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时间:2022-03-11 05:28:03

刍议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摘要:“学校教育,德育为先”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共识,它要求每一个教师都成为德育工作者,要求每一个学科都应当从本学科的实际和特点出发,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甚至要渗透于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中。

关键词:信息技术;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18-0153-02

“学校教育,德育为先”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共识,它要求每一个教师成为德育工作者,从本学科的实际和特点出发,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对于信息技术教师来说,只有把德育教育渗透到信息技术课堂中,才能丰富课堂内容,使课堂活起来。下面,笔者就如何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平时的教学中谈谈体会。

一、在课前和课后渗透德育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一定会经常碰到这样尴尬的情形: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们在上课铃声响后5分钟了仍然没有进入上课的状态,课堂乱成一锅粥:老师,我的电脑开不了;老师,我的鼠标不能动了……叫嚷声此起彼伏,教师闻声而去,发现真是这样,移出主机后一看,电源线、鼠标居然不知被哪位“高手”拔下来了。一节课下来,原本打扫得整洁明亮的机房里出现了零食袋、饮料瓶、鞋套等杂物,这些情形的出现也许会使教师很无奈,也许会使教师认为这个班级班风不正。遇到这样的情况,笔者不会只是将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反映给班主任,一推了事,因为这样做只会更加拉远学生和自己之间原本就不是很近的距离。但学生的这些不良习惯对信息技术课堂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为此,教师要抓住契机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在引导上下功夫。笔者的做法是让学生排队进入微机室,按照学号对应机号入座,对电脑的使用做到责任到人,规范教学行为,进入微机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检查机器是否正常,上完课后正常关机,并把板凳安放整齐。要求小组长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表扬做得好的小组和个人,提醒做得差的小组和个人,并将学生们在课堂上好的表现及时反馈到班主任那里,尽量做到报喜不报忧,在肯定和鼓励的氛围中让学生逐渐养成爱护教学设施的良好习惯。

二、在教学设计中渗透德育

教师根据教材,找准德育目标,即有主题,并有计划、有目的、有层次地将德育目标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德育目标也会不知不觉地渗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例如,在教学《修补图像》时,课本中没有现成素材,笔者自选素材,精心设计,选学生所爱,因材施教。如仿制图像时用“中国主战飞机歼十”图像,让学生将一架飞机仿制成多架,形成战斗机群,在这个环节中有意识地渗透国防教育,使学生感受到祖国国防的强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又如,在母亲节来临之际,笔者给学生制定的任务是给母亲“美容”――利用修补工具去掉图像中母亲脸上的黑斑点,还母亲一个漂亮的容颜。由此,让学生体谅父母工作的辛苦,学会感恩,懂得回报父母。同时,也使他们在掌握信息技术的同时,受到热爱祖国,尊敬老师,孝敬父母的情感熏陶,从而提高了思想境界,使情感也更加丰富了。

三、在作品评价中渗透德育

信息技术课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学生实践的机会多,自创作品的机会多,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是一件不容忽视的事情。评价得当既可以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了解学生对新知的掌握程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察能力与语言表达等基本能力。在作品评价中,教师可以看到每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学生的观察表述,了解他们的想法,看到其创新所在。适时、恰到好处的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笔者充分意识到这一重要性,在教学“奇妙的海底世界”时,让学生以海底为主题用金山画王创作一幅图画。评价作品时,出示“评价规则”让学生走出自己的座位,以参观的形式,评出自已满意的作品。同时,要求学生根据“评价规则”(包括参与积极性、作品创作、同学给分)说出自己的想法,对作者及作品进行同时评价。在这里,信息技术与美术进行激烈的碰撞,学生的自我审美意识在一次次的评价中被激起,通过观察不同的作品,学生的欣赏水平也渐渐得到了提高。

在评价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自我认识,树立自信,还有助于及时反思并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但最重要的还是让学生在这个评价的过程中,体验到对美的欣赏。同时,通过评价,学生学会了分析自己的成绩和不足,明确了努力方向。此外,在评价过程中,还应进一步培养学生关心同学,互相帮助的品质,通过与同伴的接触、交流,学会理解他人的个性特点,懂得尊重人。通过体验个人与群体的互动关系,懂得他人在群体中发展方面的重要性,体验互相关怀,并对他人的帮助心存感激。

四、在小组合作中渗透德育

知识经济时代是合作取胜、协作竞争的时代。作为一名学生,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学会与人合作,要能组织、协调各种力量。此外,与人合作的精神会产生一种和谐亲密的人际环境,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有时教师布置的任务,学生个人无法完成或者完成的难度太大,就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集思广益,取长补短,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难题,事实证明学生是有这个能力的。有些问题,学生讨论得很热烈,甚至争得面红耳赤,但结果是令人满意的,所以不能低估学生的能力。另外,还可以充分发挥计算机特长生的优势,发动他们帮班内组内同学排除学习障碍,让他们以“小老师的角色”带动“后进生”, 指导其他学生形成具体信息技术知识与能力,通过互相协作,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通过教学实践,笔者感受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很有必要,这种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是其它德育方法无法代替的。因此,做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要提高德育渗透的自觉性,把握德育渗透的可行性,注重德育渗透的反复性。笔者坚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就犹如“春雨润物细无声”,在学生纯洁无瑕的心田里,播种下美好的种子,必能开出绚丽的花朵。

参考文献:

[1]张颖.信息科技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2).

[2]田乐.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教育[J].中国电化教育,2012,(2).

[3]李爱娟.中小学德育与信息技术整合初探[J].教学与管理,2006,(36).

上一篇:幼儿结构游戏指导初探 下一篇:猫咪的“多事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