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职业生活的职业文化培育问题探析

时间:2022-03-10 03:31:27

指向职业生活的职业文化培育问题探析

“生活”很普通,因为它与每一个人的日常活动相伴相联;“生活”又很微妙,因为人们的信仰、价值、态度及环境条件的差异造就了千姿百态的生活场景。职业生活是人们进行社会活动的主要领域,它被深深烙上了职业文化的印记。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职业人,处在职业生活中的职业人不仅要有专业知识、技术技能,而且要具备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价值观等的职业文化素质,这是他们社会生存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的基本标志。职业文化培育要以现实社会和企业的需要以及个体的发展路线为座标,注重培育学生的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职业理想和职业价值观,帮助学生适应各种职业生活形态,在追求理想的职业生活状态中实现自我。

一、蕴涵于职业生活中的职业文化指向

美国现代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杜威认为,个体和种族的习惯、制度和信仰,成功和失败、休闲和工作的全部经验,都是对“生活”这一术语的注释和反映。德国哲学家胡塞尔相对于科学世界,提出了生活世界的概念,他提出:生活世界是日常的和经验的,也是现实直观并触手可及的;按照生活方式的差异生活世界可以划分为日常生活世界、职业生活世界和科学生活世界等三个类型,职业生活世界是指人因其所从事职业的独特生活方式而形成的世界,是人职业活动的全部场域。人不同的职业兴趣会造成人们的视野不同,人们各自的职业活动的地平圈是人们各自特殊的生活世界。[1]所以,人们的职业生活蕴涵着深刻的文化指向性。职业文化是人们在长期职业活动中逐步形成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以及相应的习惯、气质、礼仪与风气。它的核心内容是对职业使命、职业荣誉感、职业心理、职业规范以及职业礼仪的自觉体认和自愿遵从[2]。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职业人,也就是要为职业人创造属于自己的职业生活世界,一个涵盖职业学习生活和未来职业生活所有场域的现实世界,是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经历等物质要素与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理想、职业价值观等精神要素在职业人生活中的融合和体现。“职业教育不同于职业培训,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技术精湛的劳动者,更要培养具有当代社会文化底蕴的人。因此,职业教育课程必须包含把劳动者培养成国际的人、社会的人、组织的人所需的文化取向及核心价值。”[3]职业活动只是个体人生生涯的一部分,职业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世界、科学生活世界共同构成人们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学生步入社会,需要面对的绝非只有职业生活这一个圈子,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应该既熟练掌握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具备“职业人”所需要的适应工作岗位的知识与能力;又兼备职业文化素质和适应社会生活所需要的思维能力,善于通过主动适应、积极参与并努力改造社会生活,从而在社会生活中成功获得生存、发展并实现自我价值的机遇,是“职业人”与“社会人”的和谐统一。

二、高职院校职业文化的培育必须指向职业生活

一般而言,职业生活是指人们从事对社会承担一定责任、使命、职能的专门业务而进行的活动及其状态。在现代社会中,职业生活在人的社会生活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它是人们人生活动的主战场和安身立命的根本。职业生活状态与个人的经济收入、生活水平、社会地位、事业成就等紧密相联,甚至人的生命质量取决于职业生活的质量。人们在职业活动中运用技术技能,发挥聪明才智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同时,借助职业生活人们架起了沟通自我内心世界和外部社会的桥梁,从而实现了人的精神满足和人生价值追求。正是具体的职业行为和现实的职业活动,让人们习得对生活意义的认知,理解生活的深刻内涵,从而将把职业生活目标的追求泛化乃至升华为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对人生价值的判别。知职业生活的深浅,品职业生活的苦乐,体味职业生活的意义,人们才能明白现实生活的真谛,才能找到担当社会责任的自豪感与幸福感,找到顶天立地做人的尊严。因此,职业生活正逐渐成为现代社会人们重新找回自我的重要途径。

