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通货膨胀下的企业财务管理策略

时间:2022-03-10 04:27:35

刍议通货膨胀下的企业财务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随着通货膨胀的势头不断上升,企业要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增强抗风险能力,势必要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本文通过深入分析与借鉴西方的应对经验,就企业应对通货膨胀的财务管理策略,从财务管理的各方面提出了不同的策略。

关键词:财务管理 通货膨胀 策略 货币购买力

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看,适度的通货膨胀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剂,其好处在于有利于提高就业率、通过供需平衡的调节合理配置社会资源等;当然恶性的通货膨胀会带来灾难性的影响,世界各国历史上都不乏这样的例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货币流动过剩,实际上是一次财富的再分配,在通胀风险加剧之时,若应对得当,在物价企稳后,不仅资产不缩水,反而能为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其实,在一般的通货膨胀条件(价格增长在20%)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和生存手段与正常状态时没有质的区别。通货膨胀会为企业创造一些投机的机会,某些企业抓住这些机会可能会改变企业在竞争中的地位。而在价格增长超过20%的通货膨胀条件下,企业的所有经营目的可能是生存,而这个时候的经营一定是趋于保守的。在当前的通货膨胀环境下,企业能否在资本运营、筹资、投资和风险控制等方面有所作为,对企业的生存发展能力至关重要,对于企业长期成长能力更是一份考验。 下文从通货膨胀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开始论述,企业如何化解通货膨胀的压力。

通货膨胀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企业资金需求不断膨胀

通货膨胀对企业最明显的影响是使企业资金占用量不断增加,资金需求迅速膨胀。这是因为:由于物价的上涨,是同等数量的存货占用更多的资金;在通货膨胀时,企业为了减少原材料涨价所受的损失,或想在囤积中获得利益,于是提前进货,超额储备,资金需要量增加势在难免;在通货膨胀期间,资金供求矛盾比较尖锐,企业间相互拖欠货款的现象比较严重,应收帐款的增加,也是引起资金需求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严重的通货膨胀时期,会计上如果按历史成本原则进行核算,就会造成成本虚低,利润虚增,资金补偿不足,企业要想维持简单再生产的正常进行,必须追加资金。

(二)资金供给持续性短缺

通货膨胀时,企业的资金需求迅速膨胀,然而,企业的资金来源却受多方限制,以致于资金的供给量持续性短缺。因为:政府为了控制通货膨胀而抽紧银根,这必然减少货币资金的供给量;物价快速上涨,容易引起利息率飞涨,从而使各种有价证券如股票、债券等价格暴跌,并把许多财务状况薄弱的公司挤出资金市场,这就增加了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筹资的难度;在物价不断上涨时,企业的经营风险加大,银行贷款的风险也随之上升,这迫使银行在选择贷款对象时更加小心谨慎,对财务状况较差的公司往往拒绝贷款,即使是财务状况较好的企业,贷款的条件也更加苛刻了。

(三)货币性资金不断贬值

这里货币性资金主要指货币性资产。货币性资金的数量不随物价变动而升降,但他们所实际代表的商品或劳物的数量,却直接的随物价的升降而上下波动。在物价上涨时,币值下降,付出同样多的货币,只能获得较少量的商品或劳物,因而,此时持有货币性资产,必然丧失一部分购买力,而遭受可以按一般物价水准来计量的货币购买力损失。

(四)实物性资金的相对升值

实物性资金主要指各种实物资产,如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固定资产等。在物价变动时,实物性资产的货币额不是固定不变的,一般都随物价水平的上涨而上涨,随物价水平的下降而下降。因此,在通货膨胀条件下,各种实物资金占用具有在货币计量上不断升值的特性。当然,由于物价上涨对不同资产有不同的影响,各种资产的升值幅度并不完全一致。

(五)资金成本不断提高

通货膨胀是通过利息率变动来影响企业资金成本的。一般来说,物价上涨,利息率也会随之上涨。利息率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即纯利率(Ko),风险报酬(ID)和通货膨胀贴水(IP)。利息率(K)的计算公式为:K=Ko+ID+IP。

