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帝王短命之谜——铅中毒/历史名人中的“火锅控”

时间:2022-03-09 07:17:32

古罗马帝王短命之谜——铅中毒/历史名人中的“火锅控”

古罗马帝王短命之谜——铅中毒

文/刘北辰

在人类历史上,古罗马帝国的帝王们创造了无数的奇迹。古罗马帝国的发展历史,一直是史学家们关注的重点。然而在研究之余,学者们惊奇地发现,在古罗马时代,那些叱诧风云的10个帝王,个个短命,平均年龄不足30岁,低于当时人均寿命。这个怪现象成了人们长期以来的不解之谜。后来,美国历史学家经过研究,终于揭开了这个谜底。学者们发现,古罗马的帝王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嗜好,就是喜欢狂饮葡萄酒,而当时蒸馏葡萄酒的器具是铅制的,而且历史典籍中记载的多位古罗马帝王都有铅中毒的症状。原来,促使古罗马帝王短命的原因是铅中毒。

铅作为一种重要金属,随着人类工业生产的发展其使用日益广泛。然而它对环境的污染途径也在不断扩展。如果说在古罗马时代,铅是通过酿酒的器具污染食品,而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铅可以通过冶炼厂或含铅废渣污染环境进而污染食品。另外,人们使用含铅容器也会深受其害。例如,人们常用的陶瓷容器内壁有一层釉料。为了降低陶瓷熔点,加速煅烧过程,陶瓷产品在制作工艺上常在釉料中加入氧化铅,这种氧化铅很容易被食物中的弱酸溶解,并随食物进入人体。还有一种镀锡容器中也含有铅,与食品接触后也可被溶出,污染食品并危害人类健康。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大量进入普通家庭。由于道路上汽车数量的增加,对空气的污染也日趋严重,特别是道路上汽车尾气排放的污染成了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汽车尾气排放的铅占大气污染中铅浓度的97%,而且大部分颗粒可长时间飘浮在空气中。如果长期接触高浓度的含铅气体,就会使人产生严重的急性中毒症状,但这种情况比较少见。常见的是长期吸入低浓度的含铅空气,虽然其中较大的颗粒会随痰液排出体外,但较小的颗粒可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可引发慢性中毒症状,如头昏、头痛、全身乏力、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神经系统综合症。当铅在人体内各器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影响人体的生理机能和造血机能,尤其对青少年及幼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和造血系统影响更大。此外,长期慢性铅中毒者,心脏和肺部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人的智力也会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甚至造成呆傻。铅还有高度的潜在致癌性,潜伏期可长达20至30年。

综上所述,人们在日常生活使用容器时要注意选择无铅容器,预防铅污染。生产企业应逐步减少铅的使用,并大力开发新型的无铅燃料,减少汽车使用含铅汽油造成的大气污染。

历史名人中的“火锅控”

文/张镛

寒风吹,火锅旺。说起火锅,美食家们便会说起著名的火锅始创者东晋诗人陶渊明。每年秋天,他便“采菊东篱下”。有一年冬天,陶渊明食火锅时忽发奇想:若将瓣撒入火锅,其味定然不错。于是他将庭园中盛开的白剪下来,掰瓣洗净,投入火锅中。嘿!那个味道真美。从此,每逢盛开的时节,陶渊明都以火锅招待他的好友,火锅就此传开了。

至清代,火锅被慈禧太后列入冬令的御膳之中。慈禧太后为了保持她的青春年华和长生不老,懿旨一道至御膳房,将“养生三宝”的人乳、珍珠和作为她的特殊饮食。每至深秋初冬,御膳房每日都会采摘鲜白菊数朵,用明矾水漂过,清水洗净,然后让慈禧用暖锅鸡汤涮而食之。味苦平,久服利气血,轻身,耐老,延年,慈禧将火锅定为她的冬令御膳,真是极有见地的养生之道哩!

元世祖忽必烈对火锅亦非常钟爱,北京有名的“涮羊肉”便是他赐名的。涮羊肉的始创也属偶然——据说忽必烈当统帅时,有一年冬天,部队突然要开拔,而他饥肠辘辘,定然要吃羊肉,一位聪明的厨师情急之中将羊肉切成绝薄片,放入开水锅中烫之,并加调料、葱花等物。忽必烈尝后大呼味美,后来他做了皇帝办庆功宴时,特关照厨师将当年他在战场上所食的那道羊肉片作为庆功宴中的压轴大菜,并赐名为“涮羊肉”。

现代名人胡适是火锅的提倡者。胡适是安徽绩溪人,该地风俗,凡喜庆待客,最讲究的是不用大盘大碗,只用一口大铁锅,锅里放宴客用的全部菜肴,边烧边吃。当年胡适任北大校长时,在家中常以此种“一品火锅”招待友人。一品火锅的制作方法是用大号的铁锅将各类菜肴分铺7层:底层铺冬笋、萝卜、冬瓜等蔬菜;稍上一层是长条的半肥半瘦的猪肉;再上一层是油豆腐塞肉;第四层蛋饺;第五层红烧鸡块与鸭块;第六层油煎豆腐;第七层是碧绿的菠菜或其他蔬菜。吃的时候先用猛火烧至汤沸,继而用火慢烧三四个小时,然后边烧边吃,逐层而吃,极富情趣。当年名作家梁实秋先生便在胡适家中吃过此种“一品火锅”。

上一篇:我们的小世界(一) 下一篇:福建无居民海岛鸟类调查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