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风险应对危机

时间:2022-03-08 06:36:06

防范风险应对危机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始终防范和应对来自资本主义的风险和危机,消除其负面影响。从现实情况看,一是要始终防范和应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消极影响;二是要始终维护国家和安全;三是要始终防范和应对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经济风险和金融危机;四是高度重视并防止市场经济条件下发生的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资本主义;防范风险;应对危机

中图分类号:A849.1;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1007―5194(2010)02―0011―0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应当实事求是地承认,现代社会主义社会内部也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存在与发展。这种社会主义社会并不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设想的那种社会主义社会,而是以社会主义为主导、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因素相结合的新式社会主义的社会。实际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融入了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范畴、允许一定规模和程度的私有制存在之后,确实具有资本主义的因素,在经济领域尤其如此。因此,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时,不仅应当看到学习资本主义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性,而且必须从另外一个影响层次上正确看待资本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的风险和危机。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始终防范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消极影响

在实行改革开放的条件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面对的就是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消极影响的挑战。在当前的中国社会,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消极因素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从改革开放之初的崇洋、资产阶级自由化到现在的吸毒、、腐败、严重经济犯罪以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都应该在其列。

在西方社会,形式各异的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文化,根源于私有制为基础的资产阶级人性论和资本主义价值观所导致的资本主义精神。相对于以社会整体发展和文明全面进步为本位的社会主义精神来说,资本主义精神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以资本个体为本位。它的最大表现就是资产阶级的极端利己主义和拜金主义。它的核心观点就是:商品经济是自发性和盲目性的,因此“人的本质也是自私的,自私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一切向钱看是发展商品经济的必然要求”,并认为提倡集体主义是对个性的否定等。作为分析资本主义精神和文化危机的美国著名学者丹尼尔・贝尔,在《资本主义及其文化矛盾》一书中指出,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使文化日益脱离社会的经济、政治领域,成为一种有独立特征与发展规律的领域,这一领域,与强调理性的经济领域和依重制度化的政治领域不同,充斥着非理性主义和各种杂乱、多变、难以辨认来由的随意性的行为,“那些人吸毒、放纵、、公开搞同性恋、或者把猥亵当作政治风格,或偏爱‘非常事件’和电影,这些在目前都很难与社会学‘标准变异’原则相吻合”。通过对文化的考察,贝尔发现在现代资本主义发展中,社会结构(技术一经济体系)同文化之间有着明显的断裂。前者受制于一种由效益、功能理性和生产组织(它强调秩序,把人当作对象)之类术语表达的经济原则,后者则趋于糜费和混杂,深受反理性和反智情绪影响。这种主宰性情绪将自我视为文化评价的试金石,并把自我感受当作是衡量经验的美学尺度。

对于这些产生着严重精神腐蚀和意志瓦解力的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文化,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曾严肃地向党指出:“不过一两年时间,就有相当多的干部被腐蚀了。这股风来得很猛。如果我们党不严重注意,不坚决刹住这股风,那么,我们的党和国家确实要发生会不会‘改变面貌’的问题,这不是危言耸听。”在1986年初的一次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邓小平说:“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不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在党的十二大的开幕词中,邓小平就提出了一方面要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另一方面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决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决不允许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在我国泛滥的方针。邓小平开出的良药就是著名的“两手抓”,即:一手抓发展社会生产力,一手抓教育广大人民,特别是不让我们的青少年去做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俘虏;一手抓学习资本主义中对我们有利的东西,一手抓批判和反对崇拜资本主义;一手抓对外开放,对内搞活,一手抓惩治腐败、打击经济犯罪,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多手齐抓,也是以和同志为代表的党的领导集体始终坚持并坚决贯彻的思想。

值得注意的是,进入新世纪以后,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和市场经济给人们思想和生活方式所带来的极大冲击,一些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越发严重,是非、善恶、美丑的荣辱界限被模糊甚至被颠倒了,资本主义的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支配了很多人的思想,贪污受贿等案件不绝如缕。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在健康发展的道路上继续发展,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人民,必须下大力气根治这些资本主义精神毒瘤的影响。在当前,除了加强法治建设,用法制手段解决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影响下所产生的各类犯罪外,最主要的是要加强社会主义的先进思想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思想文化建设要正确处理好一与多、拒与纳、破与立等一系列重要关系。处理一与多的关系,就是要在思想文化发展中,既要尊重多样,又要确立主导,划清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处理拒与纳的关系,就是要在划清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界限的同时,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弄清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创造中哪些是至今仍然值得吸收与借鉴的优秀文明成果,在坚决摒除糟粕的同时撷取精华;处理破与立的关系,就是要弄清楚哪些是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文化以及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并努力地讲清楚这些腐朽思想文化的现实危害,消除这些腐朽思想文化得以滋生发育的现实土壤。同时,在此基础上,加大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建设力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真正成为当代中国社会文化中的主旋律。

