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市场回顾及2005市场展望

时间:2022-03-09 11:14:11

证券市场回顾及2005市场展望

2004年的中国证券市场是令人荡气回肠的一年。股指创下近年新低,大多数投资者以亏损而告终;国家重大政策频频出台,让人眼花撩乱;股市与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形成巨大背离,让百姓扑塑迷离。2005年股市开门便“摔了一跤”,新的一年中国证券市场又会给投资者一个怎样的回报呢?

政策回顾及展望

2001年6月24日开始的中国证券市场结构调整,导致了连续3年多的市场下跌。2004年是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史上非常有纪念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是证券市场重大政策出台最为集中的一年。大的政策主要有:

推动证券市场整体发展战略的“国九条”;深圳证券交易所推出中小企业板;实施创新试点券商制度及对券商保证金制度的规范;企业年金以及保险资金入市的启动;新股发行询价制度;LOF及ETF基金的推出;推出类别股东表决机制;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股份转让业务办理规则。这些制度的推进,不同于以往侧重调控市场点位的涨跌,而是以国务院的九条意见为代表,更多地从市场化以及运行机制上重新定义中国证券市场。

2005年证券市场政策的重点估计将在于对框架制度的细化以及落实。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出席2004年12月9日深圳召开的基金年会时,阐述了2005年的四点工作重点:一是要完善市场层次结构,逐步形成多层次的市场体系,以满足不同的企业和各类投资者的投资需求;二是丰富产品结构,加快发展固定收益类产品,推动债券市场发展,逐步改变我国资本市场长期以股票为主,而债券发展不足的倒金字塔形产品结构;三是调整上市公司结构,积极鼓励和支持更多的发展前景好,与国民经济关联度高,业绩稳定、治理结构完善的蓝筹企业上市筹资;四要优化机构投资者结构,建立合格机构投资者制度,拓宽长期资金入市渠道,鼓励养老基金、社保基金、企业年金等长期稳定资金入市,加快保险公司直接投资股票市场的步伐,稳妥有序地积极推进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试点工作,壮大机构投资者队伍,使其成为市场发展稳定的支柱。

对于投资者而言,对于证券市场政策的关注更多的落脚于对股权分置的解决、入市资金结构及规模、股票发行制度的变化对市场的影响、交易机制的创新等方面。

股权分置问题:2004年4季度推出的类别股东表决制度,是基于股权分置现况作出的一种保护社会公众投资者权益的过渡性安排,此举意味着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的时间将向后推,股权分置问题在2005年得到解决的预期被降低。

入市资金结构及规模:在管理层积极拓宽长期资金入市渠道的政策下,各种资金包括养老基金、社保基金、企业年金以及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的入市投资会在2005年有实质性发展和增长。

股股票发行制度的变化对市场的影响:新股发行在经历了2004年的一段暂停后,在2005年会有越来越多的超大盘股发行。不过,在市场询价制度实施后,超大盘股的发行,不仅不会加速A股市场的下跌,反而可能是A股市场摆脱单边下跌的救世主。

银行类大盘股的上市,将使证券市场在支持金融改革和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性得到进一步提升,基于此,管理层在支持证券市场发展的力度上将不会弱于2004年。

交易机制的创新:LOF和ETF的发行和上市交易,创新券商试点进一步加快金融创新的步伐;上海证券交易所积极推动的做空机制以及股指期货交易在明年将有新的进展。

股票市场回顾及展望

截至2004年12月16日,全国上市股票1463家。A股市场发行股票总额6495亿股,市价总值37741亿元,流通市值11459亿元,平均市盈率25.35倍,平均股价5.75元;B股市场发行股票总额208.9亿股,市价总值809.9亿元,流通市值747亿元,平均市盈率12.6倍,平均股价3.78元。

中国经济从2003年开始步入“中长期增长周期”,而全球主要的经济大国都已经开始出现经济复苏。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上市公司的业绩也将保持快速提升增长势头。上市公司上半年利润增长40%,增长率为1994年以来、近11年里增长率最高,预计全年业绩增长将超过30%以上。而我国证券市场受国内宏观调控的影响却创出了新底。随后在政策的影响下走出了一波反弹行情,之后市场又阴跌不止,走出和海外市场及经济发展完全相背离的走势。

