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心/两只小老鼠的幸福生活/外遇是场“修辞”/学会等待

时间:2022-03-10 05:42:00

母亲的心/两只小老鼠的幸福生活/外遇是场“修辞”/学会等待

唐厚梅

结婚七年,除了生儿子那年过春节时我正在坐月子,其他六个春节,老公总是推开一切事务,带上我,后来加上儿子,回四川老家过年。哪怕是三十到家,哪怕是只呆三四天,也风雨无阻。

婆母早年守寡,独自拉扯大几个儿女,很是不易。

今年春节回家,见到婆母我吓了一跳,才一年不见,她似乎苍老了许多,再加上憔悴,不足一米五的她瘦得有些可怕,三十多公斤的体重再加弯腰驼背,就像个没长成的孩子。原来,一场大病,婆母住了一个月的医院,腊月才出院,而这事她不许任何人告诉我们,怕我们担心着急。

那几天,老公推了好几个同学的饭局,在家陪婆母,不时地握着婆母干枯如枝的手,一握就是半天。而婆母,也仍旧是唠唠叨叨地一件事翻来覆去地说,老公就静静地听。

再有一天就要回去了,老公的几个要好的老同学集体约他聚一聚,电话不停地响,婆母和姐姐们都极力劝他去。没想到,才九点多钟,老公就被同学们送回来了,也不知喝了多少酒,就如烂泥一样扶不起来。大家都吓坏了,灌药、敷冰块、煨毛巾,一阵手忙脚乱。一直对老公见酒就醉这个恶习深恶痛绝的我,终于找到了出气的时候,我对婆母和姐姐们历数他在家时的一次次醉酒,并恶狠狠地说:“说他多少次也不听,今晚就让他睡在地上!”婆母颤颤巍巍一趟趟洗毛巾、倒杂物,我抱着孩子远远地躲着。

看到大家把老公扶到床上躺下,我不乐意地叫着:“妈,别让他躺在床上,一会儿他又吐又闹,把孩子吓着了。”“哎,哪能睡地上,多凉。”婆母坐在床边,不停地给老公揉肚子,嘴里还不停地叨咕:“揉揉肚,好受些。”我没好气儿地说:“他睡床上,那我和孩子就睡地上!”婆母看拗不过我,只好惊慌跑进跑出,搬出几床崭新的被褥,准备给老公打地铺。我一看又叫了起来,“这全都是新的,哪能给他用,一会儿他又吐脏了!”婆母坚决地铺着:“就铺吧,脏了我再拆洗。”

洗漱完,我便哄着儿子睡觉,等儿子睡着,我转过身,见婆母合衣枕着枕垫,蜷缩在老公脚下,她孩童般的小小身躯和那枯枝般瘦弱的手紧紧压住老公脚上的被子。我的心在那一瞬间被刺痛了,我轻轻下了床,“妈,您回去睡吧,我来照顾他。”“你安心睡你的,我知道他这毛病。他听我的,不敢闹,你好好哄孩子就行了!”我没有再坚持,躺在床上,泪水止不住流了出来,所有对老公的怨恨都在婆母那小小蜷曲的身体的力量下消失得无影无踪。

我一夜未眠,当然婆母也是一宿没睡。她闭着眼睛似乎睡着了,可只要老公稍微一动,她就会立刻爬起来,摸摸他的额头,然后轻手轻脚给他压被子,怕惊醒我和孩子。我就这样流着泪,看着七十岁的婆母在黑暗中忙来忙去,看着一个苍老的母亲费力地扶着三十多岁已为人父的儿子去上厕所,给他喂水、盖被、揉肚子,我的心不停地在疼。

又要走了,看着眼泪汪汪的婆母,我心里第一次生出无限的温柔,就像对自己的亲生母亲,是那样的不舍。婆母瘦弱的孩童般的小小身躯让我心疼不已。一个苍老的母亲,面对要和唯一的儿子一次一次地分离,该是怎样的揪心?一年的轮回,恐怕要半年时间来冲淡离愁,又要用半年时间来期盼相聚!

就在那一刻,初为人母的我,终于明白――不管孩子长多大,母亲的心,总是一样地担忧,永远地牵挂!

