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磨汤与曲美布汀联合治疗餐后不适综合征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时间:2022-03-09 01:33:09

四磨汤与曲美布汀联合治疗餐后不适综合征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观察四磨汤联合曲美布汀治疗餐后不适综合征(PDS)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3例餐后不适综合征(PDS)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对照组55例,治疗组联合应用四磨汤及曲美布汀,对照组给予曲美布汀治疗,4周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对照组对临床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4.5%和61.8%,两组症状改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餐后不适综合征; 四磨汤; 曲美布汀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Simo Decoction and trimebutine in treating postprandial distress syndrome (PDS) of functional dyspepsia (FD).Method:113 cases with PD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nd there were 58 cases in treatment group and 55 cases in control group.The patients were assigned to receive Simo Decoction and trimebutine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o receive only trimebutine in the control group for a course of four weeks.Result: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4.5% and 61.8%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There wa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Key words】 Functional dyspepsia; Postprandial distress syndrome; Simo Decoction; Trimebutine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指一组由上消化道功能紊乱引发的症状,主要症状有上腹部不适,早饱、嗳气、烧心、上腹隐痛等。根据罗马Ⅲ标准分为上腹痛综合征(epigastric pain syndrome,EPS)和餐后不适综合征(postprandial distress syndrome,PDS)[1]。PDS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主要症状为上腹饱胀、早饱、嗳气等,其缺乏特异的内镜下形态改变及生化指标异常,症状发作无特异性,呈持续性或反复性发作,虽然预后尚可,但对患者生活质量仍然造成较大影响。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主要考虑与胃肠动力障碍[2],精神因素以及内脏高敏感性等有关,PDS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多采用调节胃肠道功能的促动力药物为主进行治疗[3],但疗效尚不尽人意。本文对本科2013年3月-2014年4月对113例餐后不适综合征(PDS)型患者应用中药四磨汤联合西药曲美布汀联合治疗,获得较满意疗效,现予以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组对象共计113例,为2013年3月-2014年4月本院消化科门诊及住院的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男30例,女28例,平均(43.5±3.8)岁,平均病程(4.6±0.7)年;对照组55例,男29例,女26例,平均(42.7±2.9)岁,平均病程(4.8±0.6)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排除标准

1.2.1 入选标准 PDS诊断标准依据2006年制定的罗马Ⅲ标准,正常进食后,发生餐后饱胀不适,每周至少出现数次;由于早饱影响正常进食,每周至少出现数次;症状在诊断前至少出现6个月,近3个月症状符合上述标准并且缺乏能够解释症状的相关器质性疾病存在的证据(包括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无异常)[1]。

1.2.2 排除标准 (1)合并有器质性疾病和精神病患者;(2)有糖尿病、结缔组织病者;(3)近1月内服用过调节胃肠道功能的药物者;(4)妊娠及哺乳期妇女;(5)已知或可疑有酗酒或滥用药物史。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曲美布汀(商品名:尼为孚,浙江昂利康公司生产)100 mg,3次/d,餐前30 min左右服用治疗,四磨汤口服液(湖南骛马制药有限公司生产)20 mL,3次/d,餐前30 min左右服用治疗。对照组仅用曲美布汀100 mg,3次/d,餐前30 min左右服用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过程中停用其他药物。同时记录上消化道症状以及相关药物不良反应。并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如肝肾功能、血、尿常规以及心电图检查。

1.4 疗效判断标准

1.4.1 治疗前后症状判定分级及评分标准 症状主要包括餐后饱胀、上腹胀、早饱、科、恶心呕吐5个方面,总共分为4级。0级计0分。即无消化道症状Ⅰ级计1分,即存在轻度消化道症状,但经他人提醒才可以意识到症状存在。Ⅱ级计2分,即存在较重消化道症状,患者能感觉到症状存在,但对日常工作不造成影响。Ⅲ级计3分,即存在严重消化道症状,患者明显感受到症状存在,且不能缓解,或对患者工作及生活造成严重影响[4]。

1.4.2 治疗前后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即治疗后消化道症状为0级。有效:治疗后症状评级下降2个等级,即从Ⅲ级到Ⅰ级。进步:治疗后症状评级下降1个等级,即从Ⅲ级到Ⅱ级,或Ⅱ级到Ⅰ级。无效:治疗后症状无改善或加重。除无效外均视为改善[5]。

