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开展绩效审计,促进地勘经济和谐发展

时间:2022-03-10 04:30:01

积极开展绩效审计,促进地勘经济和谐发展

摘要:绩效审计内容包括“3E”即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本文结合地勘单位行业的特点,论述地勘单位实施绩效审计的程序,方法,评价标准。通过进行绩效审计,从而引导地勘单位加强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地质。

关键词:地勘单位 经济性 效率性 效果性 和谐地质

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大部份地勘单位随着市场变化进行了产业结构的调整,由原来的单一找矿扩大到集地质找矿、矿产开发、地质科研、勘查施工于一体的混业经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部份地勘单位存在着管理不精细,经济运行质量不高等问题。因此,笔者认为,积极开展绩效审计,努力提高管理水平,是现阶段地勘单位提升市场竞争力,降低风险,实现和谐发展的有效手段。

一、地勘单位开展绩效审计的重要性

目前对绩效审计的理解主要是围绕三要素进行即: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后来又有学者提出了“环境性”和“公平性”。我认为作为地勘单位而言,绩效审计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可只从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三方面入手开展效益审计。

内部审计作为地勘单位监督体系的主体,已成为地勘单位促进管理,提高效益的重要措施和可靠保证。地勘单位内部审计应把财务收支真实性审计作为基础,把绩效审计作为重点,在常规审计的同时更应关注资产绩效,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组织机构、内部控制制度及其有效性的审查,揭示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不足和薄弱环节,促进单位完善机制、规范决策程序,提高企业资产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

二、实施绩效审计的程序

首先,审计项目的选择要有代表性,应该以商业性地质为重点,如工程建设,工程勘察和测绘等,这些单位都是直接面向市场的,承担相当大的市场风险,而绩效审计的内容很广泛,既包括单位内的各项管理的评价,也可以了解企业的外部环境。通过绩效审计,促使企业加强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建立有效的内控制度,提高效益。

第二审计目标的确定,笔者认为地勘单位绩效审计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总体审计目标、一般审计目标和项目审计目标。

第一层次是总体审计目标,可以确定为“评价企业财务、经营和管理绩效,分析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审计建议,完善和健全管理制度,促进单位加强经营管理水平”。

第二层次是一般审计目标,可以概括如下:

1、经济性

地勘单位投入的人、财、物等经济资源是否在经营活动中发挥了最大效用,是否存在效益低下的现象。

2、效率性

地勘单位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等一系列内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并得到高效率的执行。

3、效果性

地勘单位的经济活动是否符合预期要求,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经济目标和其他预期目标。

第三层次是项目审计目标,项目审计目标是根据具体审计项目确定。

三、地勘单位绩效审计的具体内容

(一)对公益性地勘项目审计

公益性地勘项目不以盈利为目的,主要从事服务于社会,为国家和企业提供地质资料的公共服务,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项基础工作。项目的资金来源为财政拨款,因此审计内容和重点是预算的编制是否科学、合理;资金使用是否合规、合理、是否具有效率性和效果性,项目资金使用和项目管理情况,项目支出综合效果情况。

(二)对经营性项目审计

经营性项目主要是指地勘单位利用自有资金经营,以盈利为目的的多种经营生产,包括地勘勘查业、工程建设业、矿产开发业等。绩效审计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包括评价地勘单位的经营效益、风险管理、内控制度的有效性。如资产质量的有效性,投资的效果,资产的或有损失和潜亏,企业的重大经营活动和利润情况;企业的管理绩效,主要有内控制度及其实施效果,内部组织结构;员工管理的效益性,经营管理的创新,市场拓展情况、品牌建设,风险管理等多方面。

四、地勘单位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的确定

绩效审计评价标准是审计人员对审计事项进行评价的依据,是衡量绩效目标完成程度的尺度,是绩效审计能否实现预期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实施细则》的要求,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指标由二十二个财务绩效定量评价指标和八个管理绩效定性评价指标组成。主要有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资产负债率、已获利息倍数、销售(营业)增长率、资本保值增值率;企业管理绩效定性评价指标包括战略管理、发展创新、经营决策、风险控制、基础管理、人力资源、行业影响、社会贡献等八个方面的指标,地勘单位绩效审计评价标准可参照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地勘单位行业特征的一套比较完整的指标,包括定性与定量结合。

五、选择适当的审计方法

绩效审计没有统一的方法,审计人员要从实际出发,优选适当的审计方法,可运用传统的审计方法如分析性复核、观察、计算、核对法、函证法、盘点法等,也可以采用预测技术、决策技术、控制技术、规划技术、协调技术等现代管理方法。绩效审计中常用的收集审计证据的方法是:查阅法、实地调察法和走访。

通过上面的分析,笔者认为,地勘单位绩效审计可以通过审查单位的经营管理活动,评价其经济性、效果性与效率性,提出改善建议,促进企业充分发挥经营管理效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通过评价企业经济效益,提出适应市场竞争所需的改进意见或建议,以利于被审计单位加强企业管理,从而增强自身的竞争力,确保地勘单位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立民.效益审计的理论分析与目标确定[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5第5期

[2]张丽.绩效审计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第3期

[3]绩效审计的理论与实务探讨 ZCOM学术期刊杂志网

上一篇:刍议会计电算化在学校财务管理中的运用 下一篇:浅谈财务报销发票的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