他属鼠,她也是,不过她比他小十二岁。他们在同一个厂子上班,他上白班,她上夜班。他们一天能呆在一起的时间少之又少,尽管如此,他觉得日子过得很幸福。

他下班的时候,饭菜已经做好了,两菜一汤,每个碗上都贴着一个标签,是菜的名字:幸福麻辣鱼,幸福豆腐,幸福番茄汤。他坐下,端起她盛满饭的碗,热的,他的心里也跟着热起来。

吃完饭,他洗澡,她已经帮他弄好了水,浴桶上贴着一张纸:米老鼠,唐老鼠告诉你,要快点洗,不然水就凉了哦。他每天都会看,每天看了,他都会幸福地一笑,她管这叫生活。

终于分到一套房,两室一厅,又借了点钱,买了几套简单的家具,她都取好了名字:幸福沙发,幸福电视,幸福收音机,幸福床。连吃的米,都叫幸福老婆,吃的油叫幸福老公,吃的肉叫幸福生活。他说他记性不好,她就用不干胶贴标签,每次购置了新的就贴。她管这叫幸福。

后来有了孩子,他和她换了,他上晚班,她上白班。头一次,他去买菜,他走进菜市场,就嚷:“给我拿两斤幸福老婆,一斤幸福生活。”他的嗓音又大,整个菜市场的人都静下来,睁大眼睛盯着他。

好半晌,老板才讷讷地说:“我们这里没这个东西。”

他还是上他的白班。下午六点半,他下班归来,她已经走了。孩子躺在摇篮里,他吃完饭,就给孩子换尿布,然后,打开录音机。他们一起录了首歌,名字叫两只小老鼠的幸福生活,她说孩子在三岁前听音乐能促进智力发育,他记在心里了。其实,她说的每一句话,他都铭记在心。

一晃,孩子结婚了,他和她几十年的白夜班也走到了尽头。原以为退休后,能轻轻松松了,谁知孙子送上门来,他们也比以前更忙了。早上,他起来时,她已经给他做早餐了,面包加牛奶,她管那叫幸福开心和幸福好心情。

他以为,他会走在她的前面,却不知某个深夜,她却在他怀里安然离去。没她的日子,他才发现习惯不了,他再次去买菜买米,依然没人知道他说的名字。想想也是,那些只属于他们两个人之间的名字,别人又怎么可能理解呢。儿子来接他,他不去,他非得留在家里面,才觉得踏实。第三天,儿子来看他,却发现,他也安然地走了,怀里还抱着她的照片。

三个月后,儿子来收拾他们的房间,却发现每个物品上还贴着以前的标签,房间里到处都是。打开录音机,那动人的旋律立即飘满了房间,他也会唱这首歌,忍不住跟着哼起来,没完,早已是热泪满面了。他原以为那个年代的爱情,也被物质挤得面目全非,到现在才知道,他们的爱情,一直都写在歌里,写在标签里,唱了一辈子,也写了一辈子,那一份情感的交融只有他们自己熟知,并深深领会。

因为,那是属于两只小老鼠的幸福生活。

阿莲

认识他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她认真地认为,他就是自己生命中那个在不对的时间遇见的对的人,两相契合,只是机缘错过。

他们像两株生活在各自婚姻花盆的植物,相互欣赏相互喜欢却又要无限悲伤,因为他对她的好,是胜过了老公的。

某次约会时,她和情人说到了两人的将来,说来说去,就只剩了叹息,情人说,来生吧,来生我们一定要在一起。

对于有情人来说,来生是个望梅不止渴的绝望命题,它的含义不过是,弄一虚妄的来生宽慰此生的无望。

她带着满肚子的伤感回家,不言不语,老公以为她身体不舒服,上前询问,她望着这个似乎已没了爱却还要和他过一辈子的男人,就更是难过,也没答什么。

老公当她真是病了,要拽她去医院,她无比烦恼地说:去什么医院?得了绝症才好。见老公被自己弄得不知就里地蒙着,她有点不好意思了,说,如果她患了绝症,反正治疗的结果也是人财两空,就没必要折腾了,到时,只请他放她自由,让她随心所欲地过完剩余岁月。

