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及护理分析

时间:2022-03-09 02:26:02

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及护理分析

[摘要] 目的 观察内镜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及护理。 方法 选择本院2009年2~10月共12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患者均行内镜下治疗,同时给予围术期护理干预,观察患者止血成功率、复发率及治疗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 12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经内镜下治疗后,112例一次止血成功,占93.33%;6例因复发性出血转外科治疗,占5.00%;1例因家中事务等原因自动出院,占0.83%;1例死亡,占0.83%。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 结论 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及时有效,系统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减少复发及术后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内镜;上消化道出血;效果;护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 R57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4(a)-0192-02

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是指有呕血、便血、大量黑便,导致血压、脉搏明显改变或血红蛋白浓度从正常时的130~150 g/L下降到 < 100 g/L,或血细胞比容短时间内下降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入组患者共120例,均为本科2009年2~10月收治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住院患者,其中,男86例,女34例,年龄23~74岁,平均年龄50岁。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呕血、便血、大量黑便和周围循环衰竭表现。内镜均在出血48 h内进行,发现Dieulafog溃疡6例,占5.00%,胃、十二指肠溃疡89例,占74.17%(其中病理良性溃疡67例,发现肿瘤细胞22例),急性糜烂性胃炎及应激性溃疡9例,占7.5%,门脉高压性胃病4例,占3.33%,食管-胃底静脉曲张12例,占10.00%。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于出血48 h内给予内镜检查治疗。治疗前为及时发现出血点,可给予洗胃以及时发现出血点;120例均通过内镜分别仔细检查患者食管、胃及十二指肠各部位,以明确出血原因;明确出血病因后给予相应治疗:对于非静脉曲张性的出血可采用凝血酶或8%的去甲肾上腺素盐水喷洒局部以止血,内镜下金属夹,钳夹止血,内镜下注射1∶10 000肾上腺素等方法,对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的出血,给予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或者三腔二囊管压迫以止血。

1.3护理

1.3.1 常规护理

入院后完善各项护理常规:禁食水;病情重者采取休克卧位;头偏向一侧,并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迅速建立静脉通路,抽血合血备血。

1.3.2 口腔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自身抵抗力较低,发生呕血后,其口腔内会有少量残余血液,为口腔内细菌的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患者应3~4次/d用0.9%NaCl溶液漱口,发生呕吐则立即使用温水漱口,预防口腔感染。

1.3.3 皮肤护理

该类患者血液循环较差,易污染床褥,因此应该保持床褥干净。排便后用温水擦洗肛周,保持肛周皮肤的清洁,要经常更换卧位以避免长时间受压,避免拖拉患者;告知患者使用便器时,动作应该较轻。

1.3.4 心理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因其发病急、发展快,患者多有恐惧紧张心理,此时的心理辅导尤为必要。护理工作者在护理过程中应尽量保持轻松气氛,避免紧张气氛,建立良好的交流沟通渠道。积极向患者解释诊疗过程,并通过家属感染患者的意志,使其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的进行。

1.3.5 围术期护理

1.3.5.1 术前护理 对失血性休克患者应及时补充血容量,待生命体征平稳后再进行内镜下治疗;对药物不能止血,休克难以纠正的严重患者,应在输血、生命体征监护、吸氧的条件下行急诊内镜治疗;对于精神压力过大不能缓解的患者可以给予适量地西泮肌注。

1.3.5.2 术中护理 患者取左侧卧位,将衣扣和腰带松解,嘱患者配合吞咽动作,插镜时动作应轻柔,患者同时深呼吸,全身放松。若其恶心反应强烈,应按压患者合谷穴并给予精神安慰。保持呼吸道的通畅,以防误吸。若患者出现躁动,护理人员应协助医生固定患者,以使医生准确定位治疗。手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变化、面色、意识等情况,及时与医生沟通,及时做出相应处理。若术中胃中出血影响内镜视野的清晰度,护理人员应积极配合手术医生以0.9%NaCl溶液冲洗,协助术者在出血病灶注药等。

1.3.5.3术后护理 (1)因活动可引起心排出量增加、静脉回流血量增加引起出血,术后应医嘱患者绝对卧床24 h。每隔2小时协助患者翻身1次;术后72 h方可床上活动,术后1周可床边活动;告诫患者尽量避免腹部用力。(2)饮食:术后应禁食24~48 h,若无活动出血,可进食少量流质饮食,3 d后半流质饮食和软质饮食,3周后普通饮食;应告知患者尽量少食多餐,细嚼慢咽;禁食粗糙、辛辣及生硬食物,同时禁烟酒,避免患者因饮食因素再次引起上消化道出血。(3)术后病情变化的护理:对于上消化道出血术后的患者,应密切观察患者术后的生命体征。术后可能出现出血、吞咽困难、穿孔、发热、吞咽困难及食管狭窄等常见并发症,应及时向医生汇报并配合其积极抢救治疗。

2 结果

12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经内镜下治疗后,112例一次止血成功,占93.33%;6例因复发性出血转外科治疗,占5.00%;1例因家中事务等原因自动出院,占0.83%;1例死亡,占0.83%。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

3 讨论

内镜下急诊处理上消化出血是临床常用办法,本法成功率高,与医师的操作及护理的细致全面是密不可分的[3]。近年,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已成为诊断和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方法[4]。有效的护理配合治疗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5]。本研究表明,内镜下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方法简单、有效,可以及早地确诊并作出相应止血治疗,同时,配合系统的护理,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死亡风险,达到救治目的[6]。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陆在英. 内科学[M]. 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80,485.

[2] 陶文华.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体会[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20(18):68.

[3] 陈安平.上消化道大出血急诊内镜诊治53例分析[J].广西医学,2002,24(9):1425-1426.

[4] 张少虹. 急诊内镜检查在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附8l例报告)[J]. 中国内镜杂志,2003,9(10):83-84.

[5] 李小苗. 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体会[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7):103-104.

[6] 周慧敏. 内镜急诊处理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J]. 中国医药科学,2011,1(14):126-127.

(收稿日期:2013-01-18 本文编辑:魏玉坡)

上一篇:“滴定调节”早产儿吸入氧浓度方法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浅析幼儿与家长的亲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