实际报酬率是由资金的供求来决定的,如前所述,通货膨胀时资金的供求矛盾比较尖锐,会引起实际报酬率的上升。风险报酬是由不能偿付的风险等来决定的,通货膨胀时企业经营风险加大,所以,要求有更高的风险报酬。通货膨胀贴水是由通货膨胀的程度来决定的,通货膨胀越甚,这部分贴水越高。这就是说,通货膨胀会使构成利息率的三个部分都升高。那么,利息率的上涨也就不可避免了。

企业应付通货膨胀的财务管理策略

(一)项目投资策略

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的分析时,必然要考虑通货膨胀对公司财务的影响。并作出相应决策。西方国家的一些企业主要采取两种处理方法。剔除法:是指在投资方案的现金流量分析过程中将通货膨胀因素从现金流量和资金成本两个方面同时给予剔除的一种方法。只要在现金流量和资金成本中同时将通货膨胀的影响给予剔除,则投资方案现金流量分析仍然能够正确反映投资决策的真实情况。吸纳法:吸纳法是企业在分析投资方案现金流量过程中,将通货膨胀因素同时考虑到现金流量和资金成本中去的一种方法。只要在现金流量和进行折现计算的资金成本中同时吸纳了通货膨胀因素,则此种情况下现金流量分析结果与同时将通货膨胀从上述两个项目中扣除的结果―剔除法的结果是一致的。

应当指出的是,剔除法和吸纳法是两种不甚准确的计算方法。它们的前提是通货膨胀对现金流量和资金成本的影响程度相同。但在实际工作中情况并非如此。一般地,不仅通货膨胀对现金流量和资金成本的影响程度不同,而且通货膨胀对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的影响也不同。另外,通货膨胀对初始投资额也有影响。如果按原始价值计提折旧费,通货膨胀对折旧没有影响。因此,在考虑通货膨胀影响的条件下,投资方案比较准确的净现值计算需要对影响净现值的每一个因素,进行具体分析、调整和处理,从而达到决策最优化。

总之,对长期投资项目进行重新评估,充分考虑通货膨胀对投资资金的影响,设法减少对长期投资项目的建设,因为长期投资项目占用资金大,建设周期长。

(二)筹措资金策略

通货膨胀时,企业资金供求矛盾十分尖锐,因此,合理筹措资金,是通货膨胀期间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发行债券时采用浮动利率。通常,债券的利息在债券的发行年限内保持固定,这对发行债券的企业和投资人都十分方便。但在通货膨胀严重时期,这种固定利息率债券往往会使投资人的实际利息率非常低,甚至是负利息率,因此,在严重的通货膨胀时期,很多人都不愿购买固定利率债券,这极大地限制了企业利用债券筹措资金。为了对付通货膨胀,顺利发行公司债券,西方许多企业发行了浮动利率债券,这种债券的利息率随物价变动而变动,使投资人在严重通货膨胀时不至于因通货膨胀而遭受损失。浮动利率债券在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早期十分走俏,为企业解决了资金危机。另外,通货膨胀时,银行发放长期贷款,往往也用浮动利率,这也是通货膨胀给财务管理带来的一个新变化。利用股票集资时采用高股利政策。高速通货膨胀时,为了保证股东的实际报酬不致降低,必须增加股利的发放,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普通股股票的吸引力,使企业的股票得以顺利发行。因此,在通货膨胀激烈时,企业股利的发放都以较高的速度增长。

改变企业资本结构。通货膨胀时,虽然利息率也在不断提高,但由于有时利率上涨赶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从而造成实际利息率下降,个别年份甚至成为负利息率。例如,从1976―1981年,英国的名义利息率分别为14.4%、12.7%、13.5%、13.0%和15.3%,而实际利息率则分别是

-0.2%、-1.3%、-1.0%、1.4%、-5.0%。这时若采用借款方式筹措资金,则对企业十分有利。所以,在通货膨胀率比较高时,西方企业都改变了传统的资本结构,增加了负债资金的比例。

(三)证券投资策略

通货膨胀期间,无论是进行证券投资还是直接投资,都必须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在通货膨胀条件下进行证券投资,要避免投资于那些有固定收益的证券,而应投资于变动收益证券,普通股股票,浮动利率债券则属于比较好的投资对象。

