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雄鹰

时间:2022-03-09 11:28:37

在悲壮的保卫战中,面对印度空军近10个中队的米格-21、苏-7、“蚊蚋”式战斗机及猎人攻击机的轮番进攻,寡不敌众的第14中队几乎全军覆没,谱写了巴空军史上最为悲壮与辉煌的篇章。

坐落在伊斯兰堡西南方向40英里(65公里)外的卡姆拉-米哈斯(KAMRA-MINHAS)空军基地是整个巴基斯坦最为重要的空军基地之一。因为这里拱卫着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的空域安全,在最近发生的印巴军事对峙中起到关键性作用。日前,英国《空中力量》记者有幸进入这块被誉为“英雄之家”的区域,探寻其中神秘而又充满传奇色彩的英雄事迹!

“英雄之家”的由来

1971年8月20日,本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五,正值第三次印巴战争期间,伊斯兰堡上空却被层层战争阴霾所笼罩。年仅20岁的巴基斯坦飞行学员拉希德・米哈斯(Rashid Minhas)正在教练员的指导下进行歼教5飞机的起落训练。就在演练行将结束之际,教练员突然命令米哈斯回到教练机副驾驶位置,自己接管教练机并驾驶战机向印度方向驶去――米哈斯本能地意识到,这名教练员要可耻地叛逃!

此时距离印度领空仅有40英里远了。米哈斯毫不犹豫地采取措施,拼命地从教练员手中再次夺回歼教-5的控制权,并在狭窄的座舱内与这名可耻的叛徒展开了激烈的肉搏。但是在经验丰富且年富力强的教练员面前,尚嫌稚嫩的米哈斯还远远不是对手。

眼看战机就要飞抵印巴边界,一股捍卫巴基斯坦空军荣誉的使命感占据了米哈斯的整个思维。他果断地拔掉了战机所有导线,并打开战机油箱阀门,迫使战机降落。最终,这架被瘫痪的教练机在距印度领空32英里的地方坠毁,米哈斯壮烈牺牲。对于用生命捍卫巴空军荣誉的拉希德・米哈斯,巴基斯坦举国上下赋予他至高无上的荣誉――巴军方授予他“伊斯兰英雄”的荣誉称号,时任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亲自为其举行国葬,并将其生前服役的卡姆拉基地命名为卡姆拉-米哈斯基地(以下仍简称卡姆拉)――“英雄之家”的称号自此诞生。

空军圣地

目前,卡姆拉基地驻扎着巴空军第33战术联队。从编制上看,第33联队包含两个战斗机中队――第14“尾翼终结者”战斗机中队(Tail Choppers,装备邻国生产的歼-7P战斗机)以及第25“战鹰”战术攻击中队(Eagle,装备法国达索公司生产的“幻影”5E/F战斗攻击机)。此外,该联队还下辖一个直升机搜救中队以及部分地勤人员。

现任卡姆拉基地的最高长官是贾姆沙德・汗上校(Jamshad Khan),他是一名拥有3000多飞行小时的战机飞行员。自2006年上任以来,贾姆沙德・汗大力推动该基地的技术及人员更新,到目前为止,第33联队的飞行员大部分是巴空军内部精挑细选的优秀飞行员,之前大都有过歼-6、歼-7P及F-16战斗机的驾驶经验。作为巴基斯坦空军的骄傲,1999年,当时还是第14中队长的贾姆沙德・汗曾带领其“尾翼终结者”中队参加在邻国举行的反雷达对抗演练,一度引起国际军事界的关注。

卡姆拉基地也是巴空军高级军官的摇篮。曾在2003~2006年担任巴空军参谋长的卡里姆・萨达特上将(KaleemSaadat)就曾是该基地第33联队指挥官。除此之外,卡姆拉基地还以“英雄辈出”著称,前任基地司令哈米德・卡迪里(Hameed Qadri)是巴国内家喻户晓的战斗英雄。早在1986年5月17日,时任战斗机中队长的卡迪里在一次巡逻过程中驾驶F-16战斗机,成功击落一架侵入巴领空的阿富汗苏22战机,从而成为巴空军有史以来第一位F-16王牌飞行员。不幸的是,2002年7月,卡迪里在一次战机飞行演练中不幸坠机身亡。至今这位传奇的王牌飞行员在巴基斯坦还是许多孩子心中的偶像。

除了这些“大英雄”之外,该飞行基地内还有大批默默无闻,但甘愿为巴空军事业无私奉献的爱国志士。穆沙塔克(Mushataq),一个飞行时间超过3000小时的战斗机飞行员(他曾驾驶过歼-6和法国“幻影”III战机),如今在基地里负责调配基地内所有战机的飞行训练任务,以及全权处理飞行事故善后。就在记者采访该空军基地的前几周,该基地就发生一次重大飞行事故――因为发动机故障,一架歼-7P战斗机在降落过程中起火坠毁,所幸飞行员伊姆兰(Imran)及时从座舱内弹出,仅受了点轻伤。作为基地最高安全督导员,穆沙塔克参与了整个事故的调查过程,并安排了伤员的疗伤及安抚工作。

