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景华委员:科学开发解“用水之渴”

时间:2022-03-11 04:52:41

张景华委员:科学开发解“用水之渴”

背景:全面实施水资源保障百亿工程

近年来,浙江全面实施水资源保障百亿工程,目前,全省乡镇以上主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718个,服务人口4071.21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的78.9%。从水源地类型看,浙江主要以河流型和湖库型为主,其中河流型水源地285个,服务人口1432.43万人,实际取水量17.03亿吨/年;湖库型水源地414个,服务人口2615.15万人,实际取水量24.69亿吨/年。718个水源地中,现有水源地661个,备用水源地41个,规划水源地16个,全省11个设区市大多建成了备用水源或实现了双水源供水。668个水源地已划分保护区,542个水源地已设置规范保护区标志,其中湖库型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和规范标志设置比例相对较高。2012年底,全省累计创建合格、规范饮用水源保护区540个,受益人口达3400多万。

问题:部分地区饮用水资源紧缺

张景华委员在联组发言中说,虽然浙江饮用水水源地规划和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供水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尤其是饮用水资源紧缺在部分地区还很突出。例如丽水、衢州等山区工程型缺水,舟山、玉环、洞头等海岛地区资源型缺水,嘉兴、湖州等杭嘉湖平原地区水质型缺水,嘉兴全市现有饮用水水源地无一达标。

饮用水源地建设保护还面临较大阻力。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往往会面临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保护区建设难以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执行,特别是一级保护区隔离设施建设没有推行,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备用水源地规划建设还不够重视。部分县(市)尚未规划备用水源地,乡镇基本没有备用水源,全省718个乡镇以上主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中备用水源仅有41个。

建议:科学规划调配水资源

张景华委员建议,要科学开发利用水资源,保障群众安全饮水需求。一是积极规划优质水源地,逐步推进供水水源由河道向湖库转变。特别是要及时调整发电、防洪、灌溉作用已弱化的水库功能为饮用水源地,开展优质水资源保护。二是科学调配饮用水资源。加大水资源跨区域调度力度,尽快解决杭嘉湖平原“水质型”缺水地区的饮水问题等。三是战略布局饮用水源地。把浙北千岛湖、浙南滩坑水库等体量大、水质好的水库作为重要的战略性水源地高标准严要求地保护好。

同时要严格建设保护水源地,防控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一是优先保护优质水源地。切实改变“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模式,建设一批水质良好的水源地。二是重点抓好一级水源保护区建设。严格按照规范划分水源保护区,通过建设围栏或围网物理隔离和建设防护林生物隔离等两种形式,实行封闭式管理。

张景华委员还建议,从公共安全的角度,高度重视应急备用水源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市、县、重点乡镇的备用水源地建设保护及时纳入地方政府重点建设工程和财政优先保障项目,尽快启动建设。

上一篇:创新驱动 转型升级 下一篇:透视浙江经济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