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厂(⺁)\匚\卜\冂

时间:2022-03-08 12:45:42

6十

“十”,通常说是象形字。“十”的甲骨文为“”,像一侧掌之形。两侧掌为二十,后作廿;三侧掌为三十,后作卅(sà,音萨);四侧掌为四十,后作(xì,音戏)。“十”金文为“”,郭沫若先生解释:“中国以掌为十……(金文)一竖而鼓其腹,亦掌之象形也。”“十”小篆为“”,将金文中鼓腹拉抻为一横。

另有一说,“十”甲骨文“”像一根树枝,金文“”像是结绳记数,用一个结表示“十”。

《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十,数之具也。‘一’为东西,‘丨’为南北,则四方中央备矣。”“数之具也”表示数完备到了极点。按古人对于数的概念,九为阳数之最,十为阴数之极,故而“十足”、“十分”、“十全十美”等都是指“最”。“十”表示满数,因而“满招损,谦受益”,此处与“十”为阴数观点非常一致。

“十”为部首字。有些汉字的楷书结构中含有“十”的笔形,但又难以据义归部,只好纳入“十”部,如“午、升、南”等字。

从“十”的字往往有多的含义。如:协、古、千、计、什、博、汁、毕、鸨……

“协”,繁体字为“”,力似耒,三力表众多劳作工具,“十”表人多,“”整体指众人齐心协力一同做事。如果说“协”是指力量动作方面,那“谐”就指语言感情方面了。

“古”,会意为多口相传,表很久以前的事情。

“千”,甲骨文、金文等均为上为人,下为“十”,是“十个百”之义。

“计”,要计算必须汇总,汇总就表示多,这里“十”指众多之义。

“什”,十倍,古代十户为“什”,这里“什”都有多的意思。“什锦”意味杂、多的聚合。

“博”,因“十”就含有“广泛”、“普遍”、“多”等义,自然就有了“博大”、“地大物博”、“博士”等词出现。

“汁”,液体,无论是水还是汁,都有众多聚集的意思。

“毕”,最初意思是一网打尽猎物(如鸟),打尽自然就是多,就是全了。

“鸨”,从匕(与牝相同),意为此鸟属雌性。传说此鸟好与多种雄鸟,因此旧时开妓院的“妈妈”为老鸨。

只不过,“计、什、汁、鸨”等字不能在“十”部找其芳踪。

另外,在含“十”的汉字中,“十”不少是表草木形态的。如“卉”,本为三个“十”组合,像三株小草,以三指多,即各种草的总称。“妻”,有专家说“妻”上部“十”表示头上如花草般的饰物,也有的说是“十”为长发之形。“朝”左侧上下“十”均为草木状,表太阳刚从草木中探出头来(从月,表示月亮尚未消失)。“早”中“十”也表草木,意同“朝”。

“南”,本指击打乐器的象形。上面的“十”是用于悬挂的横木及绳索的象形。金文“南”像编钟。后来“南”作为方位名,大概是源于此乐器产于我国南部。

7厂(⺁)

“厂”古作部首时读作hàn(汗),本为形声字。如今“厂”,同“庵”时读作ān,作“、”简化字时读作chǎng。“厂”像山崖伸出之形,作“厂”状。“”为籀文形体,“从厂,干声”,从小篆开始,取消“干”,“厂”变成象形字。

“、”简化字采用了“厂”,很多人以为工厂的“厂”原本就是“厂”,其实不然。

含有“厂”的汉字,可分四类:一指山崖;二指简易建筑;三表音;四由其他讹变而来。

山崖:崖、涯、岸、危、原等。“危”上“⺈”为人形,整字一说像人坐在悬崖之上,很是危险;另有一说“危”下部为跪坐之人,“⺈”与“厂”组合表“高”。古人跪坐时臀部搁在脚跟上,腰微弯。表敬时,腰要挺直,上体高度自然会增高。“危”右下角那弯曲字形就是一幅“正襟危坐”素描。说白了,“危”是“跪”的本字,由于“危”从高引申出“危险”的意思并被大家接纳,于是古人另造“跪”。如人在崖下抬不起头来为“厄”(“厄”右下方似屈身的人形),人在崖下倾侧其身为“仄”等。

简易建筑:厢、厕、(今简化为“厂”)、厩、厝、(屋角隐蔽地方)。

表音:雁、彦、厌、压、严等。在这里,“厂”读“庵”,有的方言读“岸”。

“雁”比较好理解。

“彦”本为“”,从文、从彡,“文”表文饰,“彡”是有光彩的样子。这里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彦、”是上从“一点一横两点”,下从“厂”和“彡、生”。

