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风雨老药铺

时间:2022-03-10 09:04:20

在中国神秘而辽阔的土地上,生长着无数有治病保健功效的药材。古代的医生就是利用这得天独厚的条件,为百姓治病疗疾的。一开始,他们行医多居无定所,每到一地,多是自己采药、制药、备药,医药不分。后来,随着游医的定居,药铺便应运而生了。

(图20北京中医药大学博物馆内复原的民国时期老药铺全景、图21北京中医药大学博物馆内复原的民国时期老药铺侧景)

北宋《清明上河图》中的药铺

最早的药铺是以看病为主,售药为辅;随着经济的发展,商品的流通,逐渐改变为以制药、售药为主,并在店内设有坐堂医生,医药开始分离,药铺的雏形就基本形成了。

宋代的药店已经非常发达了,汴梁(今开封)和临安(今杭州)的大街上都布满了大大小小的中药铺。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巨幅长卷绢本《清明上河图》中有多处涉猎于此,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其中所绘的药铺诊所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北宋的医学成就。(图1河南开封清明上河苑)

《清明上河图》中尤以一处药堂最为醒目,这就是中间上书的“赵太丞家”,此店堂门前立着高大的市招:“治酒所伤真方集香丸”、“大理中丸医肠胃冷”。由此可知,赵太丞家是专门诊治酒食所伤之脾胃病和专营此类药物的专科诊所。这反映了宋代京城医业分科已十分精细。匾牌著有“本堂法制应症煎剂”,以便招揽“顾客”。隔壁房内,买药人牵着一头驮药的驴子正要离去。还可以看到,买药处以柜台把买药人和卖药人隔开,与现代的中药店堂柜台形式非常接近。

百年老店相继创于明清

然而,宋代的药铺虽多,但能够延续下来的几乎一家也没有。现代的百年老店,全是明清以后相继创业的,虽然经历了百年风雨,至今仍驰誉中外,置身于街市。“鹤年堂”、“同仁堂”、“胡庆余堂”、“陈李济”、“雷允上”……那一方方悬挂在门楣上的扁额,蕴含着太多令人遐思不已的隐秘。溯本追源,这些老药店之所以久盛不衰,是有他们各自的经营诀窍和产品特色的。

鹤年堂

(图2鹤年堂-库房、图3鹤年堂门面、图4鹤年堂-工作间、图5鹤年堂药目)

翻开清乾隆23年(1758年)版本的《鹤年堂药目》,序言中写着这样一句话:“医不三世,不服其药”。位于宣武门外菜市口的鹤年堂创始于1405年(明朝永乐三年),是一家有着近六百年历史的老字号药店……然而,历史的尘埃一度湮没了“鹤年堂”这块曾经辉煌过的金字招牌。

据史料记载,鹤年堂的创始人丁鹤年(1335-1424),字永庚,号友鹤山人。回族,武昌人。丁鹤年博学广闻,精通诗律,是元末明初很有影响的诗人,有《丁鹤年集》传世。他更精通回、汉医学。元末明初,为逃避“反色目人(主要是回回人)”运动,丁鹤年浪迹江湖,穷困潦倒,以教书、卖药行医为生。明永乐三年(1405年),他来到回族人集居的北京牛街地区,在阿訇和当地回民朋友的帮助下,在牛街地区的繁华地段菜市口开办了鹤年堂药铺。

此药铺开办之初,不仅以行医看病为善事,而且对中药的炮制工艺秉承传统,精艺求精,尤以汤剂饮片最为有名,曾有“要吃丸散膏丹,请到同仁堂;要吃汤剂饮片,请到鹤年堂”的说法。其饮片剂选料考究,制作精细,其饮片加工的工艺水平在中药界有口皆碑。

鹤年堂当年分为前店后厂,设有经理、账房、门市部、斗房(饮片拣选车间)、丸药房(丸散膏丹制作车间)、刀房(饮片切制车间)、鹿围(养鹿场)、电碾房、印刷房。

1929年初,鹤年堂设第一支店,位于东安市场西门内;1935年8月,设第二分店,位于西单百货商场西门对面;1936年4月,设第三分店,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鼓楼前(1951年停业)。

北京解放后,鹤年堂实行公私合营。期间,鹤年堂曾改名为人民药店和菜市口药店,后,又恢复老字号。

鹤年堂是京城众多的中华老字号之一。历经世纪沧桑,使鹤年堂在经营上创出了自己独到的特点,即中药饮片炮制方法精良。每年春秋两季,鹤年堂都派有经验的药师赴河北省祁州(河北安国)采购名贵药材;其次还由天津、上海两地进货,一般药品则由北京各大药行货栈供应。他们采购地道药材,选其良者,拒用伪品,遵古炮制。所制药片整洁,质地精细,疗效甚高,其声誉传遍京城。这个凝聚着丰厚的中医药文化的老字号企业,于2002年9月28日,以崭新的面貌重现在菜市口闹市区。2002年,鹤年堂与近年来在中国医药领域迅速成长起来的中信医药实业公司进行资产、资源重组,建立了北京鹤年堂医药有限责任公司,给百年老店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同仁堂

(图6同仁堂仿单木刻印版、图7同仁堂仿单木刻印版拓片、图8同仁堂药目、图11北京同仁堂澳门药店、图12北京同仁堂伦敦分店)

