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人的价值 促进大学生心理和谐发展

时间:2022-03-08 03:01:17

尊重人的价值 促进大学生心理和谐发展

摘要:教育的价值,在于引导和帮助个体认识到自我的主体地位与价值,认识到生命对于社会、他人的积极意义,并促使其走上生命的自我建构之路,这样的建构对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和谐发展尤为重要。

Abstract: The value of education is to guide and help individual to know the dominant position and value of self and positive significance of life to society and others, and promote them to step on the road of self-construction of life, which is very important for promoting university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armonious development.

关键词:人的价值;大学生;心理和谐

Key words: human values;university students;psychological harmony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4-0224-01

0引言

尊重人的价值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人具有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这使得人的价值也就非同于一般事物的价值,人的价值的实现和提高,人的价值不断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就成为社会前进发展中的一种动力源。教育的价值,在于引导和帮助个体认识到自我的主体地位与价值,认识到生命对于社会、他人的积极意义,并促使其走上生命的自我建构之路,这样的建构应当是一个和谐发展的过程,对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和谐发展尤为重要。

1心理和谐的内涵

1.1 心理和谐的概念及特点心理和谐是指人的认知、情感、意志等内心活动处于平衡自然、协调统一的状态,并对外界事物抱有平静适度、热情友善的态度,人与外界环境能够进行有效沟通,并能化解内部或外部冲突。其特点表现为,心理构成要素上的协调性;为人处世上的理智性;心理体验上的愉悦性;表征意义上的总体性;持续时间上的稳定性。

1.2 心理和谐的结构从结构上看,心理和谐是一个系统,它由个体内部心理和谐、人――事心理和谐和人际心理和谐三个子系统组成。对内协调和对外适应是心理和谐的集中表现。心理和谐的人,能够坦诚地看待外部世界和自我内心世界,能够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因此应注重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文化素养,给予他们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养他们乐观、豁达、宽容的精神品格,塑造自尊自重自信的自身形象,保持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2大学生的心理和谐发展

2.1 大学生心理和谐发展的表现大学生具备心理和谐发展,是拥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情绪、意志、性格的前提,具备心理和谐发展,才能更好的了解自己、正确的看待和处理外部世界的人和事,并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大学生个体内部的心理和谐发展,是指大学生的心理内部的各个要素之间相互协调和统一。其表现为:正确认识自我,恰当评价自我;欣然接受自我,积极发展自我;有效控制自我,不断超越自我。大学生人――事心理和谐发展是指大学生在对待和处理个人生活和学习、择业就业、家庭生活及社会、自然、环境方面的事件及突发事件时的冷静、理智、适度和乐观的态度。大学生人际心理和谐发展是指大学生在个人生活和学习及社会活动中能积极建立人际关系并通过正确方法维护和发展人际关系。

2.2 大学生心理和谐发展的意义大学生心理和谐发展有利于大学生自身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健全人格的发展。心理和谐的大学生能够客观地自我分析、自我评价;在培养道德情感方面,能够自我激励、自我反思;在锻炼道德意志方面,能够自我控制、自我命令;在增强道德信念方面,能够自我监督、自我修养;在完善道德行为方面,能够自我检查、自我调节。大学生的心理和谐发展,是充分发挥其个人潜力的重要条件,也是他们在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基础。

大学生心理和谐发展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融合心理和谐教育有助于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系统化和科学化,心理和谐教育工作的科学性、严谨性、针对性等特点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任感,从而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变被动地接受为主动地配合和参与,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和谐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3尊重人的价值,促进大学生心理和谐发展

3.1 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强调尊重人、关心人、解放人和塑造人尊重人,就是尊重人类价值、社会价值和个性价值;关心人,就是关心人的人性需求、内心情感,要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命运确立起终极关怀;解放人,就是不断冲破一切束缚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体制、机制和物质条件;塑造人,就是要树立人的主体性意识,把人塑造成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主体。

3.2 给予学生人文关怀人文关怀表现为对人的人格尊严、价值与需求的尊重和关切,要关注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遵循人文精神,对学生进行生活、道德、情感和理智和谐发展的通识教育,通过人文素质拓展课程,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结构的重新整合,提高其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心理素质,通过人文社会实践,促进学生拓宽视野,了解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

3.3 要关注大学生的精神需要大学生的精神需要包括对知识的追求、对未来的探索、对尊重和交往的需要,对理想信念以及自我价值实现等需要。相对物质需要而言,大学生对精神需求始终占据着优势地位,精神需要的满足对促进其心理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往往最先感受到时代的变化与需求,思维活跃,创新进取的思想和积极竞争意识不断增强,因此应在职业规划、提高就业能力、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念方面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指导和帮助;大学生自我意识增强,有着强烈的尊重需要,希望获得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理解,因此,应完善学生会以及各类社团组织,以满足大学生群体社会交往的需要;大学生高度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培育大学生和谐健康的心理状态。

3.4 发展个性化教育个性化教育遵循教育的发展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承认差异、重视个性、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优势,将其个性潜能挖掘出来,从而使每个个体都能得到最全面和最充分的发展。可见,个性化教育也就是要考虑每个教育对象的需要、特点和接受教育的差异性,最大限度地适应教育对象的个性特点和实际状况,为学生营造出有利于个性发展和创新精神培养的宽松环境,促进大学生心理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明.“以人为本”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中国科学教育,2005,(4):137.

[2]杜庆华.论合理突出思政教育的个人价值[J].思想教育研,2004,(2):56.

[3]许燕.自我和谐是构建心理和谐的基础[J].北京社会科学,2006,(5):27.

[4]邓婷婷.心理学视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J].教育时空,2008,(11):53.

上一篇:基于L-系统的随机树模型 下一篇:经济学类论文英语摘要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