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阳活动性肺结核患者HRCT评分与细菌学及免疫学相关性分析

时间:2022-03-09 05:49:20

涂阳活动性肺结核患者HRCT评分与细菌学及免疫学相关性分析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分析涂阳活动性肺结核患者HRCT评分与细菌学及免疫学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2012年收治76例痰涂阳性肺结核患者的具体资料,进行HRCT检查和评分,每侧的肺组织分为3个区域,并对不同的CT 征象涉及的范围进行评分。结果通过分析相关性得到①HRCT总评分和痰阳性的分级呈正相关性(r=0.9341 P

【关键词】肺结核;细菌学;免疫学

据调查,目前在全国感染结核菌的人数达到5.8亿人,其中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就有521万人。随着CT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普及,在诊断活动性肺结核过程中的诊断价值越来越突出。但是,现阶段国内还没有建立规范的PTBCT影像的诊断标准。这次的研究是针对痰涂阳性的PBT患者,从而对HRCT的评分标准给予确定,且进行免疫学、细菌学的分析和对涂阳活动性肺结核患者HRCT评分。主要是为了分析该评分标准能否有效对肺结核产生可行性的有效评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收治76例痰涂阳性肺结核患者的具体资料,其中男患者有40例,女患者36例,年龄在20岁到85岁之间,平均年龄是(52.47±8.12)岁。所有患者均符合疾病纳入标准,患者的年龄、体重、性别以及病因等基本临床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检查方法

1.2.1CT检查方法全部的病例都采取螺旋CT检查的方法。一般扫描的电流在140到160毫安之间,电压为120kV、层厚为9-11毫米;HRCT扫描,电流在175到200毫安之间,电压120kV,层厚为2到3毫米

1.2.2抗酸杆菌涂片检查全部患者在检查的过程中起码要取3次药品,通过齐-尼抗酸染色法进行后镜测试。

1.2.3ELISPOT法检测通过检测各种抗原在受到刺激时,PBMC结核菌的特异性IFN-γ释放水平变化。

采集乙二胺四乙酸,抗凝静脉血为5ml,外周淋巴细胞在2个小时之内进行分离,预先备好抗体的平板,一个孔可放210个细胞。阳性在每个孔中加入5μl植物血凝素,最后的浓度是5ug/孔。阴性对照孔中不添加任何刺激物。最后,在实验孔中加入已经筛选好的结核菌多肽抗原(P8.10)、结核菌多肽抗原(P4-6)、结核菌重组蛋白抗原(ESAT-6),最终的浓度都是5μg/孔。

1.3统计学方法本次所有的研究资料都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χ±s),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采用直线相关性分析方法,P

2结果

2.1CT征象HRCT评分和痰涂阳性分级间之间的关系这组76例HRCT评分在19.1-76.3分(45.42±16.33)。76例患者的分组结果,第一组(痰+,22例)、第二组(痰++,17例)、第三组(痰+++,19例)、第四组(痰++++,18例)。痰阳分级会根据征象HRCT评分的改变而发生改变。支气管损伤、磨玻璃影、空洞、结节、实变都和痰涂阳分级呈正相关性(r=0.5123,p=0.0001、r=0.9712,p

2.2HRCT影像学的总评分通过ELISPOT法进行P8.10、P4-6、EST6受到刺激后PBMCIFN-γ释放程度的检测,检测范围分别在0-319(74.39±95.56)、0-434(91.67±123.17)与0-400(115.61±108.66)。HRCT总评分与P8.10作为抗原PBMCIFN-γ释放程度呈正相关(r=0.4323,P=0.0145)、P4-6作为抗原PBMCIFN-γ释放程度呈正相关(r=0.4338,P=0.0114)、ESAT6作为抗原刺激之后PBMCIFN-γ释放程度呈正相关(r=0.4798P=0.0023)。

3讨论

在诊断肺结核的过程中,诊断依据主要来源于临床症状、肺、胸膜活检、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影像检查、结核菌痰检以及免疫学检查等方面。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影像学诊断是非常重要的,诊断肺结核是通过胸片影像方法实现的。这次研究是建立在对PTB患者HRCT的征象观察病变、形态学改变,并对AFB痰涂片染色中观测到细菌数量进行划分,观测各组中CT征象的内在情况。诊断结核菌感染的新技术是建立在细胞免疫检测方法的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IFN-γ体外分泌的水平上进行检测的,其特异性与敏感性都非常好。根据资料显示,人体内部的结核菌特异性IFN-γ水平和结核病的各种类型临床治疗,治疗结核菌抗痨的转归与疗效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HRCT评分只可以说明肺结核病情在各个阶段的病变情况,真正的意义就在于加强了解肺结核影像、细菌学以及免疫学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活动性肺结核的治疗方法进行参考。但是,样本量还不完全,要通过观察PTB整个治疗过程,HRCT征象与结核菌重组蛋白抗原在受到刺激之后的IFN-γ释放程度,为肺结核的治疗效果评估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参考文献

[1]路希伟,等.涂阳活动性肺结核CT征象特点分析[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7,06(25):26-29.

[2]曾大.涂阳肺结核患者家庭密切接触者活动性肺结核检出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1,12(27):107-109.

[3]周美兰,等.武汉市涂阳肺结核患者耐药率及耐药谱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2013,01(23):97-102.

上一篇: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的临床分析 下一篇:参松养心胶囊对冠心病室性早搏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