职业生活是职业人所拥有的特定场境,人们只有熟知隐含于职业生活中的文化氛围,尊重职业,才能实现自身价值。为了更好地适应所从事的职业,追求理想的职业生活状态,高职学生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应具备包括职业价值观、职业规范和职业精神等在内的职业文化素质。培育职业文化,赋予职业人的工作以多重意义和价值,将职业从谋生手段升华到精神追求,使人凭借职业生活的平台,实现职业知识技能的展现与内化,从而丰富自身的生活意义和人生价值。职业文化不仅成为职业人的知识源和技术源,也是培养他们的人生价值取向、理想信念、社会责任感和审美情趣的思想源。因此,高职院校职业文化的培育必须指向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活,为他们顺利融入职业生活场境做好、做实铺垫。

三、回归职业生活的职业文化培育路径探析

教育是生活世界的一部分,职业文化学习活动是高职院校学生最具体的、最真实的活动实践。职业文化培育必须回归职业教育的现实生活世界,以学生的生活为培植土壤,以现实职业生活为基础和目标价值取向,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文化素养。

1.关注生活主体,实现职业文化培育的人本回归

以人为本职业文化理念的立足点是关注生命的本来意义和人的终极价值,赋予人的职业以生活意义和现实价值,使人依托职业生活来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在精神升华的进程中激发起人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精神。职业教育不能矮化成传授生存本领的工具教育,而演化成一种承载和创造生存意义的美好生活教育。因此,职业文化首先要培育人格健全、适应社会生活的人,让他们懂得运用自己的职业文化素养在职业活动有所作为、有所创造,通过自己的职业生活去探索、建构自己的人生,实现生命意义的升华,并获得人生的幸福和美满。

要培育指向职业生活的职业文化,首先要实现职业院校学生的主体回归。让学生无条件服从抽象规则,把学生当成“器物”进行无限灌输……这是对学生主体角色的漠视。因此,树立以人为本的职业文化培育理念,就是让学生做自己职业生活世界的主人,从他们自身的现实个性和他们将要从事的职业特点出发,尊重他们的兴趣、需要、自由和价值观,让学生以开放的生活胸怀关注自己现实和未来的整体生活,融校园生活、职业生活及社会生活于一体,通过自己的认识和思考独立自主地作出判断和决策。学校和老师通过专业学习、职业指导、实习实训等途径让学生深刻认识职业特点,理解职业意义,明晰职业素质要求,自觉、自主地形成植根于职业生活的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观、职业发展观等,从而让他们在思想、情感上把自己的人生与职业生活扭结在一起,以主体的角色追求和谐职业、美好人生。

指向职业生活的职业文化培育问题探析

2.聚焦现实生活,把握职业文化培育的前进方向

陶行知先生说:“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 职业文化的清泉活水源自日常、现实的生活,深深根植于职业生活世界的沃土,才有可供不断汲取的营养源,才会有真正贴近生活实际、贴近学生需求的职业文化培育体系。职业文化实质上也是一种职业生活观,其中隐含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内容就是人们对于自己从事的职业生活的总结和升华。所以,培育职业文化首先应该在现实生活中进行,围绕职业人的真实生活而展开。

坚持面向学生的职业生活,就是要把职业文化培育的焦点真正转向学生当下的日常生活,遵循职业生活世界的逻辑规律来重新设计、组织职业文化的内容、方法及呈现方式,避免与学生的职业生活相脱节;遵循生活化的逻辑路线,从学生个体的生存、安全、自尊、发展、享受等各种生活需求层次出发,全方位关注学生个体的职业价值理念、职业发展动力、职业生涯规划等文化要素,启迪他们理解职业文化的深刻意义,明晰职业文化在他们的职业发展生涯和未来生活中的作用。在学生生活的每一场所都灌注、渗透职业文化,让他们有能力把握职业生活,敢于为实现人生理想而超越现实生活,创造未来美好生活。例如,学生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观的教育,不能为了单纯追求崇高的境界而过于完美化、理想化、空洞化,可以立足职业教育突出职业性和生活性,在教学安排上适当增加职业礼仪、职业规范、职场交往等内容,提升他们的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处事行为能力、知识再学习能力,突出培养他们的规范、协作、敬业、诚信等精神素养,以增强其在社会生活和职业活动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要重视对学生职业生活能力的培养与锻炼,在他们的校园日常生活中嵌入职业文化的元素,如:评奖评优中的规则意识,集体活动中的协作意识,宿舍生活中的包容意识,体育运动中的竞争意识……有了把握职业生活世界的愿望,内心才会萌发学习职业文化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3.体验职场生活,创造职业文化培育的载体样式

