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晚的星空

时间:2022-03-08 04:14:56

那一晚的星空

去年,大学时的一个朋友从北京来探望我,我带他去深圳看海。晚上九点正,火车驶出广州东站没多久,抬头望向窗外,竟看到天边有许多星星。那些美丽的“小不点儿”,随着列车的飞驰时隐时现。不知道怎么的,突然心里堵得很,觉得什么转眼都要过去,熟悉的人很快就不知所踪,眼前的一切又有什么意义?一下子胸闷心悸,话都说不出来了。那同学笨嘴笨舌不会劝人,就立下誓言来安慰我,说以后一定会陪我再来看看――那时的天真真让人怀念,以为看看星星就可以暂停;而事实上,那样的许诺也只有心酸时还记得,早已经没人把它当正经事了。

对于此,最悲观的说法是:我们每天除了衰老无所事事。

不过,到现在仍然觉得,要想从无情的时间中得到拯救,还是得靠一个承诺。《漫长婚约》里的马蒂尔,为了找回她所应得的那份承诺,奔波在无数的不可能上。Audrey Tautou演出的角色常常是这样的,以天性的敏感,作怪异之举,伊的人生态度常常让人觉得温暖和感动,但在细想之后,其实却是让人更加绝望。比如,她喜欢自己定一个假设来预测未来,比如当数到7之前查票员过来了,那就怎样怎么样;如果赶在汽车之前自己到了弯道处,又是怎样怎样……看她拖着残疾的腿,眼神里交织着绝望和焦急,瘦弱的身体在大风和稻浪中奔突,实在抑不住地心酸……一个假设,和一个许诺,又有什么不同?不过是自欺欺人和被人欺的区别。

大多数时候,这个承诺就像一个画外音,是想像的,是自我暗示的,或者竟然只是自伤自怜。最令人心动的是《走出非洲》中,非洲的黄昏中丹尼丝去了,如同飞机失事般一去不回,卡伦的画外音嘎然而止:Friday!――这是最不动声色,后来想起来却最令人不能自持的诺约。

这么说来,漫长婚约最终能得以圆满,和琼瑶的毒草是一类的,都是掩盖真实的。只不过,它以更高级的美感和善,让我们不忍心将之归类。当然,它最终不会和琼瑶一类,也因为它其实早已经暗示了丑恶的可能性,那些战场上血腥和震憾力,在一开始就给了我们一个真实的背景交待。开始不能接受,后来想它也许就是导演用来调和那些奇遇和激动的,免得我们昏了头,以为这已经不是电影了。

承诺,永远在人心中摇摆不定。明白的一方,往往是那个正在等待的一方――这像个悖论一般让人心酸。连“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这样的大而化之的药方也无法为之解毒。看电影的过程中也一直在摇摆,为自己,为马蒂尔,如果这最后一份等待也失去,那真是无趣了,事实上,我们只是靠它为生活添点乐趣和希望。然后继续坚持下去。我也曾经努力过,然而没有结果,但这是不是意味着还得一直等待,或者是寻找下去?

生活毕竟不是电影――这也许是下意识的反应,也许只是我们软弱的托辞。

离那晚的时间恰巧过去了一年,我又在晚上坐九点的火车去深圳。百年孤独地看着对面的旅客,我竟不敢再转脸看一眼窗外的天空。

上一篇:黄金周:让旅客出行更便捷 下一篇:杨伦 在自己的世界看风起云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