与大多数巴基斯坦空军基地不同,在卡姆拉基地内部,有一支专门负责战机日常维护与修理的后勤小分队。这支小分队由一批年富力强的战机设计师与地勤机械师组成,主要负责该基地内三种型号战斗机/直升机的二级维修工作(每隔一定时间,基地内的战机/直升机都要送到卡姆拉的巴基斯坦航空工业联合体进行三级维护)。除此之外,基地内还有一支专门负责警卫工作的别动队――巴空军第17别动队(DSCC),绰号“鹞鹰”(Pasban),该部队无论装备还是人员素质都堪称巴军精锐。

“夜行魔”:“战鹰”

在巴基斯坦空军中,成立于1986年8月27日的“战鹰”中队是最年轻的战斗机中队。1995年12月之前,该中队配备邻国提供的歼6战斗机。1996年1月25日,该中队换装澳大利亚皇家空军提供的二手“幻影”IIIEA战机(该机引进后进行过改装,当地名称为“玫瑰”)。

1997年3月,该中队正式改编为第25战术攻击中队。1998年9月,中队又换装二手的“幻影”5EF战斗攻击机(当地名字为“玫瑰-2”)。该机是巴空军实施的“蓝色闪电-6”号计划(Blue Flash 6)的产物,这批共39架飞机均购自利比亚空军,并加装前视红外成像系统(FLIR),可执行夜战任务。目前该中队的指挥官是兰达尔瓦中校(Randawa)。

“真英雄”:“尾翼终结者”

第14战斗机中队成立于1948年11月1日,最初的呼号为“烈士”(Marryrs)。但自1965年第二次印巴战争以后,人们更习惯于将该中队称为“尾翼终结者”(Tail Choppers)。

1965年9月7日,第14中队数架F-86战斗机从东巴基斯坦(今孟加拉国)首府达卡起飞,前往轰炸印度卡莱昆达空军基地(Kalaikunda)。在完成空袭后,历经枪林弹雨返航的第14中队战机尾翼几乎全被印度高射炮打掉,自此“尾翼终结者”的绰号由此诞生。第二次印巴战争(1965年9月6日至23日)期间,第14中队还先后在9月10日和14日袭击了印度巴格杜拉(Bagdogra)和巴拉克普特(Barrackput),其出勤率之高在巴空军中首屈一指。

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尾翼终

结者”负责保卫达卡的安全。在悲壮的保卫战中,面对印度空军近10个中队的米格-21、苏-7、“蚊蚋”式战斗机及猎人攻击机的轮番进攻,寡不敌众的第14中队几乎全军覆没,谱写了巴空军史上最为悲壮与辉煌的篇章。

1972年,第14中队重新组建,并以邻国提供的歼-6作为主力。1986年9月,该中队换装F-16A/B战斗机,从而成为巴基斯坦空军仅有的3支F-16飞行中队之一(其他两支为第9、11战斗机中队)。在接下来的几年里,由于阿富汗空军(其实大多是侵阿苏军飞行员)频繁入侵巴领空,

“尾翼终结者”中队多次执行拦截任务,有3名“尾翼终结者”成员先后击落两架苏-22以及一架苏-25战机,其中被击落的苏-25战机的飞行员正是日后大名鼎鼎的亚力山大・鲁茨科伊上校,此人在1991年苏联“8・19”事件中成为叶利钦的得力干将,日后官至俄罗斯副总统!

1989年后,由于巴基斯坦执着地进行核武器开发,遭受美国制裁,巴空军基本丧失了F-16战机的配件及技术更新来源。为集中F-16战机的最大作战效能,巴军方决定将原有的3个F-16战斗机中队缩编为第9、11两个中队。这就使得第14中队不得不在1993年10月2日改装性能逊于F-16的歼-7P战斗机。

1998年,印巴之间因卡吉尔冲突而再次成为世界热点,第14中队连同第25、11中队被巴军方派往前线遂行空中巡逻任务。2002年,印巴冲突再度升级,第14中队又成为全球军事观察家眼中的“猎物”,因为在他们看来,印巴前线部队的一举一动都可能给南亚带来不可预想的灾难,而被誉为“尾翼终结者”的第14中队正是巴空军尖兵上的刺刀。

