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江苏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

时间:2022-07-28 10:12:57

解析江苏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

2008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已于日前问世,作为高考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江苏省2008年高考只考“语数外”三门的情况下,认真解读语文学科的《考试说明》就显得格外必要。对照2007年《考试说明》,我们会发现2008年《语文考试说明》中出现了如下一系列新的变化:1.由原先的全部必考变为分必考与选考两大部分。2.必考部分基本上涵盖了以往的考点,不同之处是:A.现代文阅读只考文学类文本,增加了个性化阅读和创意的解读。B.文言文阅读考查的虚词由原先的12个增加到15个。C.名句默写由2007年的13篇增加到25篇,增加的部分主要是初中篇目。D.作文增加到70分,再次重申了错别字一个扣一分,扣满5分为止。3.选考部分为论述类文章、实用类文章各一篇,分值为18分,阅读要求跟必考部分的现代文阅读要求大致相同,但总体难度比必考部分稍低,考生可任选其一。 4.文科生有40分的附加题,考查三个内容:A.文言文阅读考断句的问题回答。B.名著名篇阅读,考名著名篇(考查范围明确规定10本书)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C.文本材料的要点归纳、分析和鉴赏。下面进行具体解说。

一、对原有内容及要求的修改或增加。

1.知识与应用。(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考查只要求识记字音,不要求拼写,注意多音和意义的相关性。由“重点考查声母和韵母”转考“读音不同,词义也不同的多音字”。(2)增加标点符号的考查。只在选考历史考生加试中有句读考查题。(3)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2008年新增《逍遥游》和义务教育要求的50篇中的打星号的25篇:《孔子语录》《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出师表》《桃花源记》《陋室铭》《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爱莲说》《诗经・蒹葭》《观沧海》《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使至塞上》《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望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钱塘湖春行》《泊秦淮》《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游山西村》《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过零丁洋》《天净沙・秋思》《己亥杂诗》。

2.阅读与理解。(1)现代文阅读,能阅读文学类(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的文本是必考内容。(2)古代诗文阅读,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常见文言虚词:而、与、乃、其、所、为、焉、以、因、于、则、之、何、且、若。(“何、且、若”为2008年新增加的)(3)一般的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是选考内容,考生可在论述类、实用类文本试题中任选其一作答。)

3.写作。写作由60分增加到70分,要求能写文学类、议论类、说明类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将“记叙文”改为“文学类”,意味着考生也可以写诗歌、戏剧等的文学类文体)

4.选修历史类考生加试内容。(1)文言文句读、阅读理解。(2)名著名篇。选定的十部书目:《三国演义》《红楼梦》《呐喊》《家》《边城》《女神》《雷雨》《欧也妮・葛朗台》《哈姆雷特》《老人与海》(3)对文本材料要点的归纳与分析。

二、试卷结构、命题方向及各题赋分情况

1.试卷总分值与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选修历史加40分,追加考试时间30分钟)

2.试卷结构。(1)必考题,分为四块。第一块现代文阅读(原来的现代文大阅读试题提到卷首)。第二块古诗文阅读。第三块语言文字应用,将字音、词语包括成语、病句和语言的应用创新等合到一处。第四块作文。(2)选考题,实用和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考生任选其一作答。(3)加试题。

3.试题类型。试题类型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古文翻译及句读题、简答题、探究题、写作题。

4.试卷内容、题量、赋分、题型、命题方向。

(1)必考内容

第一块,文学类文本(包括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在以小说、散文为主中更加突出散文,而散文中又尤其重视象征性的比喻式的带有哲理的散文)阅读,4道题,20分。题型为简答题和探究表述题,命题方向在2007基础上加一个探究能力的考查。要求考生要了解几种文学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而探究题又首先从思想性,其次从民族心理、人文心理、背景、语言表达和细节,再次是个性的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等三个不同的角度要求能够透过文字表面作深层次的思考。

第二块,古代诗文阅读(内容包括古文、古诗以唐宋诗词为主、名言警句),共34分。古文(浅易文言文)的实词、虚词、信息筛选、推断和想象(必考),从四个方面中选三个用3个单项选择题形式考查,9分。文言文翻译3句,9分,强调直译,落实实词、特殊句式和语气,翻译句子要畅通。古诗以唐宋诗词为主的鉴赏,2题,8分。名句名篇(含课外1-2句)默写,8分。

第三块,语言文字应用,5题,18分。从语言文字的语音、词语含成语、病句和语言应用的扩展压缩变换仿写、简明连贯得体、形象鲜明生动的六个方面选五个方面用3个单项选择和2项表述题的形式考查。字音应该注意多音而多义的字,词语含成语(不包括熟语)的褒贬、词义的理解和搭配等。语言应用应该注意情景、修辞、造句和口头书面语的相互转化。

第四块,作文,一篇,70分。命题趋势,首先是降低审题难度,让学生的精力用在表达上,其次可开拓的面很广,让学生有思想的空间。文体可能不限。

(2)选考内容。分实用(包括传记、新闻、调查报告、科普文章等)、论述(包括论文、评论、杂文等)两类,设4小题共18分。题型为2个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2个简答题,每题6分。主要考查对文本中的重要概念、句子的理解,文中信息的筛选,文章结构思路的分析,内容要点的概括、评价或概括作者在文中表达的观点和态度。考生只能从实用、论述这两类试题中任选一类(实用或论述)题作答。不可在两类试题间跳来跳去选做。

(3)加试内容(只要求选考历史的考生作答)。①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要求给文章断句并且回答这段文章中的有关问题。2题,10分。其中断句6分,简答题4分。所设计的问题可能涉及文科的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经济等。②名著名篇所涉及的内容兼及古今中外。设3小题15分。其中1个多项选择题5分,2个简答题各5分。③文本材料要点的归纳与分析。设1题15分。

总之,2008年高考考试说明中对语文考试的规定更加具体,越来越强化考查阅读理解能力。现代文阅读由原先8题34分,改为8题38分,比2007年增加4分。选择题2007年集中在第一卷10题30分,2008年改为分散考查;由原来的10题30分,改为8题24分,减少2题6分;原来的社科类(小阅读),改为以“实用(包括传记、新闻、调查报告、科普文章等)、论述(包括论文、评论、杂文等)”两大类文体考查,将其中2道选择题改为简答题6分。名句名篇(含课外1-2句)默写,8分,较2007年增加2分。由于从2005年起江苏省全面进入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因而2008年将是江苏省首批高三学生参加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基于这样的背景,江苏2008年的高考试卷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将发生较大的变化。因此,认真研究、解读2008《考试说明》将有助于2008年及未来几年高考的备考工作。

上一篇:材料作文:牛与青草 下一篇:强化思辨 揭示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