理论上,更要体现在实践上。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要着力搭建大学生的实践平台。从学校的角度来说,需要从三个方面来努力。首先,充分利用学校团组织,为学生搭建爱心感恩的平台。通过学校团委,在学校里开展“学习宪法、尊法守法”、 “争做向上向善好青年、争做文明守法好网民”、“节俭养德”、“我和我的爷爷奶奶敬老文化”、“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知书达礼孝敬诚俭”等主题活动,同时在大学生中开展“学雷锋”、“美化环境喜迎新年”、“寻找云岭最美志愿者”、“志愿敬老行・关爱传真情”、“三关爱”等志愿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不断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其次、通过学校招就处、学生处的等部门,为学生搭建志愿服务平台。通过招就处等部门,开展“青年创业服务”、“生涯规划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业计划大赛、就业模拟大赛”、“志愿服务月”、“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挂职锻炼”、“大学生创业就业大赛”等活动,引导学生设计目标和计划,培养就业创业和服务意识。最后,充分利用学校的其他各种资源和渠道,开展多形式的活动和讲座,为学生搭建素质拓展平台。开展“安全知识进校园我为孩子捐本书爱心图书捐赠倡议活动”、 “三八节国际劳动妇女节周年纪念活动” 、“文化体育活动周健康知识讲座”、“《女干部公众形象设计与塑造》知识讲座”、“《永远的焦裕禄》电影观看”、“全国基层团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展示”等系列活动,对学生的其他品德和素质进行拓展训练。通过三个平台,让学生有充分的实践机会,对学生的品德进行全方位的培养。

(三)以新课程改革目标为指导,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主渠道作用

思想政治课是学生思想教育的主渠道,承担着最主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全球化、信息化、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一方面丰富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怎样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现代教学手段,化弊为利。是现在思想政治课面临的重大问题。因此为了提高实效性,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的任务,思想政治课必须以新课程改革目标为指导,充分发挥主渠道的作用。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一是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实施“参与式”、“探究式”教学,即通过师生角色互换、专题讨论、案例教学,组织课件大赛、辩论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位同学都参与调研,都参与讨论,都来制作课件,都来参与教学。在教学中,达到自我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理论素质的目的。二是尝试教学内容和考试方法的改革。充分挖掘地方的特色教育资源,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实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同时还要改革考试方法,以新课程改革目标为指导,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将客观题放在网上,让学生随机考试。主观题采取开卷、笔试、口试、调研和讨论等相结合方法进行。将传统纸质闭卷考试方法与现代网络开卷考试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好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三是思想政治课教师转变意识和角色,在认真备课上课的前提下,还应该有意识地不断充实自己,以跟上时代的节奏,同时在教学中还应该转变满堂灌的角色,主动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当中,自主探究学习。

“立德树人”既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一项与时俱进的艰巨任务。高校师生须科学理解“立德树人”的内涵与作用,努力开展多种途径和形式的活动,转变思想政治课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为立德树人在高校的实现搭建宽阔的平台,进而推动高校德育的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局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203.

[2].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5.

[3].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6.

[4]胡乔木,周瑞云.试论立德树人视野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当代继续教育.2015(01):76-79.

上一篇: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沟通技巧刍议 下一篇:幼儿园科学膳食管理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