就着这感伤,她悄悄给情人打了电话,把这个伤感的话题又重新叙述了一遍,尔后说,如果真得了绝症,她会勇敢地为自己活一次,投他而去,了无遗憾地和他过完最后的岁月。

情人听了,飞快道:我只要健康的你。

她愣。情人感觉出了她情绪的差异,亦觉出了自己的话有些不妥,刚要再解释句什么,那端,她已挂断了电话。

她知道,情人的第一句话,是他最真实内心的反映,再然后的话,就没必要听了,是“修辞”。

从那以后,她回归家庭,一心一意地与老公相守以后的岁月。

感情这东西就像是园艺,恋爱的时候它之所以美好,那是因为我们是那些逛花园子的游客,那些姹紫嫣红的美好,都是走马观花的欣赏。婚姻之所以琐碎烦恼,那是因为我们从走马观花的游客变身成了汗流浃背的园丁,生活要继续,我们就要无休止地劳作,而劳作的繁重让我们怀念当年的游客身份……

不能相伴于生活的爱情,再美,也是一场繁华虚荣的感情修辞,再美也是有毒的罂粟,是一场让人把命赌进去的骗局。

爱情不过是种情绪波动,无所谓对错、好坏。如果一定要区分一场感情的真伪,不过是,你的健康或许会成为他的累赘,而他,依然和你在一起。

生活不是爱情,不需要太多修辞,不能兑现的修辞越美越多就会越痛苦越失落,因为它高高吊起了你的向往,又重重摔到地上。

我的一个朋友,夫妇二人都是硕士学位。两个高智商的人走到一起生活,便立志要创造出一个与众不同的宝宝来。

首先,在怀孕的时候,两口子搬来一摞优生优育的书籍,孜孜不倦地研究。孩子降生之后,严格按照科学的方式哺养。三个月的时候,就有意识地训练孩子对色彩的认识和分辨图形的能力……

孩子三岁了。这对高智商的年轻父母开始筹划着给孩子搞学前启蒙。于是,那孩子的苦难生活开始了:每个星期,在父母的陪伴和诱导下,去学两门专长。一是电子琴,二是儿童画。为了赶上所谓的教学进度,两个人每天都监督孩子练习,即使是晚上休息的时候也不放过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机会。把原本轻松惬意的生活搞得绷成了一张弓。孩子四岁的时候,太太从报上知道学习围棋对于儿童早期的智力开发有益,于是代孩子立志要学围棋。此后,这个家庭又开始了艰辛的历程。

看着两口子每天领着孩子忙乎个没完,内心深处,为孩子捏了一把汗。

现在,他们的孩子已经六岁了。截至目前为止,这个孩子学过电子琴、儿童画、舞蹈、围棋。不过,让人感到沮丧的是:孩子一样也没有学好。

有知名教授开教育讲座,谈到某电视台的一个节目。教授说,该电视台曾经开过一个专栏,让所谓的育婴专家现身说法,教育年轻父母如何让孩子练习爬行和翻身。对此,教授很不以为然:“婴儿翻身、会爬以及行走,原本是人类的本能。本能是不需要培养和外力刺激的。这类讲座,说到底是浪费生命、害人不浅――面对自然而然可以完成的事情,任何外在干预都是多余的和愚蠢的。我们真正需要的,是耐心等待。”教授说。

一个豆粒,丢到土壤里。只要水分充足、温度适宜,豆苗很快就会破土而出。作为聪明的农民,撒种之后,只要天气不出意外,大可以回家睡暖炕、抱孩子。假以时日之后,再来到田间地头,就可以看到满坡满地的绿苗了。这其中,没有什么秘密可言。如果真的有好事之徒偏要找一点秘诀的话,我想,那大约就是等待了。

耐心地等待,等待种子自己开花结果。而不是像那个愚蠢的男子那样,麦苗出来以后,老担心它长不起来,甚至整天为长得慢而苦恼,以至于每天几次跑到田间地头,研究麦苗为什么长不高,最后糊涂到去拔苗助长。

该懒惰的时候不妨懒惰一下。耐心等待,其实也是一种功夫。

上一篇:叔叔持棍女友掌嘴,替人教子“教”出人命 下一篇:在新加坡乘地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