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知识论,回到“多元理念论”

时间:2022-03-07 10:59:36

超越知识论,回到“多元理念论”

摘要:以知识论为中心的哲学使关怀生活、关注教育的教育哲学处在了一个十分尴尬的境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哲学这种探询理性真理的思考方式遭到了排挤。知识论哲学把哲学看作知识,把哲学知识看作绝对真理。超越知识论,并不意味着不要哲学知识,而是要在不断的反思和批判中深深的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中,用多元化的教育思维方式,以对基础问题的理解建构现实,超越知识论,回到“多元理念论”。

关键词:知识论;教育哲学;多元理念论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3-0008-01

1.教育哲学的尴尬

西方哲学从苏格拉底开始就在一直关注知识的本体论问题,即什么是客观世界最本质的知识问题。当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时,他即奠定了知识论哲学的基础。此后的哲学便一直在知识论轨道上运行,知识论问题是近代哲学的一个中心问题。知识论是以知识为对象而作理论的陈述的学问,其主旨是理解知识。研究知识的起源、知识形成的规律或知识,一般是哲学的首要任务。

知识论成为哲学的中心问题始自近代,特别地始自笛卡尔、培根。笛卡尔所面临的哲学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才能获得确定的知识。笛卡尔认为,哲学的知识必须建立在绝对牢靠的基础上。这样一来,传统的哲学问题即本体论问题就必须转移到知识论问题上来并必须经由知识论得到回答。培根作为近代英国经验主义的鼻祖,他确立了一条以经验观察为根据的研究原则,创立起一套求得知识的新工具。在经验主义者看来,"凡是在理智中的,没有不是已经先在感觉中的。"洛克、贝克莱、休漠都是在这条原则下从事他们的哲学沉思,并力图更为彻底地贯彻它。洛克是近代经验主义知识论哲学的最大代表,他的影响一直波及到18世纪的法国。洛克及其追随者们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假定心灵是一个容器,在认识前,它是一只"空箱"。人类的知识就是由贮存于心灵这只容器内的观念组成的。洛克就把知识界定为"对观念的联结和符合或不符合及不相容性的知觉"。 知识的确定性是贯穿洛克认识论的主线。洛克认为,探求明白的、确实的知识,仅靠对理性或观念的考察是不能获得的,还要转向对思想的外壳--语言的批判和分析。洛克对知识确定性的探讨,目的在于对人生确定性的探讨。

近代以来,知识论哲学成为西方哲学的一种主流不是偶然的,它的兴盛是与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相一致的。特别是现时代,知识爆炸,"知识就是力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辉煌,这样令人惊叹。这样,为知识寻求合理性的哲学根据、建构种种知识论,就不能不成为各派哲学关注的一种主流,形成推崇知识论的倾向。

既然知识是最重要的和关键的,因此与知识的中心化相呼应的一个重要问题便产生了,那就是"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在近代,斯宾塞所作出的"最有价值的知识是科学"这一回答代表了整个时代的态度。在知识论哲学的发展过程中,那些能够描述、预测和控制的理性和确定的知识被认为是最有价值的知识。由于知识问题归根结底涉及价值问题,并且由于知识的普遍价值必须借助于传播来完成,因此在学校教育中,知识的意识形态性就表现得更为典型和重要。学校教育正是通过对知识的控制来控制价值的。在学校教育中,知识的控制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对已施行着控制的知识特别是理性的、确定的知识的接受;一方面是通过或利用这些控制性知识建立起具有控制能力的知识制度或教育制度。前者是知识论本身,而后者则是知识论的实现形式。

2.超越知识论,回到“多元理念论”

知识论哲学把哲学看作知识,把哲学知识看作绝对真理。超越知识论,并不意味着不要哲学知识。哲学在任何时候作为人们反映世界、反映人的存在及其关系的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它不同于经验知识、不同于具体科学的地方就在于它的对象的抽象性、问题的抽象性、普遍性、内容的整体性、根本性以及抽象思维表达形式的高度概括性。因此,哲学是在经验知识和具体科学基础上借助人的抽象思维使人们对问题的研究达到更为彻底、更为极端的寻根究底的一种思维方式,是使问题的解决及其过程在具有确定性的同时更具有不确定性、更具有反复性、连续性或长期久远性,因而使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更具有根本性、普遍性、深远性、前瞻性,对事物的反映也比经验知识和具体科学更为充分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更能深刻地反映事物内在的普遍本质和规律,从而更能展示人区别于动物、远远高于动物的智慧和想象。哲学依赖经验,依赖最抽象思维形式为人们打开最丰富、最广阔的思维想象空间,这其中的抽象性并不是人类思维的错误和短处,而恰恰是人类思维的优势和长处。正是在此基础上,人创造的哲学成为人类最古老的知识学科,也是人类常有常新、不断翻新的学科,它既有人类永恒的研究对象和问题,也有各个时代不同的焦点和主题。正因为哲学既是经验的,又是超验的,既是可实证的,又是不能完全实证的(不完全实证不是不可实证),从而才使哲学实现了对具体科学和实践只能给人们提供经验实证知识、不能提供世界观理论(或关于整个世界的抽象知识)这一局限的超越,使人们以哲学思维透过有限的感性经验世界抽象把握其中的无限世界的本质和规律,通过已知把握未知。所以,哲学并不表现为具体的经验知识、生活常识以及具体科学知识,但哲学的观念和道理每天都在我们的生活实践和认识中不断地得到验证。哲学既然是可以实证的,当然也就是具有知识性、科学性的。反过来说,哲学的知识性、科学性和实证性并不妨碍它作为哲学。

教育理论与理念应是多元的,教育实践形式和行动同样也要是多元的。因为在瞻视好教育的理想形式时,每个人的教育理解也就是形成的教育理念是不同的,同时教育行动也是不同的。

教育哲学是一种多元的理念,而且也必须是可以进行批判反思的多元理念。没有固定的答案,只有永恒的问题,随着空间、时间的转移和变换,教育哲学可以不断的被进行追问、反思。从生活思考生活,根植于大地,伸向未来。我们的生活当中不能没有思考,没有理念。试想:一个没有思考没有理念的人生注定会过得苍白无力的。教育哲学这只无形的手在指引我们向着更善的生活,更好的教育方向前进,有了教育哲学的理念,我们不再是机械化的工具人,而是心中有理想、有目标、有血有肉的完整人。

哲学在路上,超越知识论,回到"多元理念论"。我们很高兴的看到,一条新的地平线已经升起来了。

参考文献:

[1]俞吾金.超越知识论――论西方哲学主导精神的根本转向[J].复旦学报,1989(4)

[2]马弘.近代知识论哲学批判[J].温州师院学报,1990(4)

上一篇:浅谈和谐的师生关系 下一篇:如何激发高中生物理学习的兴趣