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牛与青草

时间:2022-03-07 11:43:12

材料作文:牛与青草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哲学家想把一头牛赶进牛栏,无论是他在前面使劲地拉,还是在后面狠狠地鞭打,牛就是死活不进栏。一位路过的农夫见了,笑着从地上扯了一把青草,放在牛的嘴前。想不到,牛跟着农夫乖乖地走进了牛栏。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导引]

对于这个故事所蕴含的意义,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下面列出的只是通常的几个思考角度,仅供参考:

⑴正确看待自己。人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区域,在如何对待牛的问题上,一个哲学家就不如一个农夫。

⑵蛮干与巧干。做事得法,事半功倍;做事不得法,事倍功半。这位农夫抓住了牛的心理需求,便成功地把牛牵进栏中了。试想,如果农夫放在牛嘴前的不是青草,而是高档金银首饰,牛也会乖乖进栏吗?

⑶将欲取之,必先予之。要别人做一件事,强逼是不行的。其实我们要做的,仅是举手之劳,拿出一点生活的“青草”,给别人一点爱和希望。

[例文]

爱,应是青草

文/王凌豪

爱,应是青草,而绝非鞭子。

老话说“良药苦口,忠言逆耳”,却不见得全部适宜。日常交往中,周围朋友难免有各种言行上的过失,作为朋友,上前提醒是应该做的事。这个时候,我们该怎么做?当众指责,或是附耳轻语?语如针刺,或是温柔婉转?长篇说教,或是含蓄提点?想必邹忌是清楚的。他指出齐王的不是,并没有强谏,而是用婉转隐晦的比喻来使齐王通悟。像他这样成功的例子还有不少,比如触龙与赵太后聊家常以改变其态度。这些都能被我们引之为借鉴:指出朋友或长辈的过失,未必是“逆耳”好。轻声细语,使人倍感亲切,易于动之以情;言辞婉转,他人的自尊心得到维护,受到尊敬的人又怎能不欣然受教?

含蓄提点就如引牛入栏的那一把青草,顾及他人面子的同时,也能达到让人记忆深刻、记住并改正错误的效果。生活中,常有因指出别人错误而引发的摩擦,假如你我都乐于手持青草,而非鞭棍相加,也不会出现“知错不改”、“好心得不到好报”的怨声了。

那么父亲母亲们,你们用鞭子,还是撷取青草?小时候,父母的教导总是“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于是孩子滴落的眼泪,化为心头抹不去的伤痕。大棒皮鞭的教育法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年幼的孩子,心智、身体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大棍后的苦心、皮鞭底的善意往往无法被他们理解。父母啊,身边随处可见的青草不取,何必劳师动众地施加暴力?

教导是循循善诱。日常的一言一行都可以是青草:和孩子一起做家务,让其体会自力更生,于是懒惰没有了生存的土壤;让孩子偶尔参与自己的工作,便能使其体会生计的不易,浪费就被掐灭于幼苗状态;在路边看见贫困的人,施以力所能及的帮助,善良便在心灵的花园生长;犯错误的先勇于承认,以身作则,人格便在孩子的脑海里高高矗立起来。爱之深,则要怀柔教之;爱之深,则应掬青草而善诱。

木鱼声响之所以清凉厚实不刺耳,是因为它的底部垫了棉花啊!牛之所以不为鞭打所趋却被一把青草引入栅中,是因为牛得到满足才能听从人的命令!批评当加以木鱼上的棉与布,才入耳而不刺耳;教导当捧青草以善诱,才能将人引入正道。

评点

这篇文章从材料本身出发,角度选得准,立意立得深。开头简明扼要地提出论点,并承扣标题,接着从现实生活和历史事件的双重视角去论证主旨,然后拓宽论证内容,阐述真正的爱应该是什么,最后用比喻论证加强了形象化的说理效果,结论水到渠成。整篇文章由近而远,娓娓道来,富有启发性。

上一篇:材料作文:清醒 下一篇:解析江苏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