我们已经看到,为了防范资本主义和其他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消极影响,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除了用加强法治建设的手段来解决问题外,还从社会主义思想建设、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等方面来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正确方向。同志提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并要在全体人民中树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立足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回答了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关于荣辱问题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的有机统一,体现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统一的治国方略,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针。在新形势下,我们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 会思潮,也就是要坚持以主导的价值引领社会、以科学的理论指引航向、以共同的理想凝聚力量、以崇高的精神鼓舞斗志、以优秀的道德鼓舞风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反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文化的指南。

二、始终维护国家和安全

在对外开放的条件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始终把国家的和安全放在第一位。要认清资本帝国主义的本性就是霸权主义,霸权主义就是战争;资本帝国主义就是侵犯人权,资本帝国主义人权就是对外侵略权;资本帝国主义就是恃强凌弱,欺软怕硬;资本帝国主义就是意识形态歧视。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中提出,帝国主义的一个重要政治特征就是对外实行侵略,帝国主义就是战争。虽然今天的资本主义和昔日的资本主义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但是只要资本主义制度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资本主义这一对外的本性始终不会发生质的改变。对于正在“和平崛起”的中国来说,也许某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不敢轻举妄动,但是,正如法国《世界报》外交专刊发表的阿兰・格雷斯的文章所说,“资本主义重新野蛮化的危险”对于正在建设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说仍然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危险性。何况另外一种战争,即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西化”和分化中国的图谋一直都没有改变。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真正的和平》一书中的一段话至今没有也不会过时:“我们的目标应当是使他们(指社会主义国家――笔者注)参加我们两种之间的一场和平竞赛,这种竞赛将会促使他们的制度发生和平演变”;“我们同东方接触越多,就会使它受西方榜样的影响越大。这样做必然会加强那些正在促成演变的内部势力”。

针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借助各种机会和理由来“西化”和分化中国的图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有着清醒的认识。在1990年代苏联、东欧巨变后,邓小平同志强调中国在对外开放过程中要始终把国家的和安全放在第一位,指出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所谓没有硝烟,就是要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针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拼命对中国煽动他们的自由、人权和民主观时,邓小平说:“人们支持人权,但不要忘记还有一个国权。谈到人格,但不要忘记还有一个国格。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没有民族自尊心,不珍惜自己民族的独立,国家是立不起来的。”“西方的一些国家拿什么人权,什么社会主义国家不合理不合法等做幌子,实际上是要损害我们的国权。”近年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又在利用台湾、、新疆等所谓的“问题”,在自由、民主、人权等方面大做文章,企图让中国吞下国家和安全受损的苦果。对此,社会主义的中国一定要有十分清醒的认识,并始终保持高度的警惕。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在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把国家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反对任何国家以各种形式损害我国的独立、、安全和尊严;对于国际事务,根据是非曲直决定立场和政策,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各国事务由本国政府和人民决定,世界上的事情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平等协商,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划界,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维护中国国家和安全,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而且也是世界和平和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

三、始终防范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经济风险和金融危机

如上所说,现代社会主义社会内部也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存在与发展,我们目前所处的世界历史时代,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并存的新时代。资本主义既有历史进步性,又有历史反动性。资本主义往往在伴随它的历史进步性的同时,历史反动性也就暴露无遗。此次由美国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本质上就是美国模式自由市场经济治理思想的严重危机,“是资本主义一种特殊制度形式的产物,也是资本主义的新自由主义形式作用的结果”。从根本上说,这场金融风暴,就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产物。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被卷进了这场特大的金融风暴之中,原因何在?这是因为,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代,正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随着新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进入高涨阶段的长周期相适应。此时中国经济建设为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要求,实行了允许私有制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政策,使资本主义因素得以在社会主义条件和框架下,大量生长起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同时,中国加速对外开放,逐渐主动地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潮流。“这一方面为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使中国经济逐步卷入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主导的市场经济的轨道,受到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矛盾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方面要允许用市场经济和私有制经济发展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更要防范更深地陷入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规律作用消极后果的泥淖。中国要自主地掌握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摆脱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周期的陷阱。其根本之道就是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决反对新自由主义的模式,反对金融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在所有制上,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改革方向上,坚持在国家宏观导向和调控下,实行市场取向的改革;在分配制度上,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同时更加重视社会公平。在经济安全问题上,对待外资和私营经济,如果只讲平等准入,不讲经济安全,甚至不惜以牺牲国家利益为代价来发展私营经济和引进外资企业,就会导致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和国有经济的萎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别应该防范的是,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绝对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和文件上,而没有落实在行动上。如果那样,所谓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或者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防范经济风险和金融危机就变成了一句空话。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反对“新自由主义”的私有化、市场化和自由化等,把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规律的作用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和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只有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周期性经济危机中永葆活力。