(四)营运资本管理策略

通货膨胀会使资金成本升高,要求企业在合理筹措资金的同时,必须加强对资金的管理,以便提高营运资本的使用效果。

1.对货币性资产管理采用净债务人法。近年来,西方许多企业财务经理都认为,当出现严重通货膨胀时,只要企业保持净债务人地位,就可从中获益。这是因为,通货膨胀时,持有货币性资产因购买力下降而遭受损失,持有货币性负债则因购买力下降而获得利益。企业保持净债务人地位,即货币性资产小于货币性负债时,企业从货币性负债上获得的货币购买力收益,超过了货币性资产因购买力下降而遭受的损失,势必会发生购买力净收益。因此,只要企业维持净货币债务人的地位,往往有利可图。

2.对实物性资产管理采用超额储备法。实物资产主要包括原材料和产成品等存货。物价稳定时期采用经济批量模型,但在通货膨胀时,这一模型就不适用了。这是因为,在通货膨胀时,存货具有随通货膨胀升值的特性,这部分升值可以部分抵销存货的储存成本。

设:g-原材料单价;i-材料的价格上涨率;r-单位储存成本上涨率;K-批量定货成本上涨率。

则:T=Q/2[C(1+r)-gi]+A/Q*P(1+K)

经推导得:Q=[2AP(1+K)/C(1+r)-gi]1/2

如假设某企业对甲材料年需要量为6000件,每件单价为3元,每次订货成本为112.5元,每件材料的年储存成本为0.6元,在没有通货膨胀时,经济批量为:Q=[(2*6000*112.5)/0.6]1/2=1500(件);现假设通货膨胀率为10%,原材料储存成本、订货成本和材料单价将以相同速度上涨,那么,此时的经济批量为:Q={[2*6000* 112.5*(1+10%)]/[0.6*(1+10%)-3*10%]}1/2=2031(件)。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通货膨胀时,应冲破传统的经济批量模型,建立适合通货膨胀时期的新模型,加大订购批量,超额储备,以便在存货的涨价中获得好处。

(五)企业应抓住机会进行购并重组

因为通货膨胀时期,必然会有一些企业因为资金短缺或者无法适应市场竞争状况而面临倒闭的局面,对于一些优秀企业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购并和重组的机遇。有一些企业,正常时期可能根本无法进行的购并,在这一时期就成为可能。或者有些在正常时期进行购并需要付出较大的成本,而在通货膨胀时期的购并过程中,购并的成本相对要低得多。但是在通货膨胀时期购并,前提是自身的经营比较健康,有可用于购并的资金。

(六)企业通过提高自身管理水平节约内部成本

企业的成本主要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不可控制的外部成本,包括企业购买支出、税收、国家各种政策以及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的影响所形成的成本;二是可以控制的内部成本,包括各种费用支出以及投入资源没有达到合理配置而造成的成本。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低成本优势正在逐渐丧失,高成本时代已经来临。企业应当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降低内部成本。在外部成本逐渐升高的现实下,为了保持竞争优势,企业的管理必须日趋科学化,尽可能地降低内部成本:企业要明确管理的目的是要优化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比例和投入方式,最终做到最佳利用资源的同时最小化成本。在具体的企业运营过程中,可以借鉴西方相对成熟的企业管理模式。通过在企业内部设置人力资源部门,充分调动人力资本的才能,尽可能地做到人尽其用。这是目前被国内企业所忽视但又异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毕竟人力资本才是企业中起着决定作用的要素。

参考文献:

1.张雪英.通货膨胀下的财务管理[J].财会月刊,1990(2)

2.周首华.当代西方财务管理[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3.谷继建.通货膨胀现状及其对投资影响探究.特区经济,2008(1)

4.罗承熙.关于战后美国物价上涨问题[J].世界经济,1980(2)

5.宏宸.企业五大策略巧对通货膨胀[N].金融界,2007-09-14

6.王文钧.企业如何化解通货膨胀压力[N].民营经济报,2007

上一篇: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城市工业经济效益评价 下一篇:基于流程的组织结构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