在北京的药店中,同仁堂可算是名声最高的了,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它的创建人乐家第四代乐尊育先生的前几代人,都是走街串巷的行医卖药人,俗你“游方郎中”。几代人的游医经历,使乐家收集到大量的民间验方,并在反复的实践中不断改进,使验方中药物的配合更加协调,疗效更为突出。

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乐尊育在前门外打磨厂新路创办了同仁堂药室。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他的儿子乐梧罔,在前门外大栅栏路南,开设了同仁堂药铺。由于这家店的药物质量好,从雍正时起,朝廷给了供应皇室药剂的特权。从此,同仁堂更加兴旺发达了。同仁堂的中成药以用药地道、加工精致而闻名全国。十几年前,同仁堂的库房里发现了150多年前留存的一批成药,大家都以为这批药早已发霉变质了,可是剥开来一看,粒粒香气浓郁,黑里透光,经过鉴定,药力不减,说明该店出品的药物,质量非常过硬。

同仁堂因为资本雄厚,名望高,有很长时期在药市上占着垄断独占的地位。在过去全国最大的药市祁州(今安国县)药王庙上,每年冬春两季开市的时候,都要等候同仁堂的人到后才开市,这是因为同仁堂出价大,买得多。例如大黄,同仁堂会精心挑选其中最磁实的买,带泡的就不要;虎骨、犀角等都要挑最好的才买,下脚货就不要;有的贵重药材如大山参、鹿茸等,就专程到营口药市去采购;麝香由河南杜盛兴专门供应最上等的货色。蜜制药丸所用的蜜也由专门的蜜行供应。可见,在选料与剂量上,特别在选用贵重药品上,同仁堂丝毫不苟,这是别家不能与之相比的。

在同仁堂的传统成药中,最负盛名的是“十大王牌”,即安宫牛黄丸、苏合香丸、再造丸、大活络丹、牛黄清心丸、紫血散、女金丹、虎骨酒、参茸卫生丸和局方至宝丹;还有“十大名药”,即白凤丸、国公酒、愈风宁心片、消栓再造丸、牛黄解毒片、骨刺消痛液、活血通脉片、枣仁安神液、安神健脑液、狗皮膏。上述产品中的绝大多数是荣获国家和北京市优质产品奖的产品。这些成药不仅在国内享有很高的信誉,而且还受到了国外人士的欢迎,行销于海外。

(图13同仁堂-安宫牛黄丸、图14同仁堂-大活络丹)

庆余堂

(图9胡庆余堂金铲银锅)

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名话,“北有同仁堂,南有庆余堂”。“庆余堂”座落在具有“天堂”之称的杭州著名的风景区吴山脚下,这里是上山拜佛烧香人群的必经之地。一年四季过往香客络绎不绝,十分热闹。建筑上,庆余堂充分吸收当时各家药店所长,结合江南住宅园林的特点,巧妙设计,精心构思,使整个药店尤如一只远方飞来的“仙鹤”,翘首立足于吴山北麓,象征着“仙鹤延年”。高大的青石库门上镶嵌着“庆余堂”三个大字,金光闪闪,浑厚苍劲。

庆余堂是由清代富有传奇色彩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在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开始创办的。它是我国规模较大、创设较早的以全面配制中药成药治疗人体各种疾病的国药号。庆余堂以其独特的经营策略和别具一格的建筑形式很快崛起于江南,和北京的同仁堂并称为全国最著名的南北两家国药号。

“庆余堂”的宗旨是一个“诚”字,今天,当我们站在庆余堂富丽堂皇的大厅里,一眼望去,胡雪岩当年亲笔书写的“戒欺”二字的匾额便浮现在眼前:“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这是他的至理名言,也是庆余堂对百姓的承诺。为了获得确有奇效的药品,胡雪岩广聘江南有声望的名医,收集各种古方、验方、秘方,精选出400多张方剂,编印成《胡庆余堂雪记丸散全集》,依法制作成药出售。有些药物不宜使用铜、铁工具制作,就特别置备了黄金药铲和白银药锅,确保产品的疗效。

此外,庆余堂还使用商业经营方法,每逢初一、十五便折扣卖药,强烈地吸引了过往游客,扩大了药店的影响。在瘟疫流行的时候,庆余堂还制作大量的“胡氏辟瘟丹”、“诸葛行军散”特效药物,免费送往灾区,因而博得“乐善好施”的美誉,名扬四方。

为了扩大经营,于公元1914年,庆余堂在上海南京路(后来迁到北京路)开设了分店。它和同仁堂一样,选材地道,制作精良。在制造“全鹿丸”前,庆余堂张帖海报,抬鹿游行,以招徕观众,扩大宣传,其著名中成药有治疗疔疮的“立马四疔丹”、“紫雪丹”、“全鹿丸”等。

百余年来,胡庆余堂生意兴隆,顾客盈门,销售额曾居全国同行之冠。胡庆余堂产品的“雪记”商标历百年而不衰,声名享誉海外。

百年药铺之所以长兴不衰,这与其创办人艰苦创业的事业精神,恪守祖业、勇于进取的后继人才,经营得法、善于管理的技巧和经验,是分不开的,对于今天的我们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

(图10广州陈李济旧址、图15原为清代扬州老中药店同参堂遗物,现藏陕西医史博物馆、图16清・青花乳钵、图17清・药缸、图18药店用清・戥子、图19延龄固本丸)

上一篇:中药材并非“越陈越好” 下一篇:春天饮食多甘少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