1.4.3 疗效总体评价 (1)治疗后症状改善率=(治疗前消化道症状评分总和-治疗后消化道症状评分总和)/治疗前消化道症状评分总和×100%。(2)症状总体评价:症状改善率超过75%为显效。症状改善率50%~75%为有效。症状改善率25%~50%为进步。症状未减轻或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进步率。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疗效的有效性比较采用 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总疗效比较 疗程结束后,治疗组28例显效,15例有效,6例进步,9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4.5%;对照组14例显效,12例有效,8例进步,21例无效,总有效率61.8%。两组现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变化比较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消化不良症状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上腹胀、餐后饱胀、早饱、科、恶心呕吐等症状改善率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出现眩晕2例,嗜睡3例,口干4例,稀便10例。对照组出现稀便8例,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均在用药1周内出现,1周后不良反应即消失,不妨碍治疗。

3 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在人群中患病率高,欧美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普通人群的发病率约在20%~40%左右[6],有报道在我国消化科门诊中大约有1/3的患者都是因FD来就诊[7]。广东地区有报道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在消化科门诊的比例为52.85%[8],且近年来发病有上升趋势。尽管诸如功能性消化不良这类功能性疾病不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但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仍造成了不小的困扰,并且加重个人以及社会的经济负担,已经成为了当前社会一个重要的医疗保健问题[9]。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众多学者已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但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包括胃酸过度分泌、HP感染、心理社会因素、上消化道运动功能障碍、内脏感觉过敏等都被认为是病因之一[10]。其中,PDS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中上消化道运动功能障碍,精神心理因素以及内脏感觉过敏被认为是主要因素[11]。上述因素互相影响,导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状反复出现。目前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中,有报道指出有30%~80%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存在消化道运动异常现象,有40%~60%存在胃肠排空延缓和胃肠道感觉过敏,30%~60%有胃肠运动失衡[12],考虑可能与胃肠道平滑肌活动紊乱、胃腔内张力周期性变化有关。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大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动力障碍,有学者研究指出,大部分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存在胃排空延迟异常等情况。所以,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尤其是对于PDS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改善消化道运动障碍十分重要。

功能性消化不良经过治疗后通常能得到有效控制,往往预后较好,如延误治疗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等,所以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寻找一个正确有效的治疗方案十分重要。PDS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目前多采用促动力及胃黏膜保护药物治疗,由于PDS病因的复杂性,上述药物往往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13],因此本研究试图采用中西医结合的办法,来找出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的治疗方案。本次研究采用的曲美布汀作为全胃肠动力调节药,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方面具有独特的疗效和优势。其通过引起细胞膜内外K+离子及Ca2+离子浓度改变,从而兴奋或抑制消化道平滑肌,引起平滑肌收缩或者舒张[14],双相调节消化道运动,使原本异常的胃肠道运动趋于有规律的节律性收缩,谭东毅等[15]认为,在低动力状态下,曲美布汀作用于胃肠道平滑肌的肾上腺素受体,减少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改善胃肠道的运动节律,故能明显减轻PDS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引起厌食、恶心、呕吐、科、腹胀等症状。本研究中对照组单用曲美布汀治疗后消化道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仍可达到61.8%,说明曲美布汀在治疗PDS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疗效的确切。