证券公司巨额保证金被挪用问题的清理是中国证券市场和海外其它证券市场及国民经济形势走向相背离的主要原因。证监会自9月份对全国券商进行大范围彻查,要求券商将自营结算备付金账户和客户结算备付金账户分开。另外,中国证监会要求各券商必须最迟在2005年年底实现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独立存管,完成有关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的五项内控要求,以求从根本上解决非法挪用客户保证金的问题,使结算资金安全、透明、完整、可控、可查。

目前是证券市场最艰难的时期。除了国有股流通和A股估值问题的影响还有待探讨外,其他几乎所有与国内证券市场相联系的问题都已经浮出水面,违规资金已经基本撤离,官方的重视程度和决心之大及近期市场制度建设的力度前所未有,系统性的风险基本释放。市场已进入一个大底部,熬过这个冬天,2005年市场将逐步复苏。2005年的股票市场是可以期待的一年。

基金市场回顾及展望

截至2004年12月16日,我国有基金158只,基金总份额达到3244亿元。而2004年发行基金48只,募资金额1734.36亿元,超过了前5年基金募资规模的总额。同时,基金的管理能力也有了进一步提高。根据统计,全部基金今年已经累计分红6.1亿元。截至三季度,去年年底前开始运作的股票型基金整体净值增长率2.85%,基金表现高于上证指数约9个百分点,体现了基金管理人的专业水准。

基金产品的创新成为2004年的市场亮点。除主动型、被动型股票基金外,债券基金、货币市场基金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新品种―――保本基金以及交易所上市开放式基金均已经成功运作。首只ETF基金也正在销售当中。到目前为止,国际上主流的基金品种在我国均已经出现,对投资者提供了更多样的选择。

与此同时,我国基金业法律法规和监管体制建设也取得了重大进展。6月1日《证券投资基金法》正式实施后,证监会制定了六个配套规章,并已经全部颁布实施。基金行业正走入法制化轨道。

由于开放式基金的不断推出以及A股市场低迷对基金业绩的影响,封闭式基金从2002年开始基本停滞不前。从市场表现看,封闭式基金在二级市场的交易不活跃,投资人兴趣减弱,折价率不断攀升,流动性降低,封闭式基金有被边缘化的趋向。目前的55家封闭式基金,发行总额852.36亿元,市价总值593.1亿元,折价30%左右。封闭式基金的高折价率也孕育着较高的投资机会。

2005年是基金业在我国发展的第八年,在经历了2004年市场规模的高速扩容后,基金业将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在整个行业保持快速发展的同时,行业内部的重新定位会日益明显。

基金公司着眼于提高产品创新能力、提升专业理财的水平,努力打造自身品牌。面对市场的逐步开放,基金业将借鉴国外成熟市场的经验,加强风险管理,完善治理结构。证券市场将逐步进入以机构投资为主导性地位。

债券市场回顾及展望

截止2004年12月16号,我国上市国债55种,企业债券36家,转债32家。债券市场在长达八年的牛市中取得了迅猛的发展,国债投资几乎成了无风险投资的代名词,需求急剧膨胀,财务杠杆工具过度运用,短期收益被过分挖掘,各类品种债券到期收益率在市场的狂热中屡创新低,远远偏离了正常水平,市场积累了巨大的利率风险。受去年底物价连续上扬的影响,交易所国债指数扭转了自去年10月底以来的反弹走势,掉头下行,揭开了2004年债市下跌的序幕。债券市场下跌是对前期债券收益过度挖掘的一次修正。

在通货膨胀预期增强,利率水平上行的市场环境下,风险防范是明年债券投资的首要任务。制度建设方面,债券下跌暴露出来的结算风险,加快了交易所市场回购制度的改革步伐。暴跌行情加速了债券市场变革,反映了中国债券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市场化程度日渐提高,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正在逐步增强。从国际市场来看,金融机构普遍利用利率类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利率风险管理。远期交易、利率期货的交易量十分巨大,是金融市场的主导交易品种。当前,我国名义利率水平偏低,潜在的风险大,在我国监管体系逐步完善,机构投资者风险管理水平逐步提高的大背景下,加快创新的步伐,尽快引入利率类衍生金融工具以及其他可以回避利率风险的交易品种,完善市场功能,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上一篇:对开征物业税的探讨 下一篇:乘风破浪的中国一流绿色农副产品物流航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