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定调节”早产儿吸入氧浓度方法的临床研究

时间:2022-07-06 02:25:01

“滴定调节”早产儿吸入氧浓度方法的临床研究

[摘要] 目的 探讨“滴定调节”早产儿吸入氧浓度方法的临床意义。 方法 随机选择需要吸氧的早产儿120例,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均用脉搏血氧仪监测,采用“30-60-90”规则按照目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调节吸入氧浓度(FiO2),稳定半小时后进行血气分析。观察组采用“滴定调节”方法调节FiO2,每次FiO2变化为0.01;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调节FiO2,每次FiO2变化为0.05。测定动脉血氧分压(PaO2),计算两组早产儿PaO2达到正常范围的氧疗调节成功率。 结果 观察组氧疗调节成功率(82.1%)显著高于对照组(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788,P < 0.05);观察组PaO2大于90 mm Hg的发生率(9.2%)显著低于对照组(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706,P < 0.05);观察组PaO2小于50 mm Hg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78,P > 0.05)。 结论 “滴定调节”新生儿吸入氧浓度方法能减少引起氧损伤或中毒的发生。

[关键词] 滴定调节;新生儿;早产;氧疗;脉搏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

[中图分类号] R72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4(a)-0036-02

新生儿氧疗是新生儿呼吸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吸入高浓度氧是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探讨如何对需要氧疗的早产儿进行合适氧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对60例需要氧疗的早产儿,采用以合适的脉搏氧饱和度(pulse oximetry saturation,SpO2)为调节目标[1],“滴定调节”吸入氧浓度(fraction of inspired oxygen,FiO2)的方法,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过医院的伦理道德委员会批准,研究病例选自本科2012年1~10月住院治疗的早产儿。符合氧疗指征[2];胎龄小于37周;家属签署氧疗知情同意书。

1.2 分组

1.3 方法

1.3.1 脉搏氧饱和度监测方法 使用美国飞利浦SureSigns VM6脉搏血氧仪。新生儿均于安静状态下进行测定,测定部位选择右手掌尺侧。操作时先擦净新生儿手部皮肤胎脂,用75%酒精棉球消毒,将婴儿专用包裹式测定探头紧贴婴儿手掌尺侧处皮肤固定稳妥。

1.3.2 FiO2测量方法 (1)定标:氧浓度使用南京鼎顶DM100-02氧浓度测定仪测定,定标场所通风,但无对流风,室温20~22℃,空气相对湿度为65%~70%。首先调校氧测定仪,将氧浓度测量仪传感器放入塑料袋中,向其中充满100%氧气,然后轻轻挤压塑料袋使氧气流经传感器1~2 min,调校氧测量仪至读数为99.6%~100.0%,然后关闭氧气流,把传感器暴露在空气中,观察测量仪读数为(21.0±0.3)%。(2)暖箱内吸氧以及头罩吸氧浓度采用氧浓度测量仪定,气体平衡5 min后开始测定,每隔1 min读取数值1次,共读5次。(3)机械通气以及NCPAP供氧者直接从呼吸机面板显示值读取。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新生儿氧疗是指提供足够浓度的氧,以提高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从而保证组织的供氧,消除或减少缺氧对机体的不利影响[5],但是,由于高浓度氧抑制血管内皮因子(VEGF)的产生从而抑制视网膜血管生长,导致视网膜缺血、缺氧的发生,视网膜的缺血缺氧又不断刺激VEGF的产生、集聚,最终导致视网膜血管过度增殖形成ROP[6],吸入高浓度氧会使体内产生过量的氧自由基,破坏细胞结构,由于早产儿体内抗氧化酶系统不完善,危害显得更大。研究显示吸入高浓度氧是小胎龄早产儿BPD发生的重要因素及独立高危因素[7]。在早产儿氧疗时,不仅要严格掌握用氧指征和控制用氧时间,还要尽可能以最低的吸入氧浓度来满足患儿对氧气的需求[8]。本研究发现,“滴定调节”FiO2方法的调节成功率(82.1%)显著高于传统调节方法(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滴定调节”FiO2方法组PaO2大于90 mm Hg的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调节方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果提示“滴定调节”早产儿吸入氧浓度方法可以减少吸入高浓度氧发生率。

虽然采用“滴定调节”FiO2方法时需要增加临床医师和护士的工作量,但是与不适当的氧疗方法对早产儿所导致的氧损伤或中毒相比是必须的。

综上所述,“滴定调节”FiO2方法可减少早产儿氧损伤或中毒的发生,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Sweet DG,Carnielli V,Greisen G,et al. 欧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防治指南-2010版[J]. 中华儿科杂志,2011,49(1):27-33.

[2] 叶鸿瑁,黎晓新. 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J].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6,9(6):363-364.

[3] 武荣,郑国方,王平,等. “30-60-90”规则在新生儿氧疗中实施的临床分析[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28):3401-3403

[4]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 新生儿常频机械通气常规[J]. 中华儿科杂志,2004,42(5):356-360.

[5] 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 实用新生儿学[M]. 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430.

[6] 董世霄,刘红,齐宇洁,等. 早产儿视网膜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2,21(8):869-874.

[7] 郑国方,武荣,刘石,等. 小胎龄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和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新生儿科杂,2012,27(3):173-177.

[8] 杜立中. 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进展与争议[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02-319.

(收稿日期2013-01-21 本文编辑:林利利)

上一篇:中专音乐教学中的教师素质和教法运用分析 下一篇: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及护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