“厌”繁体字“”,其中“日”由“甘”讹变而来,“月”表肉,“甘、月、犬”会意狗肉香美,易让人饱食。“”上“厂”表音,整字本义为“饱”,引申为满足,如贪得无厌、学而不厌。满足之后再往前一步,就是走向反面,即讨厌、厌恶等。如今人们一提“厌”就非常厌烦,于是只好另造“餍”以替代“厌”的本义。

“压”,繁体为“”,“”表音,只不过历史长河几经“变道”,音有变化了,不足为怪。从土表义,本指堵塞。汉字简化为“压”,既留了“厂”(表音),又取了“土”,还加了“、”,“压”言简意赅压过了“”。该字简化得叫人竖大拇指。

“严”,繁体为“”,“厂”表音,“口口”和“敢”表义。两“口”会意声高或声急,“敢”顾名思义,“”严厉、威严得让人透不过气来。

其他讹变而来:厉、嫠等。“厉”繁体字“”,其中“厂”由“石”省略而来。因为在金文、小篆中,石字上部作厂形,因而这种讹变是再正常不过了。

“⺁”读作yè(页),象形字。现作为“厂”附形部首。其形状像弯曲之物向左下方引申之形。本义就是将一曲物拽直的意思。“⺁”是“曳、”的初文。《说文》中“⺁”仅有“弋”字,康殷先生认为“⺁”本像捕蛇器械,并不从“⺁”。这里仅作参考。

“⺁”不能独立成字,有些汉字楷书结构里含有“⺁”的笔形而又难以归部,只好将其纳入“⺁”,如“斤、反、后、卮、质、盾、”等。

8匚

“匚”读作fāng(方),象形字。“、、、匚”,从左至右依次为“匚”的甲骨文、籀文、小篆、楷书。从甲骨文、籀文明显可以看出“匚”是装东西的器具。

“匚”口本可朝上,但古人又怕与“凵”相混,于是侧立。朝左开口的字很少,如“巨、兜、假”等字就算是。由于朝左开口没有确定的意义,这里就不赘述了。

“匚”不能单独成字。在汉字中,凡由“匚”组成的字大都与盛东西的器具有关。如“匠”是“匚”中装有“斤”(斧)之类的工具;“”,是古时洗手的用具;“匣”是贮藏东西的物具;“”是古代行冠礼时盛帽子的竹器;“医”,装矢的容器(“”与“医”本不是一个字,“”上半部分表示箭伤,下部“酉”即酒,整体表示用药酒调整箭伤。汉字简化时,将“”简化为“医”);“匾”是后起字,从“匚”、“扁”,会意为很浅的器具,用于养蚕等(扁,古时在各家门户上挂的牌子,牌子署有编号和所属辖区等内容。后来以匾代扁,由门牌引申出牌匾等)。

“”(汇),从“匚”、“淮”,以“淮”表音。这里“匚”表水流弯曲之形,表江河与其他水系交会,引申出将钱款、物品邮寄或划转到别处,如汇款。“词汇、汇总、汇报”之“汇”则是由“”简化而来的。“”即刺猬。“总”取其善于蜷缩、聚拢的特性。

“叵”是“可”的反字,其字义与“可”相反,也就是“不可”,如居心叵测。

“匹”在金文中,像石头一裂为二,但裂面十分吻合。“匹”就有了匹配之义。成双成对也叫匹,古代布帛以二丈双行,因此布帛常用“匹”来当量词。古时一人骑一马,合起来也称为匹,后来一人连同所骑的马叫一匹,再后来马匹、匹夫等就迎面奔腾而来了。

“甚”从“甘、匹”,指在程度上更为厉害。

“”(区)中“匚”指量器,这里“品”即众,“”指可容众物,这里众物多指细小之物。区区,指不多,也就是说能用“区”来量取。“区”引申为像“区”的东西,如区形的坑。种树、种芋都要用大小、深浅不一“区”形坑,从而引申出区分之义。又由草木各占一区引申出区域、地区等。这里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当“区”作姓和作为偏旁与别的部首组成字时(如沤、鸥、欧、呕等)通常读ōu。

“匡”是“筐”的本字。本义为古代盛饭的方形竹筐。引申出方正、端正。后用作动词,表“使端正、扶正、纠正”,由此引出匡正、匡扶、匡谬等词来。

“匪”,本义为筐、箱一类容器,是“篚”的本字。“匪”后来多假借为“非”,作否定词,于是“匪”就罩到土匪头上了,先人只好另造“篚”字。

这里需要另外说明一下,在《说文》、《康熙字典》、《辞源》中均立“”部,而《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辞海》均将其与“匚”合并。“”读作xǐ(戏),藏匿物品的器具。

