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评价,让语文课渐进渐美

时间:2022-03-11 07:42:55

巧用评价,让语文课渐进渐美

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除了要遵循一般的教学艺术外,更应该注重语言的艺术。语文教学中,课堂评价语的巧妙应用便是语文教师语言运用艺术的重要体现。

一、巧用激励性评价,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课进行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进行适时的语言激励,运用简短的几句激励性评语,能够表扬学生于无痕之间,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七律・长征》一课,由长征精神引出课题并指导读题后,对学生的朗读给予评价:“整齐、洪亮的朗读声,让人感受到大家向红军战士学习的决心。如果用红军长征的精神去学习本诗,学习的困难会迎刃而解的。”这样的激励,让孩子保持浓厚的兴趣,与老师一同解词析句,课堂效率得以提高,学生理解得更深入透彻。这是课前运用激励性评语。

教学《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引导孩子思考“还能用哪些成语来准确形象地形容德国街头的美景”。当听到“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争奇斗艳……”回答时,老师适时点评:“同学们的语言积累太丰富了,简直可以和语言大师相媲美了。”孩子在老师的激励下,更认真地投入到新段落的学习,更积极地思维。这是课中运用激励性评价。

讲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结课之时,老师对一节课的学习进行评价:“课堂上,学到中国人被列强欺侮,大家义愤填膺;听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大家热血沸腾。你们是在用心学课文,用情学语文。这样的学习才更深入,相信以后每一课的学习,大家都能融入自己的深情。”孩子们被这样的评价激励,会更加投入地参与学习。这是课后运用激励性评语。

其实,结合课堂教学实际,鼓励孩子探究时、引导孩子质疑时、帮助孩子解疑前,激励性评语都可以派上用场,老师应在日常教学中去体会激励性原则的优势,将激励融入课堂评价语中,使两者巧妙结合,共同发挥作用。

二、巧用提示性评价,启迪学生思维

提示性评价语的运用,能准确地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孩子们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对课堂各环节的紧密衔接起到促进作用。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桥》这篇课文在表达上很有特色,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特色是本文教学的重难点。学生有感情朗读描写洪水的语句后,告诉他们:“听了大家的朗读,我们似乎来到了洪水现场,感受到洪水的汹涌和人们的恐慌。这是因为大家读得富有感情,更是因为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再用心品读语句,你能发现作者怎样的语言特点呢?”老师的引导,让孩子们不难发现作者运用拟人、比喻手法表现洪水特点,运用短句来烘托紧张气氛的写法。学习到文末,孩子们了解到年轻人与老支书的父子关系,大家谈了体会后,老师评价:“你理解了文中人物的思想,也走进了作者的心灵,现在应该明白作者这样安排情节的用意了吧?”有了这样的提示,孩子体会到设置悬念让人产生的强烈思想冲击,内心对文章语言的精妙暗暗佩服。

要使提示性的评价语在帮助学生打开思路、解决问题方面发挥出更大的作用,老师就需要备课时准确把握学情、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用心进行课堂预设,把提示性评语用得恰到好处。

三、巧用判断性评价,教学准确知识

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不可能尽善尽美,因而老师在孩子回答问题不准确、参与活动有漏洞、讨论汇报不完美或出现其他问题时,就应当给予判断性的评价。这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良好的习惯、学会准确的知识是相当重要的。但怎样给学生一句准确的评语,又不挫伤孩子的积极性、自尊心,就值得认真研究。

一位一年级老师请孩子朗读古诗《一去二三里》,老师评价:“‘亭’和‘楼’的区别这么明显,你都没有分清楚,下次读书前要认真看。”看似老师的评语是在提醒孩子读书要认真、仔细,是帮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但这个孩子在后半节课里,始终不敢发言了。孩子自信心、积极性受到的损伤已经掩盖了评价语产生的作用了。

而另一位教学《桂林山水》的老师,听到孩子将“危峰兀立”的“兀”,错读成“元”。他对孩子说:“你观察到这两个字是形近字,想用字形的联系来了解读音的想法不错。但汉字的形近不代表音近,快查查这个字到底读什么。”学生查出读音并读准确后,老师告诉他:“查字典查得又快又准,以后的预习效率会很高的。”学生当即表示要在预习上下功夫。

可见,运用判断性评价,也要讲究语言的艺术,孩子乐于接受的评价语才是上等的评价语。

四、巧用互评式评价,鼓励互学并进

学生是课堂真正的主人,在课堂上教学生学会对他人进行评价,既是帮他们深入领会知识、运用知识的有效途径,又是发展学生语言,教孩子学习交际的重要方式。优秀的语文教师,不仅能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在课堂上与同学进行相互评价的习惯,而且能循序渐进地指导孩子敢于评价、积极评价、用语准确地评价,甚至达到精彩评价的效果。孩子在课堂上与同学互评的过程中,发现他人的优点,给予准确的评价与赞赏,找到学习模仿的榜样;指出他人的缺点,提出修改的建议和意见,帮助同学与自己共同提高。可见,互评的过程,还能帮助孩子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我们何乐而不为?

五、巧用自评式评价,引导主动反思

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自我反思对自身的进步能起到关键作用。发现自身优势与不足,能帮助自己找到努力前行的方向。语文课堂上,如果能逐步教孩子运用语言对自己的课堂学习进行评价,继而形成语文课的习惯,那孩子们将会受益匪浅。当孩子自学字词后,评一评自己运用了哪些自学方法,还有哪些字词没有完全理解;当孩子参与实践后,评一评自己在集体学习中发挥的作用如何,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当孩子回答问题后,评一评自己思考问题的方法是否巧妙,回答问题的语言是否精练准确;当孩子品词析句后,评一评自己的认识是否深刻,理解是否到位,这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一定是深远的。长期这样的引导,既能提高孩子语言表达的能力,提升语文成绩,对学生思维四关,甚至为人处世及正确人生观的形成也会产生相应的影响。

语文课上,课堂评价语的合理运用不仅能起到巧妙衔接教学环节、实现师生有效沟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而且能够成为学生学习语言应用的重要范例。因而,语文老师在备课过程中,应关注评价语的设计,在日常教学中,应修炼评价语的运用,巧用评价,让语文课渐进渐美。

参考文献:

叶应松.论语文课堂评价语言[J].中国农村教育,2011(9).

上一篇:“教学做合一”思想在建筑测量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刍议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