文化培育的最好方式就是生活体验,即在体验中认识、感悟以形成每个人独有的态度和情感。因此,职业文化的培育过程应该让学生更多地与真实的职业生活接触,与具体的职业场景接触。当置身于真实的职场生活场景中,学生作为职业主体的知、情、意、行将获得整体性发展,经由真实体验获得的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价值观和职业行为规范等等,亦将成为职业文化培育的源动力。

专业课程学习不是简单的“基本知识+操作技能”学习,其中也蕴含着方法能力、思维能力、社会生活能力等生活文化素质的因子,专业课程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要力图培养“个体在职业工作、社会和私人情境中科学的思维、对个人和社会负责任行事的热情与能力”。[4]当前不少高职院校都在探索推行工学结合、产学结合、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以学校课堂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被彻底改变,学生学习的场所空间延伸到了企业的车间、实验室、实训基地等,学生穿越了传统的校园文化生活,感受来自真实职场的文化氛围和企业精神,浓烈的职场生活色彩让他们体验了职业文化生活之真、之美。在专业实习实训中合理设计职业生活场景,融入爱国、敬业、诚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场景中体悟职业道德、职业情感、职业理想,体悟社会生活的主流价值观。在持续的仿真职业文化氛围下,让学生直接接触企业工作环境、设备环境、产品环境、管理环境、人文环境及生活环境,感知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生活和行业的文化特点,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对职业岗位和环境的认同、职业习惯和态度的养成、职业规范和纪律的接受,乃至职业理想和价值观的确立,从而激发学生学好职业技能、培养正确职业规范和养成良好职业道德的内驱力。

4.驻足校园生活,厚积职业文化培育的肥沃土壤

职业生涯不是人生的全部,职业生活仅仅是人社会生活的冰山一角,但社会生活过程是人的职业生活过程亦即工作过程的延伸与拓展,高职学生由“校园人”到“社会人”的华丽转型过程,是一个专业技能与社会生活素质累积、重组、铺接的过程。源自职业生活的职业文化素养无疑是学生生活能力、社会知识及其他综合素质的伸展基础和重要依托,是顺利实现转型过程的重要保证。社会生活过程是复杂的,社会生活内容是丰富的,大学校园是社会的微缩,校园生活多姿多彩,蕴含职业文化元素的资源也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为学生们走向职场、踏入社会提供了丰富的营养胚。

高职校园生活处处呈现出职业文化的特色,通过耳濡目染、体验浸淫,能让学生在丰富的生活资源中涵养职业文化。如:在学校环境建设中融入职业元素,张贴卓越技术人才的肖像、名人名言,以专人名人或者知名企业命名校园道路、建筑物等;在学校的教学和管理活动中凸显服务文化与服务理念,让学生体会职业道德的核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和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创办创业孵化园、创业体验街等,在校园中营造浓厚的职业氛围;利用学生专业社团举办职业文化专题讲座、专业文化作品展示、职业技能大赛、职业生涯设计规划等各种活动,弘扬先进的职业文化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态度。

四、结语

生活是教育的源泉,职业文化的培育唯有紧紧围绕职业生活实际、指向职业生活内容、反映职业生活特点、丰富职业生活体验,才能为学生成就精彩职业人生、创造美好生活奠定厚实基础。

[课题项目:本文系广东职业技术学院一般科研课题项目“工匠精神视阈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文化素质的培育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负责人:钟奇新,项目编号:广东职业技术学院K201605)]

参考文献:

[1]张庆熊.“生活世界的本体论”与“实践的一元论”[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 3) :108-109.

[2]汪长礼,李奇亮.从人文精神与职业文化相结合的角度谈高职校园文化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1(9):41.

[3]马斌,.基于课程开发的职教文化建设[J].教育与职业,2008(35):122-123.

[4]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5]何文明.职业教育应成为 工匠精神培育的摇篮[J].江K教育,2016(05)30-31.

上一篇:中职校内实训如何与汽修企业实际接轨 下一篇:形成性评价对中职英语学困生影响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