尽管曲美布汀可以缓解部分PDS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症状,但还是有许多患者症状反复发作,久治不愈,以至于四处求医,浪费了大量医疗资源。传统中药在治疗功能性胃肠病方面有其独到之处[16],与西药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17]。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于中医学“胃脘痛”、“痞满”、“呕吐”等范畴,据其症候群表现,其病机主要为肝郁脾虚、气机不畅,使肝气郁滞、脾失健运,胃失和降,上下不能相通,不通则痛则胀,其标在胃,病在脾,制在肝,故治疗行气和胃、疏肝健脾为主。笔者在曲美布汀的基础上加用四磨汤口服液,中西医联合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四磨汤口服液组方为木香、枳壳、乌药、槟榔。木香散寒止痛,对胃肠蠕动均有促进作用,可有效缓解胃肠胀气引起的腹痛、腹胀[18]。枳壳破气消积,可刺激胃肠道平滑肌,据报道枳壳有明显的收缩胃肠道功能,在动物实验中可以显著兴奋大鼠胃肠道平滑肌,使体外平滑肌收缩时间和积分明显增加[19]。乌药顺气降逆,所含单萜类成分,可双相调节消化道平滑肌运动;槟榔可理气行滞,所含槟榔碱等成分可兴奋胃肠道平滑肌,促进胃肠蠕动,并可消加快消化液的分泌,治疗食积、气滞、腹胀等[20]。四磨汤具有拟胆碱和拟肾上腺素双重作用,对胃肠具有双重调节,具有理气、顺气、消滞、消积、止痛作用[21],对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情绪障碍、内脏高敏感性及促进胃肠动力具有较好的疗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1)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联用胃肠动力调节药和中药四磨汤治疗PDS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比单用胃肠动力调节药更有效;(2)治疗组的消化道症状评分较对照组显著下降,餐后饱胀、上腹胀、早饱、科、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改善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说明联用胃肠动力调节药和中药四磨汤比单用胃肠动力调节药更能够改善PDS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基本症状;(3)本次研究所用药物副作用较少,笔者观察到两组患者服药后治疗组嗜睡3例,眩晕2例,口干4例,稀便10例。对照组稀便8例,但很快消失,均不影响治疗,说明本次研究用药安全有效。

本次研究证明,联合应用中药四磨汤口服液和西药曲美布汀治疗PDS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协同效应,比只用曲美布汀疗效好,联合用药后显著改善临床症状,而且副作用少,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Drossman D A.The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and the Rome Ⅲ process[J].Gastroenterology,2006,130(6):1377-1390.

[2] Sha W,Pasricha P J,Chen J D.Correlations among electrogastrogram,gastric dysmotility,and duodenal dysmotility in patients with functional dyspepsia[J].J Clin Gastroenterol,2009,43(8):716-722.

[3]梁燕.曲美布汀与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30例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3):190-191.

[4]陈世耀,王吉耀,朱畴文.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随机双盲对照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2):165-168.

[5]王振华,达西平,龚能平,等.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多中心双盲对照研究[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0,19(5):363-366.

[6]郑小文,叶慧康.黛力新佐治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评价[J].实用医学杂志,2001,17(3):258-259.

[7]左,李瑜元.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广州医药,2007,38(1):5.

[8]陈F湖,钟碧慧,李初俊,等.广东城镇居民消化不良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内科杂志,1998,37(5):312-314.

[9]岁马委员会.功能性胃肠病的罗马Ⅲ诊断标准[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7,l2(2):137-140.

[10]李晓波,刘文忠.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和发病机制[J].胃肠病学,2006,11(1):50-52.

[11]鲁永保.功能性消化不良药物治疗[J].临床荟萃,1996,11(1):6-7.

[12]李瑜元.消化不良症诊治的专家建议[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9,26(4):144-146.

[13]肖政华,刘柏炎,蔡光先,等.四磨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6O例的疗效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2,24(2):14-16.

[14]张印.曲美布汀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09,7(4):398-399.

[15]谭东毅,姚宏昌.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胃内24小时胆汁监测和胃动力研究[J].中华消化杂志,2002,22(5):313-314.

[16]何安民.中汤加味治疗慢性胃炎960例册[J].陕西中医,2008,29(1):61.

[17]王麦霞,李乾构,单兆伟.实用中医消化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30-336.

[18]刘令安,蔡莹,蔺晓源,等.四磨汤对不同机能状态小鼠胃肠运动的影响[J].中医药导报,2009,15(12):64-66.

[19]刘振清,魏睦新.胃肠动力中药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8,16(1):62-63.

[20]朱金照.促胃肠动力中药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研究,1999,15(5):57.

[21]李玉洁,刘柏炎,蔡光先,等.四磨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Meta分析[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l,6(6):466-469.

(收稿日期:2015-01-05) (本文编辑:王宇)

上一篇:90例小儿手足口病血清CK―MB、cTnT及PA变化和... 下一篇:奈达铂、卡铂联合氟尿嘧啶同期放化疗对中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