四、高度警惕并防止市场经济条件下发生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

两极分化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阐述的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所制约着的一种社会现象,即一极是财富的积累,一极是贫困的积累。应当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处理和资本主义的关系时,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不仅是指利用了资本主义的科学技术、管理经验,更为重要的是利用了资 本主义的某些制度和体制。特别是市场经济,虽然不能简单地说它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东西,但成熟的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在几百年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制度成果,则是毫无疑义的。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就是批判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给工人阶级带来的贫穷和灾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强调经济效率、鼓励竞争,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富方面,市场经济确实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过分强调用经济效率调动竞争、鼓励进取,却带来了双重的社会效应:效率的提高和不平等的加剧。在公平的竞争中,虽然人们在利用市场机制、价值规律的机会方面是均等的,竞争的结果却是不平等的。从整个社会发展和社会管理的角度来考察问题,这种后果一开始只是表现为收入和经济状况上的差别,继而表现为贫富程度的加深,最后则表现为严重的两极分化。换言之,今天用市场经济鼓励人们对利益和财富的追求,这和以资本个体占有为价值本位的资本主义精神是有共同之处的。

什么是社会主义?从价值论的视角来分析,社会主义应该是以社会的整体发展作为自己的价值本位。这是相对于以资本的个体占有为本质特征的资本主义来讲的。它是在对资本主义给人类文明带来的贫富差别和不和谐现象的批判中以及对资本主义的扬弃中,并以理论、运动和制度形态所体现出来的对资本主义的超越、对理想社会的探索和对人类文明的追求。社会主义精神就是追求和谐,而最能体现社会主义精神对和谐追求的先决条件就是共同富裕。在当代中国,如果始终存在着基于社会权力、社会资源的占有和分配所形成的社会地位以及富裕程度之间的不平等,那么,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贫富两极分化和不协调现象也就始终存在着。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贫富两极分化和不协调是引发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的社会基础,和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是极不相符的。因此,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人民就要牢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价值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维护社会公平,实现社会和谐。

对于这个问题,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立者的邓小平同志从来就是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与共同富裕联系在一起,他谈得最多的是共同富裕问题。“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摆脱贫穷的问题。”直到晚年他仍然在关心共同富裕的问题,总怕中国在这个问题上出乱子。从总体上看,邓小平同志共同富裕的思想是:第一,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或长期两极分化,那就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生的资产阶级,我们就真的走了邪路了;第二,共同富裕是合法富裕,富裕的前提是勤劳致富、合法致富,不是非法致富,更不能用的手段去致富;第三,要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和分配政策改革调整,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所得,调节过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第四,如果不坚持共同富裕,生产力既得不到解放,也得不到发展;第五,共同富裕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不是局部地区的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可以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邓小平同志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是带有根本性的,而共同富裕论又应该是邓小平同志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核心。它旗帜鲜明地把社会主义和其他剥削社会的目的根本区别开来了,讲清楚了在发展生产力以后成果到底归谁享有的问题。总之,在邓小平同志的心目中,两极分化就是“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代名词。

应该看到,目前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着的问题很大,如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仍在扩大,一些行业收入水平过高,分配秩序还没有完全理顺等。根据权威公布的数据,现在我国贫富悬殊的距离由改革开放初期的4.5:1扩大到12.66:1。城乡居民收入从1998年的2.52:1扩大到2008年的3.31:1。中西部收入差距也不断扩大。虽然我国的收入差距拉大问题是在居民收入普遍得到提高的前提下出现的,但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就会给社会的长期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带来隐患。因此,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人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理论上就要坚决反对“新自由主义”的完全自由的市场模式,防止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两极分化,坚决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在实践上,应尽快采取积极措施,制定有效政策,遏制和逐步缩小收入差距。中央政策要从防止两极分化,变为解决两极分化。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社会主义改革方向和道路的基本依据,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最基本的依据。如果两极分化,就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而只有共同富裕,才是社会主义改革的目的,才是社会主义的题中之意。我们不能走西方资本主义的老路,两极分化不是社会主义。

上一篇:论边界道德与边界文化 下一篇:新中国60年经济发展绩效及其基本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