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病毒性心肌炎125例心电图异常类型持续时间演变分析

时间:2022-03-08 07:59:03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125例心电图异常类型持续时间演变分析

【关键词】 心肌炎

认识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各种异常类型持续时间的演变规律,对于临床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125例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异常类型持续时间的演变特点,并探讨其发生机理。

1 资料与方法

分析综合我院近10年来门诊及住院125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病人的系列心电图资料。男70例,女55例。年龄2~55岁,平均24岁,其中2~14岁76例,15~55岁49例。成人病例符合1995年全国心肌炎心肌病专题座谈会提出的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参考标准。小儿病例符合1994年第六届全国小儿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 [1] 。每例病人的心电图资料自5~20份不等,描记时间间隔根据病情变化有较大差异,最短间隔12h,最长间隔5天。

2 结果

所有病例的心电图异常分为4种类型:(1)ST-T改变,包括ST段下移及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2)QT间期延长(QT间期>0.44s);(3)各种类型的传导阻滞,包括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及束支传导阻滞;(4)心律失常,主要包括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伴不齐,室性早搏等。每一病例可同时具有几种异常心电图类型。异常类型例数及发生率,见表1。

以上四种心电图异常类型的演变情况有较大不同。ST-T改变变化较快,持续时间较短,80%病例1周内有明显好转,有2例在3天内完全恢复,但容易反复。5例持续在3个月以上。QT间期延长恢复较慢,本组9例(53%)经过1个月左右恢复正常,2例持续3个月仍未恢复正常。传导阻滞持续时间较长,15例(71.4%)于30~60天恢复正常,5例病人2年后传导阻滞仍存在。心律失常者中34例(85%)持续2周~1月,5例持续约6个月,此类改变较易复发。

表1 125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异常类型例数及发生率(略)

3 讨论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病理学改变主要是心肌实质或间质的炎细胞浸润,坏死区域与纤维化区域交替相间。病变弥漫且较严重者常同时累及心脏传导系统。心电图改变多种多样,各种改变的持续时间和转归差异很大。本组病例显示,ST-T改变的变化较快,多在一周内随病情好转而迅速恢复。其中2例在3天内ST-T即恢复正常,这与不少学者的研究结果相似 [2,3] 。ST-T改变虽不具有特异性,许多其它原因亦可出现,但如结合临床资料同时观察到这一改变的短暂及易恢复性,可作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佐证。ST-T改变的易恢复可能是炎症病变较轻,另外与炎症所致的心肌复极过程障碍常属暂时,经过治疗较易恢复正常复极程序有关。本组病例传导阻滞发生率较低,但持续时间较长,与ST-T改变的易恢复性成鲜明对照,本组71.4%的传导阻滞持续1个月以上,已成为永久性传导系统损害。这种永久性损害是由于炎症所致的局部心肌坏死及坏死后的纤维化,并且发生于或侵犯心脏的传导系统。心律失常演变速度介于ST-T改变与传导阻滞之间。病变后期以窦性心动过缓伴不齐较多见,窦性心动过速的基础是心脏的代偿作用,窦性心动过缓伴不齐是因炎症浸润使窦房结功能减退所致。心律失常中最常见的是室性早搏,其产生可能是由于炎症使局部心肌应激性和传导性抑制, 造成心肌不应期长短不一致,容易发生环行折返之故。

综上所述,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心电图改变中,ST-T改变恢复最快,并与病情变化相平行,可作为疾病动态观察及疗效评价的重要指标。传导阻滞恢复较慢,甚至成为永久性损害,从而反映病变程度较重并且累及传导系统。而各种心律失常变化亦较快,可作为判定病变治疗转归的指标。

参考文献

1 李家宜.关于再次修改心肌炎诊断标准的说明.中华儿科杂志,1994,32(6):349.

2 刘广文,孙毅症.动态心电图监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152例分析.中国综合临床,2000,16(1):55.

3 袁志喜,赵慧,王锦华.120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异常与预后分析.中国综合临床,2001,17(1):65.

上一篇:CA19-9在消化道肿瘤术后监测的临床应用 下一篇:电视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125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