“匚”与“”区别在于后者比前者上面那横要长出一块,前者是盛东西的筐,后者可能是表明藏匿东西的器具。

属于“”部的有:匹、区、医、匾、匿等字。现在《汉字部首表》则将“”归于“匚”。合并的原因,一是简化汉字字形,便于大家学习运用;二是新字形替代旧字形的产物。所谓旧字形,即1956年以前的大陆和现在的港澳台所使用的老式汉字的印刷体字形,其主要特征是印刷体与手写体差别较大。新字形,以《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1965)和《现代汉语通用字表》(1988)为规范标准的新式汉字的印刷体字形。其主要特征是与手写楷书体比较接近。《现汉》内有《新旧字形对照表》可参阅。

9

“”是“卜”的甲骨文,几千年来变化甚微,属于象形字,好似龟甲灼烧后的裂纹。另一说“卜”中一竖是甲骨的侧视形,右边一点像火在烤烧。

远古时期,先人们非常崇拜神,逢事必先问卜,大到设祭祈年、操戈出征,小至外出田猎、走亲访友。问卜,就是将龟甲或兽骨的背面刮光,再进行钻凿,然后架在火上烧灼,甲骨上就会出现裂纹,主持占卜者根据纹路判断凶吉,最后决定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是“卜”的附形部首,两者区别不大。

凡从“卜”的字大都与占卜有关,如“占、卦、贞”等。

“占”,从卜、从口,会意在灼烧甲骨的同时还要口颂卜辞。“卜”不仅仅是操作过程,更重要的是专人对裂纹作出解释,这种解释就叫“占”。

“乩”(音机),以“占”表义。“乩”是一种求神问卜的方式,也叫扶乩。通常是指在架子上吊一根棍,两人扶架晃动,棍子下端在沙盘上画出道道沙沟。最后由“专家”对沙沟之形进行解释。

“贞”,从卜,下面“贝”由“鼎”讹变而来。

“外”,从夕、从卜。按常理,卜这种活动一般都在清晨进行。“夕”与“卜”会意为晚上占卜,看来是遇到意外或者说计划外的事情需要临时占卜。

当然,有些字虽含有“卜”,但其义与“卜”无关联,如“上、下、卧、卢、卡、卣、卤”等。“卧”右边“卜”是人形,“卓”上面“”是“人”变形,“处”()中“卜”是“几”演变而来。

还有一些以“卜”表音,如朴、扑、补、仆、赴等。

10

“冂”,读作jiōng,象形字。

最左为周朝晚期金文“冂”的形体,此处“口”代表城邑,敞开式框表示城邑的郊野之意。中间为小篆“冂”形体。最后为楷书“冂”。

《说文》:“冂,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野,野外谓之林,林外谓之冂,象远界也。”“冂”实际上是“、”的初文。

语言文字学家杨树达认为小篆“冂”:“左右二画像门左右柱,横画像门扃之形。”笔者以为不无道理。

《现汉》第5版“冂”部中只有十名成员(不含异体、繁体字):、冈、内、冉、再、同、网、肉、、罔。

“内”本从“冂”从“入”,后“入”变为“人”。笔者以为,“内”无论是“入”还是“人”,都是表示进入的意思。

“冉”,虽说从“冂”,但从该字甲骨文和金文来看,“冉”就是两条下垂编织衣带,实指蓑衣。因此可以说“冉”是“蓑”本字。由“冉”本义柔软引申出缓慢渐进的意思,如太阳冉冉升起。

“同”,从甲骨文和金文以及小篆“同”字形来看,都是四只手抬起一好似担架之物,“口”喻意通过口令、号声协调一致、共同前行。

“网”中“冂”好似用树枝搭起的门状架子,“网”内交叉笔画就是人们编织的网状物。

“”作为“冂”附形部首,两者区别在于前者第一笔为竖撇,后者第一笔为直竖。“”部中只有五名成员:丹、用、甩、册、周。

现在看来,“冂”部首门下的汉字,几乎没有用到本义,用到本义的“、扃、迥、、”只能在“土、户、辶、氵、纟”部首去寻找。

(作者为山东省新闻出版局干部)

上一篇:新形势下对农广播的问题和对策 下一篇:如何让报纸新闻标题更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