至于“尾翼终结者”中队装备的歼-7P战斗机,自1989年以来,巴空军先后接收130架邻国生产的歼-7P战斗机,并将其装备5个中队,第14中队就是其中之一。在歼-7P基础上,巴基斯坦和邻国技术人员经过努力,在机翼下加装了美制AIM-9L响尾蛇空空导弹。目前,第14中队指挥官是・阿斯夫(Mohammed Asif),据说阿斯夫的大部分飞行时间均在邻国产战斗机上度过,因此具有极丰富的驾驶经验。在接受采访时,他表示,作为英雄战斗机部队的指挥官,他既感到自豪,又感到肩上责任重大。

组装“枭龙”战机

需要指出的是,卡姆拉不光是巴基斯坦空军的作战基地,也是该国最重要的军事航空生产中心。据巴基斯坦《黎明报》报道,近年来,地处卡姆拉的巴基斯坦航空工业联合体(PAC)正在邻国帮助下开始投产先进的JF-17“枭龙”战斗机,许多国家空军打算向其购买产品。

作为巴基斯坦与邻国防务合作的标志性项目,JF-17战斗机的开发凝聚了PAC与邻国广大科研人员的心血。该机旨在取代巴空军现役的歼-6、强-5、“幻影”III/5等主战飞机,它将使巴空军始无前例地进入“超视距作战时代”,得以抗衡传统强敌印度空军。PAC从1998年开始参与IF-17研发项目,起初主要是向邻国学习战斗机设计经验,跟随邻国科研人员熟悉第三代战斗机的技术特点。在此期间,PACI程师的主要任务是在保证JF-17性能的前提,竭尽全力防止生产成本超过美国F-16单价的70%,以免巴基斯坦陷入“买不起”的局面。2007年,邻国向PAC交付首批两架生产型JF-17,该机线条流畅,换用奇特的DSI进气道,并装上全套的航空电子设备,用于全功能测试。在当年3月的巴基斯坦国庆日阅兵中,这两架JF-17以低空掠过伊斯兰堡,赢得全场观众齐声喝彩。2008年1月22日,PAC举行仪式,正式启动组装JF-17战机工作,当年就组装出8架。巴空军参谋长卡马尔・苏莱曼上将表示,巴空军第一阶段将采购150架JF-17,PAC现已实现自产JF-17战机上60%的机身部件和80%的电子设备的目标。据报道,JF-17战斗机正常起飞重量9吨,最大起飞重量12吨,最大外挂能力为3.6吨,最大飞行速度为1.8倍音速,由于大量采用成熟装备,属于“造得起、买得起、用得起”的实惠型战机。该机固定武器为一门23毫米双管机炮,机身和机翼下有7个武器挂点,可挂超视距空空导弹以及各类防区外打击弹药,使其拥有“外科手术式”远程打击能力。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PAC已成长为世界上第三大战机装配和修理企业,年修理战机总数达到300余架次,它不光保障巴空军正常运转,也承接其他伊斯兰兄弟国家的军机修理业务。目前,该公司生意最红火的单位莫过机制造工厂(AMF),即过去的P-751工厂,其主要工作是生产喷气式军用飞机和涡桨式初级教练机,除了_上面提到的JF-17战斗机组装生产业务外,该厂还获得邻国授权,生产K-8“喀喇昆仑”式中级喷气教练机,该机迄今已出口到10多个国家,占据全球中级教练机市场大约80%的份额,为巴基斯坦带来滚滚财源。除此之外,AMF引进瑞典萨伯公司技术生产的MFI-17“穆沙克”和MFI-395“超级穆沙克”涡桨式初级教练机也销售不错,不仅承担了巴空军所有新进飞行员的训练工作,还远销到伊朗甚至某些欧洲国家,获得极高赞誉。

幻影组装工厂(MRF)则是PAC中采用西方技术最多的单位,它原先是P-741工厂,主要负责检修和组装法国、利比亚和澳大利亚卖给巴基斯坦的各类一手或二手幻影战机,如“幻影”III战斗机和“幻影”5攻击机,由于对“幻影”家族的技术特性掌握得炉火纯青,MRF已成为“幻影”机生产商――法国达索公司的指定维修企业,可以承接其他装备“幻影”机的国家的维修保养业务。目前,MRF承担着为巴空军现役幻影机群改装先进火控系统的任务,以便使其继续服役下去,直到被JF-17战斗机完全取代。

另外,PAC还有一家卡姆拉雷达和航空电子设备厂(KARF),它的前身是成立于1983年雷达维修中心(RMC),主要负责组装和检修各类军用雷达及航空电子产品。KARF曾获得ISO9000质量认证证书,主导过巴空军歼TPG战斗机换装意大利伽利略公司的GRIFO-7火控雷达的任务。由于KARF的知名度越来越高,许多伊斯兰国家空军都向该厂发出定单。

上一篇:美国攻打伊朗预案大揭秘 下一篇:俄罗斯与北约的反导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